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女人 一个清朝:大清开国与孝庄太后.1

 雪里红jp216 2017-08-29
引 言   讲起中国鲜活的前朝掌故,在泱泱之历史长河中,于风口浪尖上一试身手者大抵都只是一些男子雄壮的身影吧?不过,有时,历史也会有例外,譬如,民间野史中代代风韵流传的吕后、武则天以及清代的孝庄、慈禧太后等,都是一些顶尖绝色的聪慧女子,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最初都仅是以轻盈的身姿随风而唱了一支采莲的小曲,摇动着一叶小舟,骀荡地划进了历史的长河。可她们的后来都做出了一番惊涛骇浪的大事情。  有关那样绝顶聪慧的女子,以孝庄、慈禧太后所处的清朝距离我们现世最近,因此,我们也得以更真切地看过了她们美丽的身影。  从前,有关孝庄与慈禧的话题一向是关注历史女性人物的男子们绘声绘色、甚感兴趣的话题。  两位女子,一位出于大清日出东山的朝气蓬勃时代,一位则踌躇于日薄西山的晚清时期,中间隔着二百年的时光,她们的经历却是相仿的。例如,博尔济吉特氏初为皇太极之庄妃,叶赫那拉氏原本只是咸丰之懿贵妃,她们都不是正宫皇后出身,后来却母以子贵,跻身政坛四十余年,对于大清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们各自有一位独生子,在六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后来这两位美好的青年俱在清真年纪得天花病死去了。因此,两位女子儿子的命运是相当之不幸的。  孝庄时期,国家的权力机构尚处于它新鲜活泼的初期,皇权遭到削弱,决定朝中大事的“八旗议政会议”产生着诸多的俊彦之才。所以,孝庄很理性地隐身于政治的后台。孝庄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跌宕起伏的政局,辅佐了两代幼君,为清王朝的建制规模以及后来的空前大发展做了总体设计性的工作,她是居功厥伟的。可是,在宫闱中轻移着碎步的她,始终都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意。所以,她的身后,好评如潮。  慈禧时期,国家实质已经中空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剪除顾命八大臣,两度垂帘,历经同治、光绪两朝。满族人才已经凋零了。她是想力挽狂澜地,挽救大清这一条破船于未沉之际。因此,她作出了包括废除科举、甲午战争、推行新政等一系列自以为挽回时局的决策。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慈禧皇太后,始终也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的。可是,民国以降数十年的史家于她,给予负面评价甚多。  其实,史实不可一概而论,特殊之历史环境所造就的特殊之历史人才,我们都不可以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偏颇地理解。对于慈禧,近年讲她与孝庄同样饶有情趣,慈禧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输给孝庄的议论逐年增多。历史既然是一条动态的河流,有关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自然更有后来人给出公正的评说。  其实,无论如何,对于孝庄与慈禧这两位女子,我都是从私心中流动着仿佛蜜褐色秋阳般澄静的愉悦的。我喜欢孝庄,喜欢她在风起云涌时分,依然保持了一份温火试新茶的娴静风度。我也喜欢慈禧,喜欢她伫立于晚清历史暮霭中的、略显忧伤寂寥的唯美倩影。因此,尽管在我的前面,曾有过无数的文人骚客,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春花秋月嗟叹咏哦过,我仍然是忍不住地要为布木布泰、兰儿写点什么。  男人写字,文章的起承转合,讲究的是载文载道、经世致用。女子写东西则往往只凭直感。我现在坐在电脑前,信手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其实也不过是现时的自己,蓦然间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灵光所附丽而已。                            郭厚英2010年10月28日于东莞
引 言   讲起中国鲜活的前朝掌故,在泱泱之历史长河中,于风口浪尖上一试身手者大抵都只是一些男子雄壮的身影吧?不过,有时,历史也会有例外,譬如,民间野史中代代风韵流传的吕后、武则天以及清代的孝庄、慈禧太后等,都是一些顶尖绝色的聪慧女子,她们在历史的万道霞光中,最初都仅是以轻盈的身姿随风而唱了一支采莲的小曲,摇动着一叶小舟,骀荡地划进了历史的长河。可她们的后来都做出了一番惊涛骇浪的大事情。  有关那样绝顶聪慧的女子,以孝庄、慈禧太后所处的清朝距离我们现世最近,因此,我们也得以更真切地看过了她们美丽的身影。  从前,有关孝庄与慈禧的话题一向是关注历史女性人物的男子们绘声绘色、甚感兴趣的话题。  两位女子,一位出于大清日出东山的朝气蓬勃时代,一位则踌躇于日薄西山的晚清时期,中间隔着二百年的时光,她们的经历却是相仿的。例如,博尔济吉特氏初为皇太极之庄妃,叶赫那拉氏原本只是咸丰之懿贵妃,她们都不是正宫皇后出身,后来却母以子贵,跻身政坛四十余年,对于大清二百七十余年的历史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她们各自有一位独生子,在六岁时就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后来这两位美好的青年俱在清真年纪得天花病死去了。因此,两位女子儿子的命运是相当之不幸的。  孝庄时期,国家的权力机构尚处于它新鲜活泼的初期,皇权遭到削弱,决定朝中大事的“八旗议政会议”产生着诸多的俊彦之才。所以,孝庄很理性地隐身于政治的后台。孝庄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四朝跌宕起伏的政局,辅佐了两代幼君,为清王朝的建制规模以及后来的空前大发展做了总体设计性的工作,她是居功厥伟的。可是,在宫闱中轻移着碎步的她,始终都是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意。所以,她的身后,好评如潮。  慈禧时期,国家实质已经中空了。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后,剪除顾命八大臣,两度垂帘,历经同治、光绪两朝。满族人才已经凋零了。她是想力挽狂澜地,挽救大清这一条破船于未沉之际。因此,她作出了包括废除科举、甲午战争、推行新政等一系列自以为挽回时局的决策。端坐于庙堂之上的慈禧皇太后,始终也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的。可是,民国以降数十年的史家于她,给予负面评价甚多。  其实,史实不可一概而论,特殊之历史环境所造就的特殊之历史人才,我们都不可以脱离了当时的历史背景而偏颇地理解。对于慈禧,近年讲她与孝庄同样饶有情趣,慈禧的智慧和能力并不输给孝庄的议论逐年增多。历史既然是一条动态的河流,有关历史人物的千秋功过,自然更有后来人给出公正的评说。  其实,无论如何,对于孝庄与慈禧这两位女子,我都是从私心中流动着仿佛蜜褐色秋阳般澄静的愉悦的。我喜欢孝庄,喜欢她在风起云涌时分,依然保持了一份温火试新茶的娴静风度。我也喜欢慈禧,喜欢她伫立于晚清历史暮霭中的、略显忧伤寂寥的唯美倩影。因此,尽管在我的前面,曾有过无数的文人骚客,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春花秋月嗟叹咏哦过,我仍然是忍不住地要为布木布泰、兰儿写点什么。  男人写字,文章的起承转合,讲究的是载文载道、经世致用。女子写东西则往往只凭直感。我现在坐在电脑前,信手打出了这样一段文字,其实也不过是现时的自己,蓦然间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叶赫那拉氏的灵光所附丽而已。                             郭厚英2010年10月28日于东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