分享

你知道的和你所不知道的外滩【原创】(之十四)——外滩情人墙的故事

 阿福根 2017-08-28

外滩“情人墙”的故事

前个阶段,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在各大卫视热播,吸引了众多观众的激情追捧,电影要在今年暑假上映,广大影迷又翘首以盼,让它未映先红!就是这个文艺性的标题让文艺青年、痴情男女、银发追星族平生无限遐思

我的理解是:“三生三世”的“三”可以是实指三,也可以是虚指多,可以理解成生生世世;“十里桃花”既是恋人相爱的典型背景。这个题目就是生生世世意味着相爱相守。也可理解为“. 累世情缘,谁捡起,谁抛下,谁忘前尘,谁总牵挂。”爱情总是在历经无尽苦楚,千难万劫之后,终于等到了十里桃花的绽放,爱情才修成正果。

上海人对外滩的爱,用三生三世的执念,至死不渝的初心来形容并不为过,虽没有十里之长,(1.5公里还是有的)虽然没有植物属性的桃花,但这里曾上演过万对恋人耳鬓厮磨、窃窃私语、互诉衷肠集体恋爱的活报剧。我想,一定会让“十里桃花”失色。

下面笔者辑录一段导游词,则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外滩“情人墙”的故事了

外滩的出名,还是因为外滩有堵闻名遐迩的情人墙。

大概在70年代到80年代的时候,由于当时经济物资匮乏、文化娱乐设施单调、住房特别紧张,
当时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没有地方去互诉衷肠,卿卿我我,没有咖啡店,公园早早地铁将军关门。

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人,就将外滩从外滩公园至金陵东路1500米的长堤塞了个水泄不通,男女整齐地排列着,耳鬓厮磨;这就是上海滩最早的情人阵地——外滩情人墙。

这儿是上个世纪70年代至80上海最浪漫的地方。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成百上千对青年男女,就会悄然出现在外滩,开始上演如今的人们无法想象的“集体恋爱”的活报剧。

当年有个《纽约时报》的记者记录了当时外滩情人墙的情形:

“沿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千米长堤,集中了一万对上海情侣。他们优雅地倚堤耳语,一对与另一对之间,只差一厘米距离,但决不会串调。”

情人墙的产生,是有其原因的:

一则那时是没有什么咖啡馆、酒吧、茶坊、舞厅可泡。
二则在那些僻静的地方,将会受到工纠队更多的干扰。
情人墙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恋爱场所了,在这里没有人打扰你,也不用担心会碰见熟人,即使陷入热恋中的人们忍不住做出一些亲昵的举动,如握手、搂腰、亲吻,一切顺理成章,别人也在做着,两厢情愿,互不干涉。

这儿谈恋爱,既安全,又轻松;既浪漫,又不用任何消费。

面对的是可以见证神圣爱情的母亲河黄浦江。试想,明月当空,繁星点点,江波闪闪,摇曳倒影,清风阵阵,沁人心扉,是何等的惬意和浪漫啊!

  1978年的某一天,有好事者在黄浦江外滩北京东路到南京东路一段200米长的江岸边作过统计,有600对情侣在谈恋爱,平均一米距离就有3对恋人。

当然,在外滩情人墙大煞风景的事情虽然少,但是也是有的,偶尔有胳膊上佩着红袖标的工纠队,他们拿着装有五节一号电池的强光手电筒到处乱照,在恋人们稍稍有一点亲热动作的时候,就大声吆喝!但是,这些煞风景者在千百双不屑的眼神中落荒而逃。

情人墙不存在了,情人们还在外滩还在,其实现在外滩仍然是情人们的集聚地——据了解,平均每天20万外滩游人中,情侣的数量在2万对以上。


一座城市,两个人,一个故事,让心灵聚焦,让浪漫定格。

不知是外滩成就了爱情,还是因为爱情,让外滩变得更加动人。
(本文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