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品】蔬菜病虫害防治讲义1

 私库皆书 2017-08-29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讲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第二讲 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三讲 常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一讲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

蔬菜病虫害的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

(一)农业防治

在宏观上,蔬菜生产要纳入到当地大农业生产中,统一安排农田耕作、轮作方针。在微观上,每一茬菜的栽培过程中,从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整地做畦、种子消毒、播种育苗、到定植、田间管理、产品采收、采后处理等各个农事环节,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1.选用抗病良种

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少施药或不施药,是防病增产经济有效的方法。

2.栽培管理措施

一是保护地蔬菜实行轮作倒茬,如瓜类的轮作不仅可明显减轻病害而且有良好的增产效果;棚室蔬菜种植两年后,在夏季种一季大葱也有很好的防病效果。

二是清洁田园,彻底消除病株残体、病果和杂草,集中销毁深埋,切断传播途径。

三是采取地膜覆盖,膜下灌水,降低湿度。

四是实行配方施肥,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施用磷肥,控制氮肥的施用量,生长后期可使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

五是在棚室通风口设置细纱网,以防白粉虱、蚜虫等害虫的入侵。

六是深耕改土、垅土等改进栽培措施。

七是推广无土栽培和净沙栽培。

(二)生态防治措施

主要通过调节温湿度、改善光照条件、调节空气等生态措施,促进蔬菜健康成长,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这主要是针对保护地栽培中的水、气、光、温、湿的控制而言。所以在温室等保护地栽培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五改一增加”。改有滴膜为无滴膜,改棚内露地为地膜全覆盖种植,改平畦栽培为高垅栽培,改明水灌溉为膜下暗灌,改大棚中部放风为棚脊高处防风;增加棚前沿防水沟,集棚膜水于沟内排除渗入地下,减少棚内水分蒸发。

2.在冬季大棚的灌水上,掌握“三不浇,三浇三控”技术。阴天不浇晴天浇,下午不浇上午浇,明水不浇暗水浇;苗期控制浇水,连阴天控制浇水,低温控制浇水。

3.在防治病虫害上,能用烟雾剂和粉尘剂防治的不用喷雾防治,减少棚内湿度。

4.经常擦拭棚膜,保持棚膜的良好透光,增加光照,提高温度,降低相对湿度。

5.在防冻害上,通过加厚墙体、双膜覆盖,采用压膜线压膜减少孔洞,加大棚体,挖防寒沟等措施,提高棚室的保温效果,能使相对湿度降到80%以下,可提高棚温3-4,从而有效地减轻了蔬菜的冻害和生理病害。

(三) 生物防治

1.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防治虫害

主要利用寄生蜂、瓢虫、蜘蛛、草蛉、稻田放鸭、青蛙等天敌动物来消灭害虫保护农作物,减少农药使用量,防止农药的污染危害。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白粉虱,利用赤眼蜂防治菜青虫、玉米螟、棉铃虫,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防治蚜虫、螨类,利用青蛙防治蝶类、蛾类害虫。

2.利用微生物和病毒等生物农药防治农作物害虫

生物农药有Bt、菜青虫颗粒体病毒制剂、有益微生物增产菌等。微生物农药属活体制剂.对蔬菜无污染、无残留。其种类有:农抗120、杀螟杆菌、青虫苗、Bt乳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白僵菌等。如每亩用100-140gBt乳剂对水40kg喷雾,可防治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用井冈霉素800-1000倍液喷洒对茄果类青枯病、猝倒病等疗效高,用100-200mgkg的农抗120能防治瓜类霜霉病、叶斑病等多种病害。每亩用抗生素抗农120和武夷菌素400mL喷雾,用浏阳霉素、阿维菌素24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螨虫、斑潜蝇;用农用链霉索、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防治蔬菜细菌性病害:在利用微生物防治病虫害的同时,应积极开发利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扩大无公害生产的无公害农药来源。生物农药的应用,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

(四)物理防治措施

1.晒种、温汤浸种

播种或浸种催芽前,将种子晒2-3天,可利用阳光杀灭附在种子上的病菌;茄、瓜、果类的种子用50温水浸种10-14分钟均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用10%的盐水浸种10分钟,可将混入云豆、豆角种子里的菌核病残体及病菌漂出和杀灭,然后用清水冲洗种子,播种,可防菌核病,用此法也可防治种线虫病。

2.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灭病灭虫

常用方法是高温闷棚或烤棚,夏季休闲期间,将大棚覆盖后密闭,选晴天闷晒增温,可达60-70,高温闷棚4-7天可杀灭土壤中的多种病虫害。

3.嫁接栽培

利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西葫芦,能有效地防治枯萎病、灰霉病,且抗病性和丰产性高。

4.诱杀

利用白粉虱、蚜虫的趋黄性,在棚内设置黄油板、黄水盆等诱杀害虫。

5.喷洒无毒保护剂和保健剂

蔬菜叶面喷洒巴母兰400-500倍液,可使叶面形成高分子毒脂膜,起预防污染效果;叶面喷施植物健生素,可增加植株抗病害的能力,且无腐蚀、无污染,安全方便。

(四)化学防治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所有使用的农药都必须经过农业部农药检定登记,如呋喃丹、40139111605、苏化203、甲基16051059、甲基异硫磷、久效磷、磷胺、水胺硫磷、甲胺磷、氯化物、砒霜、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二溴丙烷、氯丹、毒杀酚、氧化乐果、磷化锌、磷化铝、杀虫脒、氟乙酰胺、六六六、DDT、有机汞制剂等,都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并作为一项严格法规来对待,违者罚款,造成恶果者,追究刑事责任。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选用敌百虫、辛硫磷、马拉硫磷、多菌磷、托布津等。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使用标准,控制用药次数、用药浓度和注意用药安全间隔期,特别注重在安全采时期采收食用。

3.农药安全使用的准则

1)喷洒过农药的蔬菜,一定要过安全间隔期才能上市。

2)农药使用要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掌握好农药使用的范围、防治对象、用药量、用药次数等事项,不得盲目私自提高使用浓度。

3)喷洒农药要遵守农药安全规程。

常用农药使用间隔期:

杀菌剂:

74%百苗清可湿性粉剂在上市前7天使用; 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3-4天;

4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4-7天;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7天; 4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5天; 40%加瑞、48%瑞毒雷锰锌可湿性粉剂2-3天;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4天。

杀虫剂:

10%氯氰菊酯乳油2-4天; 24%溴氯菊酯2天;

24%功夫乳油7天; 4%来福灵乳油3天;

4%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 18%爱福厂乳油7天;

10%快杀敌乳油3天; 407%乐斯本乳油7天;

20%灭扫利乳油3天; 20%氰戊菊酯乳油4天;

34%优杀硫磷7天; 20%甲氰菊酯油3天;

10%马扑立克乳油7天; 24%喹硫磷乳油9天;

4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6天; 4%多来宝可湿性粉剂7天。

杀螨剂:40%溴螨酯乳油14天; 40%托尔克可湿性粉剂7天。

4.农药使用的方法

1)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对症下药

蔬菜害虫可分为昆虫类、螨类(蜘蛛类)、软体动物类三大类型。昆虫类中依其口器不同,分成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必须根据不同的害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来防治。只有选择对路的农药,才能奏效。

2)掌握好用药量

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药量都是经过试验后确定的。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不能随意增减。

3)交替轮换用药

正确混配,以延缓抗性生成。同时,混配农药还有增效作用,兼治其他病虫,省工省药。

 

第二讲 目前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我国是一个蔬菜生产大国,同时又是病虫害种类繁多、危害严重的国家,据估算,我国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有千余种,常年产量损失率在30%以上,尤其是近年来,保护地和反季节栽培蔬菜生产发展很快,新的病虫和生理障碍不断出现,防治难度越来越大。如何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是我国蔬菜生产面临的一大难题。

1 蔬菜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1 蔬菜病虫害防治中仍要依赖化学防治

目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蔬菜生产上的重要手段,全世界每年大约生产2000万吨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一些剧毒、高残留农药仍在广泛施用,如呋喃丹、DDT、三九一一、一六0五这些农药不仅会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食品卫生部门制定了各种农药在不同蔬菜的残留量以及重金属在蔬菜中的允许含量标准。(如下表)事实上,上市蔬菜中,大多数被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都超过以上标准。

目前化学防治蔬菜病虫害存在问题:

一、不按农药限定浓度使用,随意加大用药量 随意加大用药量,结果容易使病虫害产生抗性,还会造成蔬菜药害和环境污染。

二、随意混用农药、化肥,降低药效、出现药害。

三、使用高毒农药,造成人、畜种毒,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长期单一使用同一种农药,结果药量越用越大,抗性越来越高,杀伤天敌越来越多,害虫越来越猖獗。

五、盲目使用农药,对病虫害缺乏鉴别能力,盲目用药,造成浪费和污染。

1.2 过硬的生物防治措施尚少,推广难度较大(施一公,不是转化率不高,是技术储存不足,搞金融的多)仓库里都是烂锄头柄,烂铁质,没派得上用场的东西啊。

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防治病虫害,既可减少投资,又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和残毒。以生物杀虫剂为例,目前菜农能买到的有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抗生素、性引诱剂、特异性植物源杀虫剂等5种。但是目前在蔬菜上使用较多的仅有苏云金杆菌等少数几种,不可能满足防治种类繁多的害虫的需要。此外,由于生物杀虫剂一般不具备速效、广谱的特点,效果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成本较高,推广起来难度较大,特别在生产水平较低的蔬菜产区更为困难,甚至在推广地区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又用起化学农药来。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体系不够健全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多数地区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使已建立起的“无公害”生产体系逐渐解体。一些新的“无公害”技术措施得不到推广,一些菜农往往使用防治粮食、棉花害虫的高毒、剧毒农药来防治蔬菜害虫,严重地影响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落实和推广。(标准化程度不高。叫的人都是临时工。又要管销售,又要管生产,没有精力来管记录。)

1.4 农业作为控制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手段,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业防治就是利用农业生产技术来消灭、避免或减轻病虫害的方法。如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换茬、调整播种期、及时除草、改进土壤耕作等。许多菜农往往采取传统的栽培方式,对农业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的先进技术没能及时运用而引起了严重的病虫害。

2 在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采取的对策

2.1 选用抗病虫良种

选用抗病虫良种是防治病虫害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近10余年来,我国已培育出一大批抗病蔬菜良种,如抗蚜虫和温室白粉虱的“毛粉802”;抗大葱霜霉病的“寿葱硬叶1号”;抗烟草花叶病毒的甜椒“中椒46号”;抗白粉病、枯萎病的黄瓜“中农57号”;抗TUMV、黑腐病的甘蓝“中甘89号”等。但是,选用抗病品种必须因地制宜,同一品种不宜长期、大面积种植,需合理搭配和更新,并要做到良种配良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最近,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田波等人将抗黄瓜花叶病毒(CMV)和抗烟草环斑病毒(TObRV)的基因转入蕃茄,获得了蕃茄抗病品种,为转基因抗病虫害蔬菜良种的培育开辟了新的途径。预计不久的将来,会有大量的转基因抗病害蔬菜良种不断涌现。

2.2 加强栽培管理

菜园地要深耕土地,实行轮作、间作,改进栽培方式;清洁田园,将残株落叶、落果全部清除干净,深埋或烧掉,减少病虫基数;注意增施腐熟好的有机肥,配合磷钾肥,适当控制氮素化肥,减少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采用地膜覆盖,降低棚内湿度;适时适量浇水,不可大大漫灌,选晴天早晨浇水,浇水后注意通风散湿,控制好温度湿度等。通过一系列的壮秧栽培措施,控制病害发生,促进蔬菜生长,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

2.3 生态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有效手段

生态防治,就是利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综合治理,控制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蔬菜的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特别是冬暖或蔬菜大棚,由于温差大,湿度高,有利病害发生,应采取放风降温、闭棚增温等手段,进行生态防治,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这对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4 推广生物防治,减轻环境污染

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污染和残毒。例如用BT乳剂(苏云金杆菌)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效果良好;用活性菌有机肥,如酵素菌,K1005406作基肥或叶面肥既增产又防病;农用链霉素防治细菌性角斑病、大白菜软腐病;“农抗120”防治多种蔬菜霜霉病、炭疽病、黑斑病等;苗期和生长前期喷洒83增抗剂或N14,S52弱毒疫苗来提高蕃茄、辣椒等蔬菜对病毒病的抵抗能力;在保护地悬挂寄生蜂丽蚜小蜂的卵卡,能减轻白粉虱的危害。

2.5 开展物理防治,控制病虫生长

物理防治,就是利用病虫对温度、湿度、光谱、颜色等的特异反应和忍耐能力,来杀死或驱避有害生物。如温汤浸种(55温水)可以杀死种子内外的潜伏细菌;夏季灌水闷棚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棚上覆盖遮阳可挡光降温,不利病毒病发生;在育苗棚上和露地地面上铺放或植株上方悬挂银灰色反光薄膜有一定的避蚜和防病毒病的作用;田间和保护地放置黄皿和黄油板可诱杀蚜虫和白粉虱;黑光灯、高压汞灯可诱杀地老虎、棉铃虫等鳞翅目幼虫。

2.6 实行植物检疫

实行植物检疫的目的是及时防止危险性病虫的传入和扩散,特别是在引种(种子、幼苗或块根、块茎等)之前了解调出地区有关蔬菜有无检疫对象及其疫情,坚持不从疫区调种。近年来,白菜和甘蓝黑腐病、蔬菜菌核病、豆类病毒病、白粉虱、斑潜蝇等病虫能够广泛发生都与种苗和商品菜传带有关,基层单位和广大菜农应引以为戒。

2.7 科学合理施用化学农药

目前,利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仍是重要措施之一,必须做到科学合理用药,既要充分发挥农药的效力,又要尽量减少农药的副作用,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降低到国家规定标准以下,达到无公害要求。具体要求是:

1、对症用药,提高防治效果。

2、适时用药,控制病虫害进一步发展。

3、交替用药,防止产生抗性,延长农药使用期。

4、安全用药,严格用药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施药安全间隔期,减少农药残留。

5、科学混用,提高药效和防效。

 

2.7.1 禁止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

根据我国制定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致死中量在50mg/kg以下的均属高毒农药,如呋喃丹、三九一一、甲基一六0五、一0五九、甲基异硫磷、久效磷、有机汞制剂等,这些农药在蔬菜上都禁止施用;六六六、DDT都属于高残留农约,也禁止施用。

2.7.2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按国家规定致死中量在500mg/kg以上的低毒农药,有敌百虫、辛硫磷、多菌灵、托布津、

代森锌、百菌清、乙磷铝、DT杀菌剂、三唑酮、双效灵、粉锈宁等。另外,要积极推广使用新型的第三代农药,如抑太保、灭幼脲等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2.7.3 因地、因时、因病用药

当前在蔬菜上用药,普遍存在着用药多和用药晚的现象。因此防治病虫害应因地、因时、因病用药,以预防为主,掌握在发病初期用药。例如在整地、播种时进行种子消毒和土壤处理,力争把病菌控制在发病以前。当发现病虫害初发生时,要适当用药,做到对症下药。

2.7.4 改进用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首先要掌握用药量,不要随意加大,要按规定的用药倍数使用。一般要间隔57天用药一次;一种农药连续施用25次以后,应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性;其次,对于农药的混用,要注意不产生不良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发生药害和失效。蔬菜大棚内湿度较大,最好使用烟雾剂和粉尘剂,其特点是药物散布均匀,不增加棚内湿度,特别是阴雨(雪)天气施用更好。由于蔬菜种类和病虫害种类非常多样,各种栽培方式和气候条件千差万别,蔬菜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全力支持,需要科研、教学和推广系统的积极研究、开发、宣传、示范和普及,也需要广大菜农自觉地学习、掌握和使用综防技术来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发生。

 

第三讲 常见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常见蔬菜病害的防治技术

苗期猝倒病、立枯病

猝倒病、立枯病主要危害茄果瓜豆类、甘蓝等幼苗。

症状:猝倒病:幼苗近地面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随即变黄缢缩倒伏,传染迅速,可致成片死亡。立枯病:幼苗或茎基部产生圆形略褐色的病斑,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收缩干枯死亡。 防治措施:

1)苗床消毒,每平方米用福尔马林40ml掺水100-300g浇上,随之用薄膜覆盖4-6天后揭去,经14天播种。

2)苗床选地势高燥排水畅的轮作田块,早翻晒垄,苗期加强管理。

3)药剂防治,用瑞毒霉锰锌或普力克600-700倍喷雾,7天一次,或提前用绿享一号3000倍液喷洒苗床,幼苗生长期间再喷洒一次。

大白菜软腐病

主要危害大白菜,还浸染甘监、萝卜、番茄等。

一、症状:此病从白菜莲座期到包心后发生。一般近地面叶柄及叶片先发病,发病初期,外叶在中午萎垂,早晚恢复,以后由短缩茎深入髓部致全株腐烂发臭死亡。有时外叶全部腐烂,天气转晴干燥后,烂叶干枯如薄纸状,而菜心还好。主要通过土、肥、昆虫、雨水传播,从伤口气孔浸入;湿度大、多雨、害虫多,易引起发病严重。

二、 传播途径

软腐病菌主要在病株和病残体组织中越冬。田间发病的植株、春天带病的采种株、土壤中、堆肥里以及菜窑附近的病残体上都有存有大量病菌,是重要的侵染来源。病菌主要通过昆虫、雨水和灌溉水传染,从伤口侵入寄主。由于病菌的寄主范围广,所以能从春到秋在田间各种蔬菜上传染繁殖,不断为害,最后传到白菜、甘蓝、萝卜等秋菜上。

三、防治方法

防治软腐病应以加强栽培管理、防治害虫、利于抗病品种为主,再结合药剂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1、加强栽培管理

(1)避免将白菜、甘蓝、萝卜等秋菜种在低洼、粘重的地块上。

(2)提早耕翻整地,可以改进土壤性状,提高肥力、地温,促进病残体腐解,减少病菌来源和减少害虫。

(3)采用垄作或高畦栽培,有利于排水防涝,发病轻。 (4)增施底肥,及时追肥。 (5)适期播种。 (6)及时清除病菜。

2、防治害虫

早期应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从幼苗期起就应防治黄条跳甲、菜青虫、小菜蛾、猿叶虫、地蛆和甘蓝夜蛾等。及时用乐果800~10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1~2次,消灭地蛆为害。对防治白菜、萝卜的软腐病效果非常显著。

3、选用抗病品种:疏心直筒的品种由于外叶直立,垄间不荫蔽,通风良好,在田间发病比外叶贴地的球形牛心形的品种发病轻。多数柔嫩多汁的白帮儿品种,抗病性都不如青帮儿品种。抗病毒和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4、药剂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以喷下列药剂,防止病害蔓延。喷药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的植株为重点,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叶柄及茎基部。常用药剂有:农用链霉素200ppm,也可利用制药厂链霉素下脚料;敌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50%代森铵600~800倍液;抗菌剂“401”500~600倍液;氯霉素200~400ppm等。

大白菜霜霉病

危害大白菜、菠菜等。

一、 症状:先在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斑点,逐渐扩大变成淡黄色,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背长出白色状霉,一般气温在16上下,天气忽冷忽热,低温多湿的条件下易引起病害流行。 二、 传播途径

白菜霜霉病在田间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1)始发期:从白菜出苗至5个真叶以前,田间可出现少数发病幼苗,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蔓延,形成发病中心。(2)普发期:始发期以后10余天,约在 幼苗9-10个真叶期,病株迅速上升普遍发病,但病情不重。(3)流行期:普发期后,病情迅速增长,随即进入流行期。

三、 防治方法

霜霉病的防治应以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为主,加强预测预报,配合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

1、选育抗病品种: 白菜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而且对霜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是一致的。即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病毒病;感霜霉病的品种对病毒病抗性也弱。但品种的抗病性与早熟性和品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品种的抗病性也比较容易发生变化。

2、种子消毒:种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

3、合理轮作,适期播种

4、加强田间管理:苗床注意通风透光,不用低湿地作苗床,结合间苗摘除病叶和拔除病株,蹲苗期不宜过长。低湿地采用高垄栽培,合理灌溉,合理施肥。包心后不可缺水、缺肥。收获后清洁田园,进行秋季深翻。

5、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或出现中心病株时,应即喷药保护。喷药必须细致周到,特别是老叶背面也应喷到。喷药后天气干燥,病情缓和,可不必再喷药;如果阴天,多雾、多露等天气,应隔5-7天后再继续喷药。常用药剂有: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波尔多液(1:3:400)等。

菜豆角斑病

一、症状

主要在花期后发病,为害叶片,产生多角形黄褐色斑,后变紫褐色,叶背簇生灰紫色霉霉层,

中间黑色,后期密生灰紫色霉层,病斑不凹陷别于炭疽病。严重时可使种子霉烂。

二、 传播途径

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生长季节为害叶片,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扩大为害,秋季为害豆荚,并潜伏在种子上越冬。

三、 发病条件

一般秋季发生重。

四、防治方法

1、选无病株留种,并用45% 温水浸种10分钟进行种子消毒。 2、发病重的地块收获后进行深耕,有条件的可行轮作。

3、发病初期喷洒77% 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645杀毒矾可淡性粉剂500倍液、60%琥 ·乙膦铝湿性粉剂500液,隔7~10天一次,防治理1~2次。

菜豆锈病

一、症状

各种豆类蔬菜锈病的症状都很相似。本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为害叶柄、茎和豆荚。叶片上初生很小的黄白色斑点,稍突起,后逐渐扩大,呈现黄褐色,表皮破裂,散出红褐色粉末。在叶的正面部位形成褪绿斑点。发病后期或寄主接近衰老时,叶片变形早落。有时在叶片的正面及荚上发生黄色小斑点,以后在这些斑点的四周(茎、荚上)或背面(叶片)发生橙红色斑点。

二、发病条件

诱发豆类锈病的主要因素是高温和高湿。寄主表皮上的水滴是锈病菌萌发和侵入的必要条件,故早晚重露、多雾最易诱发本病。此外,种植地低洼和排水不良或种植过密、通风不良等发病也重。品种抗病性有差异,菜豆矮生种较抗病,蔓生种易感病。

四、防 治

1、消灭病残体: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集中烧毁。

2、药剂保护: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及浓度有:50%萎锈灵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等均有效。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3次即可。

3、选育抗病品种:品种抗病性差别大,在菜豆蔓生中细花种比较抗病,而大花、中花品种则易感病,穗圆8号品种抗病强。

菜豆轮纹病

一、症状

菜豆轮纹病,又称褐斑病;褐色,边缘色稍深,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生针;

二、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

在生长季节中,如天气温暖高湿,或过度密植株间湿度大,均利于本病发生。另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或肥料不足植株长势衰弱,引致寄主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结合防治豇豆其它叶斑病及早喷洒75%百菌清可;、结合防治豇豆其它叶斑病及早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

剂1000倍液、40%多

·

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敏度800售液,隔10天1

次,连续集2

~

3次,注意喷匀喷足。

 

菜豆褐斑病

一、症状;最初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以后扩大为直径1-2;二、侵染循环;病菌以

 

一、症状

菜豆轮纹病,又称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斑过圆形至不规则形,直径4~10毫米不等,

褐色,边缘色稍深,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生针头状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

二、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或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或越夏,以分生孢子借雨小溅射传播,

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

三、 发病条件

在生长季节中。如天气温暖高湿, 或过度密植株间湿度大,均利于本病发生。此外,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或肥料不足植株长势衰弱,引致寄主抗病力下降,发病重。

四、 防治方法

1、及时收集病残物烧毁。

2、结合防治豇豆其它叶斑病及早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复方硫菌灵敏度800售液,隔10天1次,连续集2~3次,注意喷匀喷足。

菜豆褐斑病

一、症状

最初在叶的两面生紫褐色斑点,以后扩大为直径1-2cm的近圆形深褐色斑,边缘不明显,病斑表面密生煤烟状霉(尤以叶背面显著)。病势严重时,叶片早期枯死脱落,仅残留顶端嫩叶。

二、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块在病残组织上越冬,第二年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在菌丝块上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

流传播。豇豆在生长期间病斑又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风雨进行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

南部温暖地区周年都种豇豆的,无明显越冬现象。高温及高湿有利于发病。连作地比轮作地发

病重。春播豇豆一般较晚播豇豆病重。

四、防 治

1、消毁病残体:收获后将病残株集中烧毁。

2、合理施肥: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

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常用的杀菌剂有:波尔多液(0.5:0.5:100);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各1,0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

黄瓜霜霉病

一、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期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褐色。真叶染病,叶缘或叶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为明显,病斑逐渐扩大,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背面或叶面长出灰黑色霉层。后期病斑破裂或连片,致叶缘卷缩干枯,严重的田块一片枯黄。该病症的表现与品种抗病性有关,感病品种如密刺类呈典型症状,病斑大,易连结成大块黄斑或迅速干枯;抗病品种如津研、津杂类叶色深绿系列,病斑小,褪绿斑持续时间长,在叶面形成圆形或多角形黄褐色斑,扩展速度慢,病斑背面霉稀疏或很少,一般较前者迟落架7~12天。

二、发病条件

日均温15~16,潜育期5天;17~18,4天;20~25,3天。 田间始发期均温15~16,流行气温20~24;底于15或高于30发病受抑制。该病主要侵害功能叶片,幼叶片和老叶片受 害少。对于一株黄瓜,该病侵入是逐渐向上发展的。

三、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1号、4号、6号、7号,津杂1号、2号、3号、4号,中农1101,京旭2号,夏青2号,鲁春26号、32号,鲁黄号,宁丰1号、2号,冀菜2号,郑黄2号,春丰2号,龙杂黄1号,吉杂2号,夏丰1号,露地2号,早丰1号等新品种。保护地可选用津杂3号、4号,济南密刺,8102,甘杂828,泸5号,503,中农5号,碧春等。密刺类虽不抗霜霉病,但早熟性丰产性好,适于栽培技术及防病水平高的地区选用。

2、栽培无菌苗,改进栽培技术。育苗温室与生产温室分开,减少苗期染病。采用电热或加温温床育苗,温度较高湿度低,无结露发病少;定植要选择地势高、平坦、易排水地块,采用地膜覆盖,降底棚内湿度;生产前期,尤其是定植后结瓜前应控制浇水,并改在上午进行,以降底棚内湿度;适时中耕,提高的温。

3、采用配方施肥技术,补施co2,黄瓜生长后期,植株汁液氮糖含量下降时,叶面喷施0.1%脲素加0.3%磷酸二氢钾,或叶 面施用喷施宝,每毫升对水11~ 12升,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4、生态防治。所谓的生态防治法是利用黄瓜与霜霉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采用利用黄瓜生长发育,抑制病原菌的方法达到防病目的。采用生态防治法,上午棚温控制在25~30, 最高不超过33,湿度降到75%,下午温度降至20~25,湿度降到70%左右,夜间控温在15~ 20(下山半夜最好控温12~13),当夜间气温高于12时即可整夜通风。 遇有阴雨天气,夜间也可以通风降湿,但不宜浇水。早晨浇水后要注意把棚温提高到30,维持1.5小时左右, 再放风降温排湿,然后再提温,利于控制病害。此外,采用滴水或地膜覆盖暗水技术,以减少棚内结露持续时间。浇暗水后72小时内,结露持续36小时,可较浇明水减少21小时,可使由高湿引起的霜霉病害明显减轻。方法是采用大小行定植,大行40厘米,且在其中留出15厘米瓦垅沟,小行上覆90厘米宽地膜,要求地膜紧贴小沟内陆面,不宜有空间。浇水时,水走膜下,水渗下后膜又紧贴 地面。浇水最好在晴天早晨进行,忌阴雨天浇水,要做到因时因地看苗情及对水分需求,确定浇水量和间隔天数,结瓜期土壤含水量20~25%为宜,低于这一指标即应浇水,由于土壤水分蒸发是造成空气湿度的主要原因,尤其浇水后连续数日饱和,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浇水后马上关闭门窗,使棚温升到33,持续1小时,然后放风排湿,3~4小时后,如棚温底于25,可再闭棚升温至33,持续1小时,再放风,这样当天夜间叶面结露量及水膜面积减少2 /3,可减少发病。

5、药剂防治:

1保护地棚温室可选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在发病初期亩用45%百均清剂200~250克, 分放在棚内4~5处,用香或卷烟等暗火点燃, 发烟时闭棚,熏一夜,次晨通风,隔7天熏蒸1次,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粉尘法,喷雾法交替轮换使用。粉尘法于发病初期傍晚用喷雾器喷洒5%百菌清粉尘剂,或10%的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9~11天1次。

2喷雾法, 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 7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倍液,亩喷药液60~70升,隔7~10天1次. 后视病情发展,再确定是否用药.

黄瓜灰霉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幼瓜、叶、茎。病菌多从开败雌花侵入、致花瓣腐烂,并长出淡灰褐色的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致脐部呈水渍状,幼花迅速变软、萎缩、腐烂,表面密生霉层。较大的瓜被害时,组织先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被害瓜受害部位停止生长、腐烂或脱落。叶片一般由不得脱落的烂花或病卷须附着在叶面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0~50毫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着生少量灰霉。烂瓜或烂花附着在茎上时,能引起茎部的腐烂,严重时下部的节腐烂致蔓折断,植株枯死。

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着在病残体上,或遗留在土壤中越冬,越冬的分生孢子和从其它菜田汇集来的灰霉菌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蔓延,黄瓜结瓜期是该病侵染和烂瓜的高峰期。本菌发育适温18~23,最高30~32,最低4,适温为持续90%以上的高湿条件。春季连阴天多,气温不高,棚内湿度大,结露持续时间长,放风不及时,发病重。棚温高于31,孢子萌发速度趋缓,产孢量下降,病情不扩展。

三、防治方法

采用生态防治变温管理,抑制病菌滋生,结合初发期用药,采用烟雾法或粉尖法及喷雾法交替轮换等施药技术。

1、棚内搞好生态防治, 推广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长前期及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适用时晚放风,提高棚温至33则不产孢,降低湿度,减少棚顶及叶面结露和叶落归根 缘吐水。

2、加强棚室管理。苗期、 果实膨大前一周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黄叶,保持棚室干净,通风马牛不相及透光。

3、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烟雾法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00~250克或45%百菌清烟剂, 每亩次250克,熏3~4小时; 粉尘法于傍晚喷撒10%灭克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5杀霉灵粉尘剂,每亩次一公斤,隔9~11天1次, 连续或与其它防治法交替使用2~3次。

4、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5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 1500倍液、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上述杀菌剂预防效果好于治疗效果,发病后用药,应适当加大用药量,为防止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效, 提倡轮换交替或复配使用。

番茄早疫病

一、症状

早疫病能侵害叶、茎和果实。叶片被害,初呈深褐色或黑色圆形至椭圆形的小斑点,逐渐扩大,达1-2mm,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边缘有黄色晕环。天气潮湿时病斑上长有黑色霉。病害常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渐次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完全枯死。茎部病斑多数在分枝处发生,灰褐色,椭圆形,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断枝。幼苗常在接近地面的茎部发现,病斑黑褐色。病株后期茎秆上常布满黑褐色的病斑。果实上病斑多发生在蒂部附近和有裂缝的地方,圆形或近圆形,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也有同心轮纹,其上长有黑色霉,病果常提早脱落。

二、发病条件

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分生孢子在水滴中于16-34下经1-2小时即萌发,而在适温28-30下只要35-45分钟就可萌发。天气多雨雾时,分生孢子可以大量形成和迅速萌发,常引起病害的流行。此病大多数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生,结果盛期发病较重;老叶一般先发病,幼嫩叶片衰老后才发病。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发病轻;植株生长衰弱,田 间排水良,发病重。据杭州观察,番茄早疫病在温度15左右、相对湿度80%以上开始发生;20-25,连续阴雨,田间湿度大,病情迅速发展;在同样的温度条件下,如果相对湿度低,发病缓慢;温度在25以上,湿度大,病情还能继续发展。在杭州地区,番茄苗有4-5叶片时就开始发病,大田一般在4月下旬开始发病,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为盛发期,6月中旬以后病害逐渐减少。

三、防 治

1、选栽抗病品种:粤农2号、早雀钻、小鸡心、荷兰5号等品种较抗病,可以选栽。也可以

利用杂交种,北京早红与奥农2号杂交,或北京早红与满丝杂交,其杂种一代具有较强的抗病力。

2、轮作:要选择连续两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的土地作苗床,如苗床沿用旧址,则床土要换用无病新土。避免与其他茄科作物连作,应实行番茄与非茄科作物3年轮作制。

3、种子处理:从无病植株上采收种子。如种子带菌,可用52温汤浸30分钟,取出后摊开冷却,然后催芽播种。

4、加强培育管理:苗床内要注意保温和通气,每次洒水后一定要通风,叶面干后盖窗。降低床内空气湿度,不利病害发生和发展。筑高畦种番茄,做好开沟排水工作,以降低田间湿度。早期发现病叶或病株应及时摘除,加以烧毁或深埋。番茄生长期间应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促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对病害的抗性。

5、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喷洒(0.5:0.5:100)波尔多液; 50%甲基托 布津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苗期喷射波尔多液的浓度一般以0.2:0.2:100为宜。 第一次喷药后,每隔7-10天再喷一次,要连续喷3-5次。番茄茎部或分枝处发病会造成断枝,影响产量很大,有些地区采用刮治的方法,即对茎部或分枝处已发病的部位,在轻轻刮除病斑后用抗菌剂\401\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涂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番茄晚疫病

一、症状

本病发生于叶、茎、果实及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最后植株叶片边缘长出一圈白霉,雨后或有露水的早晨叶背上最明显,湿度特别大时叶正面也能产生。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成褐色,叶背无白霉,质脆易裂,扩展慢。茎部皮层形成长短不一的褐色条斑,病斑在潮湿的环境下也长出稀疏的白色霜状霉。

二、发病条件

三、防 治

防治番茄晚疫病,应以推广抗病品种、选用无病种薯为基础,并结合进行消灭中心病株、药剂防治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综合措施。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番茄的不同品种对晚疫病的抗病能力有很大差别。一部分品种属于垂直抗病性的,另一种是属于水平抗病性的。番茄晚疫病菌容易发生变异,垂直抗病性品种栽植几年后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应选育具有水平抗病性品种为重点。国内目前具抗病性能好的品种如黑龙江的克新1-3号、克疫,内蒙古的乌盟60,河北的虎头、跃进、康华1号、3号、8号、陕西的文胜2号、3号,青海的青海3号以及从国外引入的德友1号、波友1号等都是高度抗病的品种。此外,内蒙古2号、里外黄。多子白、反修2号、沙杂15号、丰收白、波友3号等品种也比较抗病。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和种薯处理:在两季栽培地区,秋播番茄发病轻,而且秋薯生活力旺盛,种性强,适于作无病留种田种薯。在一季作区,无病留种田应与大田相距2.5公里以上, 以减少病原菌传播侵染机会,并严格施行各种防治措施。选用无病种薯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可在发病较轻的地块选择无病植株单收、单藏,留作种用。对种薯处理,可将种薯先放入40-50温水中预浸1分钟,后浸入60温水中处理15分钟,种薯和水量的比例为1:4,让水温自然下降,但不能低于50。药剂处理可用200倍福尔马林液浸种5分钟,而后堆积覆盖严密 ,闷种2小时,再摊开晾干。

3、加强栽培管理:结合防治病毒病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保持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力。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合理灌溉。中心病株出现应即清除去病叶就地深埋。

4、药剂防治:在出现中心病株后立即喷药(尤其是在中心病株周围100米内),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0.:.:100);硫酸铜1,000倍液;65%代森锌、50%敌菌灵或40%乙磷铝500倍液;瑞毒霉1,000倍液。每亩喷药100公斤,根据天气情况,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共喷2-3次。

番茄灰霉病

一、症状

番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灰霉病。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 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直径5 ~10毫米,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 状灰色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条件

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也可产出分生孢子。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温度大,棚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

2、保护地可施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

3、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

4、番茄沾花时,也可在生长刺激素中加入0.1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辣椒疫病

一、症状

甜椒、辣椒苗期、成株期均可受疫病为害,茎、叶和果实都能发病。苗期发病,茎基部呈暗绿色水浸状软腐或猝倒,即苗期猝倒病;有的茎基部呈黑褐色,幼苗枯萎而死;叶片染病,病斑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3厘米,边缘黄绿色,中央暗褐色;果实染病始于蒂部,初生暗绿色水浸状斑,迅速变褐软腐,湿度大时表面长出白色霉层,即病菌孢囊梗及孢子囊,干燥后形成暗褐色条斑,病部以上枝叶迅速凋萎。上述症状常因发病时期、栽培条件而略有不同。塑料棚或北方露地,初夏发病多,首先为害茎基部,症状表现在茎的各部,其中以分杈处茎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最常见;如被茎木质化前染病,病部明显缢缩,造成地上部折倒,且主要为害成株,植株急速凋萎死亡,成为甜(辣)椒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

二、发病条件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30,最高38,最低8,田间25~30, 相对湿度高于85%发病重。一般雨季,或大雨后天气突然转晴,气温急剧上升,病害易流行。土壤湿度95%以上,持续4~6小时, 病菌即完成侵染,2~3天就可发生一代, 因此成为发病周期短流行速度迅猛异常的毁灭性病害。易积水的菜地,定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前茬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耕翻土地,采用菜粮或菜豆轮作,提倡垄作或选择坡地种植。

2、选用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种。如麻辣、猪大肠、细线椒等。

3、培育适龄壮苗,适度蹲苗,定植苗龄以 80天左右为宜,不宜过长。但要求达到壮苗指标,即株高15~20厘米,茎粗0.2厘米,80%现蕾,亩定植3200~ 3500株。

4、按配方施肥。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或植宝素7000倍液,提高抗病力。

5、加强田间管理。蹲苗后进入枝叶及果实旺盛生长期,促秧攻果返秧防衰四次肥水不可少;进入高温雨季,气温高于32,尤其要注意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雨季应控制浇水,严防田间或棚室温度过高。 6、药剂防治。

一是种子消毒。先把种子经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清水浸10~ 12小时后,用1%硫酸铜液浸种5分钟,捞出后拌少量草木灰;也可用72. 2%普力克水剂或0. 1%的20%甲基立枯磷乳油浸种12小时,洗净后晾干催芽。

二是栽植后喷洒或灌根。前期掌握在发病前,喷洒植株茎基和地表,防止初侵染;进入生长中后期以田意味工雾为主,防止再侵染;田间发现中心病株后,须抓准时机,喷洒与浇灌并举。及时喷洒和浇灌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此外,于夏季高温雨季浇水前亩撒96%以上的硫酸铜3公斤,后浇水,防效明显。棚室保护地也可选用烟熏法或粉尘法,即于发病初期45%百菌清烟雾剂,每亩250~ 30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隔9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

辣椒软腐病

一、症状

甜(辣)椒软腐病主要为害果实。病果初生水浸状暗绿色斑,后变褐软腐,具恶臭味,内部果肉腐烂,果皮变白,整个果实失水后干缩,挂在枝蔓上,稍遇外力即脱落。

二、传播途径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在田间通过灌溉水或雨水飞溅使病菌从伤口侵入,染病后病菌又可通过烟青虫及风雨传播,使病害在田间蔓延。

三、发病条件

田间低洼易涝,钻蛀性害虫多或连阴雨天气多、湿度大易流行。 四、四、防治方法

1、实行与非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进行2年 以上轮作。

2、及时清洁田园,尤其要把病果清除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3、培育壮苗,适时定植,合理密植。雨季及时排水,尤其下水头洒积水;

4、保护地栽培要加强放风,防止棚内湿度过高。

5、及进喷洒杀虫剂防治烟青虫等蛀果害虫。

6、药剂防治,雨前雨后及时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0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7%可杀得101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

辣椒褐斑病

一、症状

褐斑病主要为害甜椒、辣椒叶片。在叶片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病斑,初为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表面稍隆起,周缘有黄色的晕圈,斑中央有一个浅灰色中心,四周黑褐色,严重时病叶变黄脱落。茎部也可染病,症状类似。

二、传播途径

病菌可在种子上越冬,也可以菌丝块在病残体上或以菌丝毫在病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害常始于苗床。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有利于该病扩展。

三、防治方法

1、采收后彻底清除病残株及落叶,集中烧毁。

2、与其它蔬菜实行隔年轮作。

3、发病初期喷洒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6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混杀 硫悬浮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辣椒病毒病

一、症状:

一是花叶型,田间发生普遍,病叶出现浓淡相间的斑驳,严重的叶子变细,形成线叶;二是黄化坏死型,病叶明显变黄,叶脉坏死,叶柄坏死变成黑褐色,枝条上有条斑,并有落叶现象;三为畸形,病株节间短小,矮缩,叶子纤细,扭曲成线状,枝叶变成丛簇状。

二、发生规律

该病由带病种子或残体或蚜虫传毒。3月下旬至4月上旬温棚内即有发病株,早期主要是花叶型,这时温度低,病情发展较慢,只限于同一棚内发生。揭棚后温度升高,适合病毒发生,田间蚜虫迁飞活跃,病毒病在田间迅速扩展蔓延,症状有黄化坏死型及畸形,短期内就可成片、成块发病,造成严重损失。花叶型病株落花落果严重,经防治后虽能恢复生长,但已造成早期减产;丛簇畸形株很少结果,重者死株,基本没有产量。5月份为病毒病发病高峰期,一般病株率为10%20%,严重田块50%以上发病,个别田块100%发病。6月份随温度升高,病情隐蔽。

三、防治措施

在防治方法上应以防为主,避免植株感病,并注意早期治蚜,切断传播途径。

种子、苗床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535分钟,大棚苗床可用1%福尔马林液进行消毒,以减少菌源。

加强管理出苗后要加强肥水管理、促使其根系发达,增强抗病能力;少量病株可人工拔除。

防治蚜虫定植前后可用硫酸锌1000倍或病毒K300倍液喷施23次,及早预防。分苗、定植后各喷110%大功臣2000倍液或5%好年冬1000倍液,防治蚜虫效果较好。

药剂防治如发现植株感病,可在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1000倍加病毒A600倍液喷施,间隔7天左右,连防23次,病株即可恢复正常生长。

茄子褐纹病

一、症状

本病从苗期到成熟期均可发生,因而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幼苗立枯、枝干溃疡、叶斑和果实腐烂等不同症状。

幼苗受害,多在幼茎与土表接触处形成近菱形水渍状病斑,以后病斑逐渐变为褐色或黑褐色,稍凹陷并收缩。条件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展环切茎部,导致幼苗猝倒。幼苗稍大时,则造成立枯症状,并在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

成株期受害,叶片、茎秆、果实均可发病;叶片病斑组织脆薄,干燥时易开裂,阴雨时则易脱落而;茎秆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病,但以茎基部较多;果实症状常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初生黄褐色或浅褐色;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温度和湿度与发病的关系:诱发褐纹病需要28-39的高温和89%以上的相对湿度。在南方6-8月高温多雨,此病害发生和流行的气象条件一般均能满足,故历年发病较重。在北方7、8月份上述高温常年也可基本满足,而高湿多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故湿度和降雨量往往就成为褐纹病发生和流行的限制因素。华北 、东北、西北地区褐纹病有的年份发生重,有的年份发生轻,就是由当年雨季来的早晚和降雨量多少而决定的。

2、栽培管理与发病的关系:苗床播种过密,幼苗细嫩,郁闭窝风,则发病重。定植田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偏施氮肥或定植过晚,发病也严重。茄子连作地发病早而重,甚至邻近头两年褐纹病重的地块发病也重。

3、品种与发病的关系:茄子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一般长型种较圆型种抗病;白皮茄、绿皮茄较紫皮茄、黑皮茄抗病;含水量低和较含水量高的抗病。

三、防 治

1、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处消毒:从无病地块或无病株上采种,如种子带菌或怀疑带病,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种子消毒的方法是:先用冷水将种子预浸3-4小时,然后用59温水浸种39分钟,或55温水浸种15分钟,浸种后立即用冷水降温,晾干备用。种皮薄厚不同,抗热力也有差异,为防止种子发芽率受影响,对浸种的温度和时间应先进行试验。种子消毒也可用药剂处理。南方有些地区常用9. 1%升汞液浸种5分钟,在清水中充分漂洗后,再在1%高锰酸钾液内浸种39分钟,再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还有用399倍福尔马林液浸种15分钟,或19%“491”抗菌剂1,999倍液浸种39分钟,浸后要用清水将种子洗净后晾干备用 。

2、苗床土壤消毒:苗床要选用无病净土,最好是用多年没种过茄的葱、蒜或粮食作物的土壤。苗床土壤消毒可用福尔马林处理(见茄科蔬菜苗期病害部分)。

3、加强栽培管理:良好的栽培措施,可有效的减轻病害,确保丰收。

(1)选地与轮作:选地时必须注意避免茄子连作。在南方应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北方要4-5年轮作, 并且茄地最好要与前二年栽过茄的地有199-159米的间隔,以防刮风、流水传播病菌。同时,要注意选择多雨不积水,少雨湿润不龟裂的沙壤土。土壤粘重可用过筛煤渣改良其理化性状,有利茄苗生长而收到防病效果。

(2)清除病株残余物:茄子生长期间发现病枝、病果应及时摘除烧毁。茄子收后亦应及时清除病株残体,并立即深耕,以减少下年发病来源。

(3)合理密植:根据各地方具体情况和品种特性,在适当密植时应考虑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株间湿度。

4、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避免偏施氮肥,要与磷、钾肥配合使用。提早定植,结果后立即追肥,并结合中耕培土,以增强植株抗病力。根据茄子需水和天气情况,科学用水。在北方,茄子生育前期土温低,要选择暖和天气、隔垄(行)浅灌,以保持土温。茄子生育后期降低田间湿度对防病非常重要,可采用小水勤灌的办法满足茄子结果对水分的大量需要。雨季到来前,清理好排水沟,雨后及时排水,勿使地面积水。

5、选用抗病品种:目前生产上尚缺乏免疫或高度抗病的品种,但品种间抗病性仍有差异。如北京线茄、天津二抿、成都竹丝、吉林羊角、铜川牛角茄、吉林白、盖县紫水、旅大紫长茄、白荷包茄(北京)、科选一号( 长春)、通选二号(通化)、早丰产(山东)、油罐茄(湖南)、久留米等都是比较抗病的品种。辽宁金县的“黑美丽×中国三尺”杂种一代高抗褐纹病和绵疫病。

6、药剂防治:苗期发病,可喷射65%福美锌599倍液或克菌丹599倍液,每隔5-7天喷一次。定植后,在茄株茎部撒施草木灰或石灰粉,能减少茎基部溃疡。雨季来临前喷药预防;病株出现后及时摘除病叶、病果,连续喷药两次,以控制蔓延,以后根据病势发展的情况每7-19天喷药一次。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1:1:299);65%代森锌599倍液;75%百菌清699-899倍液和65%福美锌599倍液等 。

茄子绵疫病

一、症状

茄子绵疫病主要为害果实、叶、茎、花器等部位。近地面果实先发病,受害果初现水浸状圆形斑点,稍凹陷,果肉变黑褐色腐烂,易脱落,湿度大时,病部表面长出茂密的白色棉絮状菌丝,迅速扩展,病果落地很快腐败;茎部染病初呈水浸状,后变暗绿色或紫褐色,病部淡褐色至褐色病斑,有较明显的轮纹,潮湿时病斑上产生稀疏白霉;幼苗被害引起猝倒病。

二、发病条件

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8~30, 适宜发病温度为30,相对湿度86%,有利于孢子形成,96%以上菌丝生长旺盛。在适宜条件下,病果经24小时即显可再侵染。因此高温多雨,湿度大成为此病流行条件。地势 低洼,土壤粘重的下水头及雨后水淹,管理粗放和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兴城紫圆茄、通选1号、贵州冬茄、济南早小长茄、辽茄3号、丰研1号、四川墨茄、竹丝茄、青选4号等;

2、实行轮作,选择高低适中、排灌方便的田块,秋冬深翻,施足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高垄或半高垄栽植;及时中耕、整枝,摘除病果、病叶;采用地膜覆盖,增施磷钾肥等;

3、发病初期喷洒76%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600倍液, 或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00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6甲霜灵·锰锌400~6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700~8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隔7~10天一次, 防治2~3次,同时要注意喷药保护果实。

茄子早疫病

一、症状

茄子早疫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圆形或近圆形,边缘褐色,中部灰白色,具同心轮纹,直径2-10毫米。湿度大时,病部长出微细的灰黑色霉状物。后期病斑中部脆裂,严重的病叶早期脱落。

二、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潜伏在种皮下越冬。发生早的在育苗期始见,成株期也可发病。

植株发病后,在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或灌溉水传播,进行再侵染。

三、发病条件

茄子早疫病的适温范围广,湿度就成为发病的主要条件。一般温暖多湿病重。

管理粗放,底肥不足,生长衰弱,病重。

四、防治方法

1、清除病残体,实行3年以上轮作。

2、种子消毒,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或55温水浸15分钟后,立即移入冷水中冷却,然后再催芽播种。

3、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8%甲霜灵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

400500倍液、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隔7-101次,连续防治2-3次。

芹菜斑枯病

一、症状

芹菜斑枯病有大斑型和小斑型两种。大斑型多分布在亚热带,小斑型多分布在温带。我国华南地区只发生大斑型,东北地区发生的则以小斑为主。在叶片上,两型病害早期症状相似。病斑初为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从中心开始坏死。后期症状则不相同:大型病斑可继续扩大到3-10mm,多散生,边缘明显,病斑外缘深红褐色,中间褐色,在中央部分散生少量黑色小点;小斑型病斑很少超过3mm,一般大小约0.5-2mm,常数个斑联合(此时可超过3mm),边缘明显,病斑外缘黄褐色,中间黄白色至灰白色,在其边缘聚生有许多小黑点,病斑外常有一圈黄色晕环。在叶柄和茎上两型病斑均为长圆形,稍凹陷,不易区别。

二、发病条件

响斑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是冷凉高湿的气候条件。冷凉天气,病菌比在高温天气下发育迅速。潮湿、多雨是分生孢子传播和萌发的必要条件。故在20-25和多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并且能迅速蔓延和流行,另外,白天干燥,夜间有露或温度过高过低时,芹菜生长不良,抗病力下降,病害也会加剧。

三、防治技术

1、应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留种母株应注意选择无病叶柄和茎叶,以免带菌。使用2年以上的陈旧种子有一定防病效果。使用头年新种子一定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48-49温水浸种30分钟,浸种时要不断搅拌,使种子受热均匀,浸种后立即投入冷水中降温。此法虽然对发荛率有影响(约降低10%),但消毒比较彻底。

2、清除田间病残体。重病田应进行2-3年轮作。田间病残体要集中沤肥或深埋。发病初期摘除病叶、脚叶,减少田间菌源。

3、加强栽增培管理。良好的栽培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和为害,应根据各地具体情况进行安排。据调查,沈阳市郊五三公社万泉大队丰产防病的主要经验 如下:

(1)排开播种,躲过病期:把传统的春季一次播种,年内分期擗叶收获方法,从而躲过病期。如早芹菜3月育苗,4月中旬定植,6月初收获,二茬芹菜4月中旬播种,7月上旬收获,伏芹菜入伏前播种,9月收获。这样,在7、8月斑枯病的流行期早芹菜和二茬芹菜早已收完,而伏芹菜苗小,利于通过田间管理避免为害。

(2)选地栽培,控制温湿度:万泉大队总 结出“芹菜喜温凉怕酷热,喜湿润怕干旱”,他们黑土凉地栽芹菜,采用3天一次小水勤灌,控制田间温湿度,减轻了斑枯渍的为害,获得每亩13000公斤的高产。

(3)看苗追肥用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早芹菜因天凉温度低,连续浇粪水3-4次,苗高33cm左右再浇水,二茬芹菜以追硫铵为主,粪水次要,伏芹菜和秋芹菜采用硫铵加清水追肥。如遇伏雨淋袭、烈日曝晒或管理不当容易发生斑枯病时,要及时排出田间雨水,灌清水,多施硫铵而不用粪水。

(4)适当密植,及时间苗: 栽植过密或间草不及时常造成通风不良,株间湿度过大容易诱发本病。密度以行距10-15cm,穴 距10-15cm,每穴6-10株为宜。

4、药剂保护:芹菜苗高2-3cm时就应开始喷药保护,以后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药剂和浓度可选用:波尔多液(1:05:200);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代森锌1,000倍液;75%百菌清500-800倍液等。广东地区常用喷洒石灰铜粉(80份石灰、20份硫酸铜粉)或石灰铜硫磺粉(30份石灰、10份硫磺粉),既方便,效果也好。

芹菜早疫病

一、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上初呈黄绿色水渍状斑,后发展为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4~10毫米,病斑灰褐色,边缘色稍深不明晰,严重时病斑扩大汇合成斑块,终致叶片枯死。茎或叶柄上病斑椭圆形,4~8毫米,灰褐色,稍凹陷。发病严重的全株倒伏。高湿时,上述各病部均长出灰白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及病株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通过雨水飞溅,风及农具操作传播,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

三、发病条件

此菌发育适温25~40。 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0, 萌发适温28。持续时间长,易发病。尤其缺水、缺肥、灌水过多或植株生长不良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如津南实芹1号。

2、从无病株上采种,必要时用48温水浸种40分钟。

3、实行2年以上轮作。

4、合理密植,科学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高。

5、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保护行条件下,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 每亩次1公斤。方法同黄瓜霜霉病;或施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00克,隔9天左右1次,连续或交替施用2~4次。

(二)常见蔬菜害虫的防治技术

菜青虫

菜青虫国内分布普遍,各省均有发生,尤以北方发生最重,是北方十字花蔬菜上的重要害虫。该虫主要为害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油菜十字花科蔬菜,偏嗜厚叶类蔬菜。

一、 为害特点

幼虫咬食寄主叶片,2龄前仅啃食叶肉,留下一层透明表皮,3龄后蚕食叶片孔洞或缺刻,严重时叶片全部被吃光,只残留粗叶脉和叶柄,造成绝产,易引起白菜软腐病的流行。菜青虫取食时,边取食边排出粪便污染。幼虫共5龄,3龄前多在叶背为害,3龄后转至叶面蚕食,4-5龄幼虫的取食量占整个幼虫期取食量的97%

二、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菜青虫在山东每年发生5-6,越冬代成虫3月间出现,以5月下旬至6月份为害最重,7-8月份因高温多雨,天敌增多,寄主缺乏,而导致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到9月份虫口数量回升,形成第二次为害高峰。成虫白天活动,以晴天中午活动最盛,寿命2-5周。产卵对十字花科蔬菜有很强趋性,尤以厚叶类的甘蓝和花椰菜着卵量大,夏季多产于叶片背面,冬季多产在叶片正面。卵散产,幼虫行动迟缓,不活泼,老熟后多爬至高燥不易浸水处化蛹,非越冬代则常在植株底部叶片背面域叶柄化蛹。并吐丝将蛹体缠结于附着物上。

三、防治措施

近年,菜青虫发生危害严重,在化学 防治过程中,抗药性产生迅速,造成菜青虫防治困难。对其防治重点为适时防治,交替用药。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 十字花科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残株老叶,减少菜青虫繁殖场所和消灭部分蛹。

2、化学防治 一般在卵高峰后1周左右,即幼虫孵化盛期至3龄幼虫前用药,连续使用2-3次,可以选用以下药剂:

(1)2%蔬丹杀虫杀螨剂30-50/667平方米,兑水50公斤或高效Bt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也可用0.2%阿维虫清乳油2500-3000倍喷雾处理,这三种农药均为生物杀虫剂,作用效果好,不易产生抗药性,无公害,可连续使用。

(2)10%歼灭乳油5-10毫升/667平方米,10%除尽悬浮剂10毫升/667平方米,5%功夫菊酯乳油和5%来福灵乳油2000-3000倍或其它菊醋类乳油喷雾处理,

(3)20%灭幼脲l号悬浮剂和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处理防治时要注意抓住防治适期,在田间卵盛期,幼虫孵化初期喷药,据菜青虫习性,于早上或傍晚在植株叶片背面正面均匀喷药,可有效防治菜青虫的危害。

菜蚜

一、为害症状:菜蚜往往群居在菜叶上吸食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黄,并导致煤污病。轻则回植株失水,生长缓慢,重则全株死亡。菜蚜是大白菜病毒病的传播媒介,吸食汁液时即将病毒传播开来。

二、防治方法:防治菜蚜应采取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避免十字花科蔬菜连作,注意清洁田园。如发现蚜虫要及时防治,每7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喷药时主要喷在叶背和心叶部分,可使用的药剂有: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50%辟蚜雾(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1%杀灭毙乳油4000倍液,24%万灵液剂1000倍液,50%敌乐乳剂10001500倍液。

瓜蚜

瓜蚜就是棉蚜,俗称腻虫。蜜虫,属同翅目蚜科。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一般北方比南方严重,在干旱年份南方也可造成危害。

一、为害特点

主要为害温室、大棚和露地黄瓜、南瓜、冬瓜。西葫芦、西瓜和甜瓜,以及茄科。豆科、菊科、十字花科等蔬菜。成蚜和若蚜群集在叶背、嫩茎和嫩尖吸食汁液,分泌蜜露,使叶片卷缩。瓜苗生长停滞,叶片干枯以至整株死亡,还能传播病毒病。

二、生活习性

1年发生2030代,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以卵在花椒、木楼、石榴、木芙蓉、鼠李的枝条和夏枯草的基部越冬,冬季在温室内可继续繁殖。夏季高温多雨、天敌控制作用较强,使其数量明显下降,为害减轻。一般在干旱年份、邻近虫源及窝风地块和温室大棚为害严重。有翅蚜对黄色有趋性,对银灰色有负趋性。

三、防治方法

1)消灭虫源:清除菜田附近杂草,温室苗房培育无虫苗。

2)实施药剂防治:参见菜蚜防治方法。辟蚜雾(抗蚜威)对瓜蚜效果差,不宜施用。在保护地黄瓜上还可用5%灭蚜粉尘剂,用喷粉法施药防治。

美洲斑潜蝇

美洲斑潜蝇 ,又名蔬菜斑潜蝇,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近年来为害日趋严重。

一、为害状况

美洲斑潜蝇寄主植物有1646种,其中蔬菜 18种,瓜果2种,农作物6种,花卉12种,野生植物8种,主要为害豆角、豇豆、黄瓜、番茄、茄子、白菜、西瓜、甜瓜、大豆、小豆、花生、马铃薯等,花卉有大丽花、醉蝶花、步步高等,但主要为害寄主是豆科、葫芦科和茄科。

二、防治技术

综合防治美洲斑蝇关键是根据其发生特点,多途径降低虫口密度,将其为害控制在经济阈值以下。

(1) 加强检疫工作 严格检疫检查,防止其扩散蔓延。严禁由疫区调入和从疫区调出带有各种虫态的种子、植株及农副产品,以免传带斑潜蝇。

(2) 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处理有虫叶 种植前清除田间杂草和植株残体。生长期发现有虫叶及时摘除,集中堆沤处理。勤中耕,增加灌水次数,消灭虫蛹。

培育无虫壮苗 育苗移栽时,人工摘除有虫叶片,降低美洲斑潜蝇在大棚和温室内的虫源基数。

轮作倒茬实行瓜果、豆类等喜食蔬菜与非喜食十字花科、百合科、芹菜等轮作,可大大减轻为害。

成虫诱杀 美洲斑潜蝇发生期挂设黄板,定期涂黏虫胶(机油或食用油)诱杀成虫。

(3) 化学药剂防治

叶面施药防治幼虫 当虫叶率达3%-5%,单叶有幼虫2-4头时,在上午8-11时,用5%来福灵乳油3 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m140%乐果乳油50ml,对水喷雾,可兼杀美洲斑潜蝇幼虫、卵及成虫,生产中已取得了较好的防效。用生物农药齐螨素乳油10m1,效果很好。以上化学药剂要轮换使用,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熏蒸成虫 当美洲斑潜蝇成虫大量出现,大量幼虫脱落化蛹时,在密闭棚室内用3%敌敌畏烟剂每亩大棚每次用350g于傍晚(1700),进行熏蒸,间隔5-7天再进行1次。或用80%敌敌畏乳油熏杀成虫,每隔5- 71次,还可兼治蚜虫。

地面施药杀老熟幼虫和蛹 当老熟幼虫大量落地化蛹时,在地面垄沟,特别是低洼隐蔽处集中、细致地撤施5%来福灵毒土(药、水、土比例为17300),每亩撒6070kg或用5%来福灵乳油1000倍液细致地喷洒地面,杀死老熟幼虫和蛹,地面施药应浇水后进行,以免破坏药层和稀释药剂。

加强生物防治 防治美洲斑潜蝇一定要保护和利用好天敌,在施用化学药剂时一定要考虑到既杀伤害虫又不伤害天敌,多用生物制剂(如齐螨素),少用化学药剂,生长期释放带寄主天敌的被害叶片(被天敌寄生的幼虫变黑)。据报道,美洲斑潜蝇有40种寄生蜂,在我市仅采到2种,一种是姬小蜂,另一种是茧蜂,美洲斑潜蝇传人我国后,之所以在短短几年内迅速蔓延成灾,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限制性的生态学因子——天敌。今后应做好天敌调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使其在控制斑潜蝇的为害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十八星瓢虫

一、为害状:

被茄二十八星瓢虫食害的叶片,多数枯萎,即使不枯萎有的也无产量。除茄子外,在马铃薯、番茄、黄瓜等作物上也同样能见到为害状。

二、药剂防治:

40%乐果1000~1500倍液;90%敌百虫1000倍;10%高效灭百可乳油2000倍;52%农地乐乳油1000~1200倍;2.5%功夫菊脂3000倍;48%乐斯本乳油1000倍,24.5%阿紫乳油1500~2000倍;0.36%百草一号乳油1000倍。

温室白粉虱

一、为害特点

成虫和若虫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全株枯死。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速度快,种群数量庞大,群聚为害,并分泌大量蜜液,严重污染叶片和果实,往往引起煤污病的大发生,使蔬菜失去商品价值。除严重为害番茄、青椒、茄子、马铃薯等茄科作物外,也是严重为害黄瓜、菜豆的害虫。

二、防治方法

对白粉虱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加强蔬菜作物的栽培管理,培育“无虫苗”,辅以合

理使用化学农药,积极开展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

(1)提倡温室第一茬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蒜黄等较耐低温的作物,而减少黄瓜、番茄的种植面积。

(2)培育“无虫苗”把苗房和生产温室分开,育苗前彻底熏杀残余虫口,清理杂草和残株,以及在通风口密封尼龙纱,控制外来虫源。

(3)避免黄瓜、番茄、菜豆混栽。

(4)温室、大棚附近避免栽植黄瓜、番茄、茄子、菜豆等粉虱发生严重的蔬菜。提倡种植白粉虱不喜食的十字花科蔬菜,以减少虫源。

药剂防治:

由于粉虱世代重叠,在同一时间同一作物上存在各虫态,而当前药剂没有对所有虫态皆有效的种类,所以采用化学防治法,必须连续几次用药。可选用的药剂和浓度如下: (1)10%扑虱灵乳油(又名灭幼酮、优乐得、亚乐得、Applaud,有效成分为噻嗪酮buprofezin)1000倍液,对粉虱特效。(2)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对粉虱成虫、卵和若虫皆有效。(3)20%康福多浓可溶剂4000倍液或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亩用有效成分2克,持效期30天。(4)天王星25%乳油3000倍液可杀成虫、若虫、假蛹,对卵的效果不明显。(5)功夫25%乳油3000倍液。(6)灭扫利20%乳油2000倍液,连续施用,均有较好效果。

生物防治:

可人工繁殖释放丽蚜小蜂(又名粉虱匀鞭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在温室第二茬番茄上,当粉虱成虫在05头/株以下时,每隔两周放1次,共3次释放丽蚜小蜂成蜂15头/株,寄生蜂可在温室内建立种群并能有效地控制白粉虱为害。

物理防治:

白粉虱对黄色敏感,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内设置黄板诱杀成虫。方法是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m)长条,用油漆涂为橙皮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m2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可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可710天重涂1次。要防止油滴在作物上造成烧伤。黄板诱杀与释放丽蚜小蜂可协调运用,并配合生产“无虫苗”,作为综合治理的几项主要内容。此外,由于粉虱繁殖迅速易于传播,在一个地区范围内的生产单位应注意联防联治,以提高总体防治效果。

棉铃虫

一、特征识别:

棉铃虫与烟夜蛾(烟青虫)是近似种,幼虫形态特征也很相似,烟夜蛾成虫比棉铃虫的体色稍黄一点,棉铃虫成虫夜间活动,卵散产于嫩叶的叶背、花蕾、果实等处。

二、药剂防治:

可选用42%氟铃辛乳油800~1000倍;30%可维杀单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海正三令乳油15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2.5%天王星乳油2000~4000倍;52.2%农地乐乳油1000~1200倍;5%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药剂防治要抓住孵化盛期幼虫尚未钻蛀时,进行短期用药,用药间隔期一般为7~10天。选择能够杀虫兼杀卵的药剂较为理想,值得提醒的是在番茄第一次采收前10天应停止使用化学农药,此后如需防治只能使用生物制剂。

番茄上发生的棉铃虫虽与棉田发生的为同一种害虫,但在棉田使用的药剂多为高毒长残留杀虫剂,千万不能引用到菜田中。

烟青虫

被害果实:幼虫钻入果实中取食,被害的果实不能成为商品。此虫除为害果实外,还为害叶片和花蕾。1头幼虫可以取食8~9个甜椒,被害后落果率达40%,为害性很大。

药剂防治:参照豆野螟。

豆野螟

豆野螟是豇豆的重要害虫,幼虫为害豆叶、花及豆荚,尤其为害豆荚后,幼虫蛀入内取食幼嫩的种粒,荚内及蛀孔外堆积粪粒,受害豆荚味苦,不堪食用,严重受害区,蛀荚率70%以上,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严重影响其商品性。

豆野螟虫体较小,卵多散产于花蕾上,肉眼很难看到。卵孵化后,初孵幼虫常隐藏于花中取食,并导致落花,幼虫在落花中继续取食为害,虫龄稍大后(一般为2-3龄)爬出,转移至豆荚为害。幼虫一旦钻蛀进入豆荚内部后,再使用药剂防治,防治效果就会大大下降。主要原因一是药剂难以接触虫体,二是虫龄高了以后,其抗药性随之增强。

豆野螟的防治应掌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掌握治花不治荚的原则,从豇豆始花期开始用药,将药液喷施于植株上的花、蕾以及地面或叶片上的落花上,使所有花朵都能均匀受药;二是正确掌握施药时间,豆野螟防治要在豇豆鲜花盛开时施药,即上午7~10点,而不是传统的傍晚或清晨;三是选用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一般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2000倍液、20%绿得福微乳剂800倍液、40%新农宝乳油等,注意农药的安全间隔期,锐劲特为3天,绿得福和新农宝均为7天。一般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即可较好地控制豆野螟的为害。

朱砂叶螨

为害特点

若螨和成螨群聚叶背吸取汁液,使叶片呈灰白色或枯黄色细斑,严重时叶片干枯脱落,影响生长,缩短结果期,造成减产。

生活习性

1年发生1020(由北向南逐增),越冬虫态及场所随地区而不同,在华北以雌成螨在杂草、枯枝落叶及土缝中越冬;在华中以各种虫态在杂草及树皮缝中越冬;在四川以雌成螨在杂草或豌豆、蚕豆等作物上越冬。翌春气温达10以上,即开始大量繁殖。34月先在杂草或其他寄主上取食,果树发芽后陆续向果树上迁移,每雌产卵50110粒,多产于叶背。卵期213天。幼螨和若螨发育历期511天,成蜗寿命1929天。可孤雌生殖,其后代多为雄性。幼螨和前期若螨不甚活动。后期若瞒则活泼贪食,有向上爬的习性。先为害下部叶片,而后向上蔓延。繁殖数量过多时,常在叶端群集成团,滚落地面,被风刮走,向四周爬行扩散。朱砂叶蜗发育起点温度为778.8,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相对湿度为35%—55%,因此高温低湿的67月份为害重,尤其干旱年份易于大发生。但温度达30以上和相对湿度超过70%时,不利其繁殖,暴雨有抑制作用。天敌有30多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铲除田边杂草,清除残株败叶。

(2)此螨天敌有30多种,应注意保护,发挥天敌自然控制作用。

(3)药剂防治。当前对朱砂叶螨和二斑叶螨有特效的是仿生农药18%农克螨乳油2000倍液效果极好,持效期长,并且无药害。

(3)可采用20%灭扫利乳油2000倍液、20%蜗克乳油2000倍液、40%水胺硫磷乳油2500倍液、20%双甲脒乳油100015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60008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18%爱福丁(BA-1)乳油抗生素杀虫杀螨剂5000倍液、15%哒螨灵(扫螨净、牵牛星)乳油2500倍液、2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1500倍液,防治23次。

甜 菜 夜 蛾

寄主: 甜菜、棉花、芝麻、玉米、麻类、烟草、青椒、茄子、马铃薯、黄瓜、西葫芦、豇豆、架豆、茴香、胡萝卜、芹菜、菠菜、韭菜等多种蔬菜及其他植物170余种

为害特点: 初孵幼虫群集叶背,吐丝结网,在其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成透明的小孔。3龄后可将叶片吃成孔洞或缺刻,严重时仅余叶脉和叶柄,致甜菜苗死亡,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使甜菜糖份下降,质量降低。

生活习性: 北京、陕西年生45代,山东5代,湖北56代,江西67代,世代重叠。江苏、河南、山东以蛹在土内越冬,江西、湖南以蛹在土中、少数未老熟幼虫在杂草上及土缝中越冬,冬暖时仍见少量取食。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可周年发生,无越冬休眠现象。该虫属间歇性猖獗为害的害虫,不同年份发生情况差异较大,近年该虫为害呈上升的趋势。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综合农事操作,人工摘除部分卵块及低龄幼虫聚集较多的叶片。十字花科蔬菜换茬时及时深耕灭蛹,减少虫来源。

2、防治技巧:多年来观察结果表明,第三、第四、第五代是危害的关键代数,针对这一发生忒点和规律,在测得中等发生程度以上的发生年,需采用低压三带虫口、巧治四代控制危害、挑治五代的防治策略。因此,在测准第二代蛾峰前提下,利用发育进度推算法组织在防治时期内有效防治,压低三代幼虫密度。测准第三代蛾峰后(应峰次被打破,世代重叠,进度分化严重),防治上采用比第三代防治适当增加1——2次防治次数达到狠治,不让虫口抬头;第五代发生期则需针对虫口密度高的田块进行挑治。甜菜夜蛾的幼虫昼伏夜出,白天潜伏在植株根基或表土层内,晴天傍晚6时以后逐步向植株上部迁移,针对这种习性,在防治上实行傍晚喷药。

3、生物防治: 双料食毙防治甜菜夜蛾每亩用量50-100ml,请根据需施药作物的大小、疏密程度确定用量,植物高大过密时适当增加用药量,喷雾时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到,确保药液覆盖全株。

斜纹夜蛾

寄主: 油菜、甘蓝、花椰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茄科、葫芦科、豆科蔬菜、芋、薄荷、葱、韭菜、菠菜以及农作物达99290种以上。

为害特点: 幼虫食叶、花蕾、花及果实,严重时可将全田作物吃光。在甘蓝、白菜上可蛀入叶球、心叶,并排泄粪便,造成污染和腐烂,使之失去商品价值。

生活习性: 在我国华北地区年生45代,长江流域56代,福建69代,在两广、福建、台湾可终年繁殖,无越冬现象;在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越冬问题尚无结论,推测春季虫源有从南方迁飞而来的可能性。长江流域多在78月大发生,黄河流域多在89月大发生。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一次可飞数十米远,高达10m以上,成虫有趋光性,并对糖醋酒液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性。成虫需补充营养,取食糖蜜的平均产卵5774粒,未能取食者只能产数粒。卵多产于高大、茂密、浓绿的边际作物上,以植株中部叶片背面叶脉分叉处最多。卵发育历期,227天,2825天。初孵幼虫群集取食,3龄前仅食叶肉,残留上表皮及叶脉,呈白纱状后转黄,易于识别。4龄后进入暴食期,多在傍晚出来为害。幼虫共6龄,发育历期2127天,2617天,30125天。老熟幼虫在13cm表土内筑土室化蛹,土壤板结时可在枯叶下化蛹。蛹发育历期,28309天,232713天。斜纹夜蛾的发育适温较高(2930),因此各地严重为害时期皆在710月。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结合田间作业可摘除卵块及幼虫扩散危害前的被害叶。

2诱杀成虫;结合防治其他菜虫,可采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

3生物防治:双料食毙

小菜蛾

俗名叫小青虫,是十字花科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的可全部吃

光,仅留叶脉及皮表造成绝收。

一、寄主和危害

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虫,主要危害十字花科的甘兰、花菜、苤兰,

其次是白菜、萝卜、油菜。初孵卵幼虫钻入植物叶肉组织危害,造

成细小遂道,一龄末或二龄初,从叶肉内钻出,到叶背取食叶肉,

仅留叶面表皮,呈透明的天窗。三龄四龄幼虫食量大,将叶片吃成

小洞甚至吃光,仅留叶脉。

二、生活习性及发生条件

1)温度:小菜蛾对气温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忍受42的高温。

低于0也可存活几个月。最适发育温度为2030。一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越冬蛹4月底5月初羽化, 成虫白天藏在植株下面,傍晚79点飞出交尾产卵。卵多产在甘兰叶脉处。一头雌蛾能产卵

200粒左右,卵期37天。幼虫受惊后将身体急扭动, 弹跳或吐丝

下垂。待惊扰消失后又爬到叶子上危害,因此有人叫它"吊死鬼虫"

2)湿度:温暖湿润的气候发生和危害严重。

3)食料:十字花科蔬菜甘兰栽培面积大,品种单一管理粗放,

越冬蛹基数大,则小菜蛾有可能大发生。

三、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清理残株,减少虫源。

2)人工捕捉,用铁丝做成口径一尺多圆环, 再缝上纱布袋,

安上木把,发动坚持在傍晚79点交尾高峰期扣网,收到很好的效

果。

3)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37%氯马乳油30004000

液和25%功夫35004500倍液喷雾叶子正面及背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