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滚雪球17:从911到次贷危机 巴菲特总在反向操作

 h0ping 2017-08-28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昨天我们讲到了巴菲特在大学里做讲座,别人问他,你这一生的投资犯过哪些错误?他自己回答,第一大错误是在伯克希尔上花了20年时间,试图挽救一个破败的纺织厂,第二大错误是把自己的喜爱带入工作,买入美国航空。第三大错误就是年轻的时候买入辛克莱尔加油站,如果那笔钱用到别的地方,现在大约之60个亿。但最折磨人的错误是错过了FNMA,联邦国家房贷协会的股票,这让他为这个错误损失了50亿美金。当然还有错过了电视台,错过了沃尔玛,错过了很多很多。因为他太谨慎了。

滚雪球17:从911到次贷危机 巴菲特总在反向操作

巴菲特在这堂课上,给学生抛出了他的20个孔眼投资理论,也就是说你应该找一个20个孔眼的卡片,告诉自己这一辈子只能做20次投资,每做一次投资就打一个孔,这样你就会无比珍惜每次投资的机会,而你珍惜了,首先就不会随便买,第二也不会随便卖,这样对于你的投资了来说将是一个十分有益的事情。现实中并不是大家买入的资产不好,而是买入卖出都显得太过于匆忙,所以才会赔钱。有人觉得买房能赚钱!从没人赔过,为什么?首先是因为房子确实赶上了大趋势,但股市有时候大牛市也有不少人赔钱。背后的秘密就在于股市买卖太方便了,而房子买卖都很困难,所以大家能够拿的住。有人做了统计,从2000年开始把市场上的所有基金编制一个指数,发现涨到现在基本上每年的年化收益达到19%,这是一个极高的收益率。如果刨除里面的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他的收益率将更高。应该能达到22%-25%,但买基金的都赚钱了吗?显然没有!因为买入卖出太方便了,大家反而赚不到钱,如果买进去就封闭20年,相信绝大多数投资者都能赚的盆满钵满。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其实就是一只封闭的基金,他通过控股的方式买股票。你不能在伯克希尔赎回投资,只能把他的股票卖给其他投资者。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他能长盛不衰的原因。

巴菲特带着凯瑟琳去世的悲伤,投入工作。这一年他71岁,他已经觉得自己老了,有一天早上,他的电话突然想起,有人告诉他,世贸大楼被飞机给撞了。是的911来袭,对于巴菲特来说,这又是一个打击,因为通用再保险和伯克希尔再保险都是承保恐怖主义损失的,如此突发危机令巴菲特也猝不及防,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尽快安排巨额的赔偿问题。在这一刻他要扮演政治家的形象。

其实巴菲特对于恐怖主义倒是早有准备,就在这年的5月份,他就告诉通用再保险和伯克希尔再保险,削减恐怖主义风险集中的大厦和客户。甚至以世贸中心举例来说明,巴菲特的企业成为一个唯一对于恐怖主义有准备的保险公司。911当天美国关闭了股市,老巴知道,只要一开盘,股市就会疯狂下跌。所以他必须临危受命给股市信心。他通过电视发声表示不会抛售股票。如果股市下跌,那就是他买入的时间点。他说相信美国经济会克服恐怖主义的波澜,巴菲特用他的信誉在给股市和美国经济背书。巴菲特是那种知行合一的人,他说会买就一定会买,他说不看好就一定会抛出,所以这就是他的信用所在。

但是巴菲特的信用显然不足以一下扭转恐怖主义带来的恐慌,开盘后道琼斯暴跌了7%,美联储也出来干预,下调利率支撑股市。但仍然一周之内道琼斯狂泄14%,创下了单周下跌记录。而且保险股和航空股成了重灾区。巴菲特的伯克希尔虽然有预案但也损失了23亿美元,这个损失高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地震台风。其中有17亿的损失都来自于通用再保险。但911这种事情毕竟来的快去的也快,没多久市场就风平浪静了。

巴菲特的想法有时候很奇葩,他觉得911突然来袭是好事,这样能让美国浮躁的社会降降温,他在这时候还提出一个观点,富人非常贪婪,他反对布什政府,废除征收财产税的计划,又叫死亡税,或者赠与税。也就是中国人认知中的遗产税,当时有人觉得,这种遗产税开征会让社会失去奋斗的动力,让企业家很消极。但巴菲特则认为,只有2%的人需要交这个税,而且千分之二的人交的钱占到了遗产税的一半,这些巨富阶层应该想到回馈这个社会,是这个社会让你们变得如此有钱。说的就好像,他自己不是富人一样。但巴菲特有他的考虑,政府的运转经费是固定的,如果放弃了财产税,那么一定会在美国民众身上补回来,用穷人去补贴富人,这样的政策就问题太大了。

当然美国人也有脑残,跟咱们这也一样,当时有人就说巴菲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巴菲特投资聚集大量财富,他就是为了偷税漏税。但其实正是巴菲特第一个提出投资税额太低,有失公平的。他一直在试图给自己加税,甚至拿自己的税率和秘书的税率作比较。巴菲特一直都觉得,投资赚钱来钱太容易了,而全社会中靠投资赚大钱的越来越多,但这其实对于财富的创造并没什么实质的价值。

滚雪球17:从911到次贷危机 巴菲特总在反向操作

巴菲特甚至不赞成股票期权制度,他觉得这对于普通员工太不公平,大量的钱通过期权发放给了公司管理层,那一阶段华尔街CEO们一年收入上亿美元的比比皆是,比如乔布斯同志,虽然号称只拿1美元薪水,但他持有的股票期权价值高达8.72亿美元,这让他玩得起9000万美元的豪华飞机。这种股票期权产生的巨大财富,就像一个蓄水池。不是收入,也不用交税,这就是所谓的越有钱,交的税就越少。而在会计制度上,股票期权也从不计入开支,这就造成了收入假象。好像很赚钱的公司,其实刨除掉期权之外,就没什么了。巴菲特强制从可口可乐开始,把股票期权计入支出,随后华盛顿邮报集团,也这么做了。这一举措引起了一些科技公司的跟随。最后这项提议逐渐的纳入了会计准则的条款。这个也多亏巴菲特的推动。巴菲特把富人得罪的越惨,他在普通人心中的地位也就越高,最后据说连色情明星、监狱的犯人都把他视为偶像。

2003年4月,伯克希尔并购活动房制造商克雷顿房屋,巴菲特当时已经看到了美国住房市场可能迎来大的爆发。低利率水平带来的低息贷款,正在把人们驱赶到住房市场之中,各种信用工具,催生美国梦。而这家开发商他还能转嫁贷款,消除不良贷款带来的风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资产证券化,通过把贷款打包,通过CDO也就是担保债务凭证,把这种担保卖给普通投资者。这其中就包括了大家熟悉的次级贷款。当时这种资产层层打包,最后1美元资产对应了100美元的债务。这导致了这种担保品质严重下降。因为担保公司似乎根本无力偿还。

滚雪球17:从911到次贷危机 巴菲特总在反向操作

这时候又一个工具出现了,这就是CDS,看大空头的就知道里面反复提到这个东西,这叫做信用违约互换,也叫作信用违约掉期,是一个做空对冲的工具。如果有人欠债不还,那么CDS发行方就要做出补偿,换句话说这就是在CDO上面再加了一个担保,这个东西完全市场化交易,也就是说当风险越大,杨白劳越多的话,CDS的价格也就越高。巴菲特管这些东西统一给起了名字,叫做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说这是一种菊花链,看起来是规避风险,但其实是在憋大招。巴菲特的通用再保险主动收缩这些业务,这让他损失了80亿美元。但巴菲特却一直觉得,衍生产品跟公司业绩没什么关系,但带来的风险却是巨大的,迟早要把自己折腾死。

当时巴菲特给出了预言,他说次级贷泡沫破裂的信号就是比较弱的企业开始破产。而巴菲特此时选择并购,就是要找到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他当时买下的克雷顿开发商,基本业务还是可以的,就是融资链条断了。换句话说没钱了,只能贱卖资产。当时克雷顿公司开价20美元一股,巴菲特只给12.5美元,这让对方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巴菲特很得意,谁让你缺钱呢?大概就跟现在的富力抢劫万达是一个道理,谁说开发商就不能赔钱,开发商混不下去了,贱卖资产的比比皆是。像这家克雷顿只能接受6折出售的命运。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没有钱,他们过几天就会更不值钱,甚至只能白送了。而巴菲特也是吃准了这一点。那么巴菲特买下这个公司,会给他带来改变吗,他在美国次贷危机中,又是如何操作的。有没有提前对危机做出反应呢?咱们明天将结束这本滚雪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