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村民不做农活 半年做一个鸟笼卖10万

 gudian386 2017-08-28
8月24日,云南晋宁县晋城镇,这个村子很是“个性”:七成村民不在田间劳作,而是忙着做鸟笼。“鸟笼村”其实叫回龙村,离昆明市区40公里,走进农户家,就听到破竹子的声音,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忙着做鸟笼。
制作鸟笼的工艺在回龙村已有百年,而制作出来的鸟笼也深受欢迎,昆明市面上卖的鸟笼,90%出自“鸟笼村”,因此回龙村也就被称之为“鸟笼村”。回龙鸟笼源于当地的“小铁匠”周敬。周敬祖父周桂芬曾师从昆明拓东街鸟笼制作大师尚李清。周桂芬后又拜师学习雕刻技法,把鸟笼的制作和雕刻艺术进行结合,配上牙雕、木雕、骨雕,利用竹子的自然形态使鸟笼雕刻非常生动,为当地文人雅士所追捧。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原来做铁匠的周敬回到了村里,又重新拾起了鸟笼制作的手艺,同时他也将这门手艺传给了村子里更多的人。“从我手里出来的每一个笼子上都刻着我的名字,我必须保证都是精品,不能砸了老祖宗的牌子。”村民杨春说。
杨春是回龙村鸟笼制作的佼佼者,2008年被昆明市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制作的鸟笼“精致、细腻”,每一个鸟笼都是艺术品,而制作一个鸟笼的时间至少需要半年,一个鸟笼卖10万。
杨春介绍,上好的笼子材料都是出自回龙,从挑选竹子开始,就容不得一点马虎。杨春至今还遵循最传统的制作工艺,先是破竹,将整根竹子从中间切割成长1米左右的竹片,然后将竹片裹在稻草燃后的余火里加热,再根据鸟笼的形状,将竹片弯曲到所需程度,以便制作底座。
制底座的竹片弯折好以后,在上面钻孔。孔钻好后,就开始安插鸟笼的“栅栏”。这就涉及“拖丝”,将直径差不多的竹片装入带有利刃的金属孔洞里拖拉一番,之后,适合底座的圆形竹棍就制好了。
而杨春的笼子,会配以他独特的“老鼠偷葡萄”鎏金珐琅大银钩,还有栩栩如生的“琴棋书画”“梅兰竹菊”等雕刻,所以显得更加精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