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鞋

 悠悠往事书屋 2017-08-28

家做鞋


家做鞋

家做鞋

家做鞋

家做鞋

家做鞋

家做鞋

 

千百年来,士农工商,人人都离不开鞋。鞋不但保护脚的属性还起着装饰、提高身份地位的作用。过去有爷不爷,先看鞋的说法,一双鞋会透露你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之流。脚底无鞋,穷了半截,就是说无论你衣裤如何华贵,如果鞋穿得低劣,你也是穷人。所以,现在才有了同样一双鞋,价格天地悬殊的事情。

改革开放前,不搞计划生育。穷汉儿多,得胜堡那家也有五、六个孩子。人人都要穿鞋,无数的母亲们,一生不知要做多少双鞋。只从做鞋一项,就可以体会到千百年来,妇女们付出了多少年华、多少心血、多少慈爱。

做鞋要用线麻。线麻即大麻,人们主要用它的外皮纤维。线麻长成后,抽麻前需要长时间用水浸泡,称为沤麻。沤麻是为了使外皮纤维能够顺利地从麻杆上抽下来。

抽麻是个很费时的活儿。雁北农村有个讽刺人不会过日子的口头语叫白天满山打卦,夜晚点灯抽麻。说的是白天不抓紧时间干活,晚上点灯费油抽麻。

搓麻,首先要用木榔头把抽下来的麻根部砸软、砸细,再用木梳把麻梳细梳匀。特别要梳开是根部,要能随意从中拿取“麻劈儿”,即一绺儿很少的麻。

搓麻很费时。拿起一绺麻劈儿,把根部弄细,用唾沫弄湿,放在手掌和小腿之间来回搓。直到搓出大约二、三寸长、逐渐由粗到细的捻儿。麻捻儿搓好后就捆在一起,准备用来编股子。做一双鞋,这样的麻捻儿是需要好多好多的。

编股子,就是把麻捻儿编成股子,以备合成麻绳。我们老家编股子都用拨吊子,拨吊子多用牛棒骨做成。选一合适牛骨头,中间钻眼,安一个半尺多长的铁钩。五、六十年代,没有一家没有拨吊子的。

编股子时要把麻捻儿缠在拨吊子的钩子上。左手高拎着拨吊子,右手拨打拨吊子。利用拨打产生的惯性,使拨吊子不停地转动。通过转动给麻捻儿上劲儿,就编成了麻股。通过不断地续麻捻儿,麻股不断增长。到二、三尺长了,左手拎着费力,也不容易上劲了,就要停下来。把编好的麻股子一圈一圈儿缠到拨吊子中间的凹细处,接着再继续编。

编股子的要求是松紧适度、粗细均匀。编股子需要坐着编,腰始终挺着。那是个很累的活儿,半天下来,腰酸腿疼。特别是左胳臂长时间悬着,非常遭罪。

拨吊子需要不断地拨拉,不拨拉就不动。所以雁北挖苦一个人做事不主动,常说的一句话是你是属拨吊子的,不拨拉就不动弹。

麻股不是麻绳,是单股,是半成品,搓成麻绳才能使用。搓绳时虽然也是坐着,但这一过程因为不用絮麻捻儿,所以比编股子省事。把两股麻股子搓在一起,就成了纳底绳了。搓绳要在小腿上搓,搓久了,小腿就会发红,甚至会因为皮下淤血变得乌青。

儿时,每逢春夏天气好的时候,得胜堡的女人们就利用小饭桌、面板,把家里没用的碎布条、块,还有实在不能穿的旧衣服用浆糊一层层粘在一起,这道工序叫打袼褙。她们都全神贯注、面容祥和地粘啊粘。指缝间糨糊冒出来时,灵巧地东抹西蹭。粘好后,就搬到太阳底下暴晒。一天下来,干透了。揭下来,用指头敲敲发出嘎巴嘎巴的声响。三张五张十张,这些脱离了桌子、案板的东西就是一张张平展展、硬铮铮的袼褙了。

袼褙是鞋底子的基础。有了袼褙,就能开工垛鞋底了。垛鞋底要一直垛到一厘米有余的厚度才算成功。垛好后还要细细地用剪刀修理,鞋底渐渐变得圆滑牢固。粘上白色斜纹布边,然后让其自然晾干定型。

那时的农村妇女,每年要纳几十双鞋底。几乎每天晚上都要点上煤油灯,纳几个小时。纳鞋底很辛苦,不懂技巧,针就扎不进去。不是把针打断,就是把自己的手指头扎出血来。所以在纳鞋底的时候,都要在手指头上戴一个顶针,以便省力。

看一个女人手巧不巧,要看她纳的鞋底好不好。而鞋底纳的好不好的标准,要看针脚是不是密实、行距是不是匀称,还要看线勒进去的够不够深。勒进去的深,才说明用的力气大,纳出的鞋底才会结实。

依稀记得,在闪闪烁烁的煤油灯下,五妗妗纳鞋底的声音“哧啦”“哧啦”地响着。昏黄的灯光映照在她的脸上,像涂了一层金色。她时不时地将纳鞋底的针在头发间划几下,以保证针线的顺畅。接着低下头用力将大针穿过鞋底,然后再使劲将针拔出来。麻绳穿过针眼的声音一直让我很着迷。五妗妗纳鞋底的样子,像一幅剪影、又像一尊雕塑,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那拈针拿线的动作、那泰然自若的神态、那举手投足时眉宇间的温柔慈,都透露出一种出神入化的美丽。

无论春夏秋冬、凉热冷暖,大人孩子的鞋都在每一个母亲勤劳的心里珍藏、在她们的手中演绎着。

为了保证做出的鞋合适。确定鞋底的大小、鞋帮的深浅、鞋口的圆方,就需要合适的鞋样子。鞋样子一般夹在不知是什么年代的旧黄历中。鞋样子用牛皮纸、报纸、大白纸、香烟盒铰成,色彩斑斓。鞋样子在转借时,常有丢失的情况发生,我儿时就见过两个妇女因鞋样子丢失而发生大战的事情。一妇女从娘家拿回一新颖鞋样,被邻居妇女借去后丢失。一人说已还回,一人说未还。最后指天道地地相互大骂了一场。

文革时,经常因为剪鞋样子发生反革命事件。得胜堡有一个40岁左右的妇女用报纸剪鞋样,她只看报纸的一面,没想到把另一面的领袖像从颈部剪断,身首异处。后被借鞋样的邻家妇女告发,斗争时让那妇女低头撅腚,把她的黑布褂从后背掀起,裹到头上,露出黑瘦的后背和用各种布条辫成的裤带。几个人用二尺多长的三棱胶带轮流抽打她的后背,每打一下,就是一条血痕。看不清那妇女的脸,只听到那妇女随着三棱胶带的挥舞在哀号。

做鞋的最后、最关键的工序是绱鞋。俗话说木匠怕安,锡匠怕粘,意思是说,不管做什么活,最后组装才是关键。绱鞋就是将纳好的鞋底与做好的鞋帮缝在一起。为了能使足力气,绱鞋要有个夹具。两块木板搭成人字夹,夹住鞋帮鞋底,置于两膝间,然后用一种带勾的锥子缝。鞋绱的必须要周正、合脚、结实。一双鞋只满足一个周正,就需要许多的经验和过硬的功夫。因此绱鞋也是最考验女人针线活儿水平的项目。不知还有谁能理解千百年来无数的女人,为绱鞋流下的泪水、心中藏存的恐惧和哀愁。

如今,很少再有人费气把力地去做鞋穿了。但遥远的夏日,村妇们在树荫下纳鞋底的情景,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那一针一线、一个个均匀而缜密的针眼里,都饱含着最浓最深的爱,使我永远难以忘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