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济南大明湖有哪些历史故事?

 金樽清影 2017-08-29



济南大明湖不仅是个波光荡漾、风景秀美的好地方,也是一个文化名人荟萃、历史积淀厚重的场所。所谓“海右此亭古,历下名士多”。

1南丰祠与曾巩

南丰祠与曾巩在大明湖东北岸有南丰祠。南丰祠又名曾公祠,为纪念北宋文学家、齐州(今济南)知州曾巩而建。曾巩(公元1019~1083年)字子固,江西南丰人。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进士。先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又为英宗实录院检讨官。出任越州通判,调知齐州、襄州、洪州、福州,又徙知明州、毫州、沧州。为官一方时,政绩卓著。神宗时重入京师,编修国史,官至中书舍人。死后追谥文定,后人称为南丰先生。曾巩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济南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主持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修建北水门,即大明湖汇波门,从根本上解决了城北的水患问题。大明湖之所以霪雨不涨,就与北水门调节水量有关。另外,曾巩还为西湖(今大明湖)修了长堤,名为百花堤,建了北渚亭,还在城内修桥铺路,在趵突泉畔建了泺源堂、历山堂。曾巩调离齐州时,济南老百姓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关闭城门,以挽留他们的父母官,致使曾巩不得不在夜间悄悄出走。(《历乘》载:曾巩“及代去,州人绝桥闭门留之,至夜乘间乃得去”。)他一定是满怀着欣慰离去的,当然,也怀着留恋与遗憾。

2稼轩园与辛弃疾稼轩园原名稼轩词,是为纪念南宋抗金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而立。这组古建筑始建于1904年,原为李鸿章的祠堂,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稼轩词。稼轩词为传统的官署型三进院落,院内曲廊环绕、古木参天,内有辛祠碑廊、稼轩词社、辛弃疾军旅生涯文化展等内容,在此可充分感受到辛弃疾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豪迈情怀与人格魅力。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3铁公祠与铁铉铁公祠位于大明湖北岸,是为纪念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铁公祠匾额由清代翁方纲手书。铁铉,字鼎石,邓(今河南邓州)人,明建文帝时镇守济南,任山东参政。公元1400年,明燕王发动靖难之役,兵至济南,铁铉固守,阎王率公布下,便绕道济南攻取南京。后来阎王势如破竹,攻破南京推翻建文帝,自立为建文帝,再复取济南,铁铉被俘,宁死不降,在南京受刑而死。铁公祠始建年代不降,清乾隆年间,山东盐运使阿林保在济南大明湖畔北岸修建了铁公祠,铁公祠的修建,反映了济南人民对忠于职守、誓死卫城的铁铉的缅怀之情。如今,铁公祠已成了大明湖一个著名景观。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曾绘形绘色地描写了在铁公祠观佛山倒影的情景。

4秋柳园与王渔洋据《历城县志》记载,清代著名诗人王洋渔曾在大明湖畔秋柳园读书会友赋诗,并在水面亭写下了轰动大江南北的《秋柳四章》。王洋渔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王洋渔6岁入学,8岁能诗,15岁就有诗文出版,17岁应童子试,三试皆是第一名,被誉为神童。24岁时,在济南大明湖赋《秋柳》诗4首。

王洋渔创诗论神韵说,被誉为一代诗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文学家。秋柳园位于大名湖南岸,与历下亭隔水相望,门上悬匾额秋柳园三个大字,由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书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