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慢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吃素的好。除了“宗教中人”和“素食主义者”,出于健康、减肥等初衷的朋友们纷纷投入了素食的阵营,素食人群也日趋年轻化。 万事都应有个度,这句话一点没错,素食不是万金油,如果是出于健康的角度,就全餐皆素,从此不沾荤腥的话,可能还有其他的毛病找上你。
在网上看到不少这样的案例,女孩什么都好,就是身材有点胖,考虑再三决定减肥,为了健康减肥,每天只吃素食,很少碰荤菜。半年下来,体重减了十多斤。但是某天突然右上腹隐痛,而且疼痛的感觉不断加重,并放射至右肩背部和右肩胛骨下角区,一小时后又出现恶心呕吐、大汗淋漓。后经医院检查才知是胆结石惹的祸。 吃素咋就胆结石了呢? 有证据表明,长期吃素可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因为人体内的胆汁主要由肝脏产生,胆囊就像一座小水库,起储存浓缩胆汁的作用。人们进食,特别是进食油腻食物后,食物进入胃中刺激胆囊收缩,引起胆汁分泌,促进食物消化吸收。但是,如果长期以素食为主,含纤维素类的食物将可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浓缩,使胆汁长期在胆囊淤积形成结石。
研究表明,完全吃素反而可能因营养不均衡导致心血管病风险增加。这是因为,素食虽可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但ω-3脂肪酸和部分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无法保证。这样做的后果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种好胆固醇)水平降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自然也会增加。 对心血管危害最大的是胆固醇(此处是指坏的胆固醇),主要从红肉中的饱和脂肪转化而来。而鸡鸭禽肉、鱼、海鲜等白肉饱和脂肪含量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红肉非常好的替代品。
地中海饮食是以植物油替代动物脂肪,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谷类以全谷类食品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坚果,适量摄入深海鱼、海鲜和禽类等白肉替代红肉和加工肉。研究显示,地中海饮食可以降低心血管高危人群的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风险。无论是健康人还是心血管病患者,地中海饮食是非常好的选择。每周吃点含饱和脂肪少的瘦红肉,适量增加运动对健康影响甚微。
尿酸水平偏高的朋友们,医生肯定会建议你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否则今后可能出现痛风。结果很多人就杯弓蛇影地变成了彻底的“素食主义者”。 其实,低嘌呤饮食与素食并不能直接“划等号”。常见的食品中,有许多含有高嘌呤成分的素食,如球菜、豆角、干豆、坚果类等,若是痛风病患者食用高嘌呤类的素食,照样可能引起急性痛风发作,造成疼痛及生活质量的降低。
吃素食对骨骼、皮肤、体型和免疫力都会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不管是哪种饮食方式,只要违背了膳食均衡的原则,都可能影响健康。因此,吃素虽然好,但我们要做以健康为前提的“新素食主义者”。简单来说,就是基本吃素,不完全拒绝动物性食物。推荐采用“二二一比例进餐法”。 吃素是一种生活态度,但要不要吃素,还要取决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 对于大部分女性素食者而言,素食的目的出于瘦身。但是,素食不但会致胖,弄不好还会致病。特别是那些只吃蔬菜、水果,不吃米饭和肉类的素食者,很可能会越吃越胖。因为她们往往会忽略水果中的糖分,结果吃得过多,自然体重会增加。 老年人吃素食,除了要讲求食物搭配,还要注意少油、少盐。有些老人在烹调时为了追求味道,油用得较多,即便是吃素食,也常搭配高糖高油的小点心,像是芋丸、芋饼等油炸点心等,这样就起不到吃素应有的作用了。
读到这里,您应该对吃素的优劣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这些观点可供参考:
两份五谷杂粮:每天 300~500 克。以玉米、小米、糙米、燕麦、大麦等全谷类为主。 两份蔬菜水果:成人每天要吃 500~700 克的蔬果。而且,要吃时令水果。多吃深绿色的蔬菜,能避免体内锌、铁元素的缺乏。 一份蛋白质:一个健康成人每天的蛋白质需求量,可以按照每千克体重 0.8~1.0 克计算。蛋白质集中在肉类、禽类、鱼和鸡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