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q1338 2017-08-29

硅谷诞生背后,那些你不知道的故事。

硅谷之”硅“

1940年,威廉·肖克利和同事在贝尔实验室共同发明了晶体管。不过肖克利的心中有一个富翁梦,在贝尔实验室又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决定回到老家圣克拉拉谷(即后来的硅谷)创办自己的公司。

接着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聘顶尖的工程师。因为被肖克利“晶体管之父”的光环所吸引,美国电子研究领域精英们的应聘信纷纷涌来。到1956年,他从中聘用了八位优秀人才,这八个人分别是罗伯特·诺依斯(Robert Noyce)、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朱利亚斯·布兰克(Julius Blank)、尤金·克莱尔(Eugene Kleiner)、金·赫尔尼(Jean Hoerni)、杰·拉斯特(Jay Last)、谢尔顿·罗伯茨(Sheldon Roberts)和维克多·格里尼克(Victor Grinich)。这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天才的组合,所有的人都在30岁以下,正处于才能喷涌的顶峰。大伙都是慕大名而来,摩拳擦掌要干一番大事业。肖克利由此开始正式运营自己的公司。

同样是在1956年,肖克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所以大伙异常兴奋,因为有哪家公司是由诺贝尔奖得主领导的呢?他们觉得自己已到了改变整个世界的边缘。可惜欢乐短暂的。肖克利虽然是一个天才发明家,但对企业管理却一窍不通,甚至跟人打交道的能力都没有,却偏偏十分自以为是。肖克利曾说,在10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精神病人。所以,他认为现在公司里有两个精神病患者在为他工作。为这个原因,他要求所有雇员去接受心理测验。他不相信任何人。肖克利跟人说话,总象对待小孩子一样,态度日趋傲慢。他的门徒们提议研究集成电路,但肖克利拒绝了他们的建议。到1957年,也就是公司创办的第二年,他的那8位天才员工便受不了他了,也不想跟他干了,11月份他们集体辞职,肖克利为此大发雷霆,称他们为”八叛逆",这也成了硅谷最著名的典故之一。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半导体产业诞生地)

八叛逆离开后,肖克利实验室每况愈下,两次被转卖后于1968年永久关闭。肖克利于1963年开始任斯坦福大学教授。

离开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后的第二天,这8人就得到仙童摄影器材公司的13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开始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克利重视的项目。

仙童半导体公司被公认为是硅谷第一家具有现代化意味的初创企业。当仙童在60年代末左右分崩离析的时候,八叛逆中的一些人又开始创建其它公司。其中诺伊斯和摩尔、格鲁夫一起创办了 Intel,桑德斯创办了AMD,克莱纳创办了 KPCB 风险投资,瓦伦丁创立了国家半导体公司,之后又成立了红杉资本。在 1970 年前后的半导体浪潮中,可以说大部分半导体公司都起源于仙童半导体公司。这一批半导体公司可以说是奠定了硅谷的科技基础。

下图梳理了由仙童员工离职后创办的公司: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创办仙童半导体公司后的”八叛逆“风采)

1958年,杰克·基尔比和罗伯特·诺伊斯这两个人几乎同时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他们将晶体管、电阻和电容等集成在微小的平板上,用热焊方式把元件以极细的导线互连,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1959年2月6日, 基尔比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专利,这种由半导体元件构成的微型固体组合件,从此被命名为“集成电路”(IC)。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美国联邦法院最后从法律上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诺依斯用图纸展示他的集成电路)

集成电路里用的是硅元素,这也是硅谷名字的又来。集成电路的批量生产能力、可靠性和电路模块设计方法确保了它能得到快速广泛运用。如今,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内都在用集成电路,包括电脑、手机等等。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斯坦福研究园)

弗雷德·特曼的创新引擎

和很多其它技术创新一样,电子技术是源于战争期间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特曼离开了斯坦福的教学岗位,开始加入哈佛大学的无线电研究实验室,带领一支850人的团队开始相关研究工作。作为一个绝密军事任务的带头人,特曼接触了大量极少有人能接触的最尖端的电子学方面的研究项目。随着战争的结束,他意识到:”战争期间的秘密研究成果将为战后电子工业发展的奠定基础。而斯坦福有机会像东部哈佛一样在西部这个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战后,通过获得一些政府资助科研项目,特尔曼吸引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和老师加入斯坦福,进一步巩固斯坦福在电子学领域的名望。

斯坦福在50、60 年代圣克拉拉谷的革新行为和新兴公司的建立中起了核心作用。斯坦福建于1891 年,有“西部的哈佛”之称,它在建立之初就将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而不仅仅象传统大学那样是一个纯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斯坦福大学成功地开创了一种新的硅谷发展模式,即大学——科研——产业三位一体的模式,这要归功于被称为“硅谷先驱”的特曼,他在20世纪20年代任副校长期间,致力于将大学的科研与企业结合起来,注重科学的实效性。特曼的哲学是:使大学和产业形成一种共生关系。

特曼建议校方加强同当地电子产业界的联系,以斯坦福大学为依托,联合一批科技公司,把美国西部的电子产业带动起来。特曼想到了校园“下海”。但当初捐赠土地有规定,土地不得出售。特曼与校长斯特林商定,利用斯坦福的土地,建立一个高技术工业区。1951年,在他的推动下,斯坦福大学把靠近帕洛阿托的部分校园地皮划出来成立了一个斯坦福工业园。将土地直接以 99 年的合约期租给一些科技公司。这些科技公司的入驻,不单解决了学校的运营资金的问题,还给学生们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可以说是特曼开创了学校和科技企业结合共生的模式。

通过土地出租,斯坦福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给学校赚钱。到了后来,工业区改名为研究区,成为把技术从大学的实验室转让给区内各公司的一种手段。功夫不负有心人,到1955年,已有7家公司在研究园设厂,1960年增加到32家,1970年达到70家。到1980年,整个研究园的655英亩土地全部租完,有90家公司的25万名员工入主其中。这些公司一般都是电子工业中的高技术公司。斯坦福研究园成了美国和全世界纷起效尤的高技术产业区楷模。

说到特曼对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视,这里有一个例子不得不和大家分享。1938年,特曼的两个学生Bill Hewitt和David Packard发明了音频振荡器,在特曼的鼓励指导和538美元资金的资助下,他的这两个学生开始在一间车库里创办了惠普,开始将这个发明成果产业化。这间车库在1989年被加利福尼亚当局定为历史文物和“硅谷诞生地”。对他的两位高徒,特曼这样评价:“你把他们放在任何新环境,他们都会迅速掌握必需的东西,而且达到高超的水平。所以当他们开始搞学业时,他们无须什么教师指点,而是一边干一边学会需要掌握的东西。他们学习的速度总比问题冒出来的速度更快”。正是凭着这种特殊才能,使惠普迅速崛起。后来惠普搬入斯坦福研究园,快速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

这两位学生成功之后当然当然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特曼作为惠普公司董事会成员达40年之久,成为硅谷历史上最感人的插曲之一。1977年,两人向斯坦福大学捐赠920万美元,建造了最现代化的弗德里克·特曼工程学中心,作为40年前特曼资助的538美元的回赠。到目前为止, Bill Hewitt和David Packard连同他们的家族基金和公司共向斯坦福捐赠的金额超过3亿美元。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从左到右依次是Fred Packard、Bill Hewlett和Fred Terman)

开放的体系

硅谷的很多公司创始人都来自中西部,虽然他们可能在东海岸求过学或工作过,但是他们没有真正接受东海岸的那种过于拘谨刻板的氛围,加州的不拘礼节才是他们更喜欢的。因为加州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开放性,他们也可以更自由地进行各种科学、商业方面的尝试,无需受到太多法律方面的制约。

Jason Calacanis在《Angel》这本书中这样写道:”硅谷打造的最伟大的产品就是硅谷本身。在这里,一代又一代公司及创始人都在积极推动刺激自己在效率等方面比前人做得更好。Google用了9年时间将自己的年营收做到30亿美元,而做到同样营收Facebook仅仅用了7年。Facebook目睹了Google是如何进入数十个市场并占据统治地位的,而Facebook用了更短的时间就做到了这一点。看着Google和Facebook大举进军全球市场,Airbnb和Uber的管理团队从中学习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下一波创业者依然如此。你能经常看到Google员工带着自己掌握的所有广告算法技术跳槽加入Facebook,为的只是更具诱惑力的股权。Sheryl Sandberg在Google花了7年时间打造了广告项目,加入Facebook后便成为Mark Zuckerberg的左膀右臂。同样的故事也在Facebook身上上演,一些Facebook国际化扩张方面的专家陆续加入Uber和Airbnb成为高管。”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2011年硅谷人才流动图)

和很多东海岸的公司不同,硅谷的公司深知,只有合作和竞争同时发挥作用才有助于打造成功的公司。这个想法很好地反应在加州废除非竞争协议的举动中。这种生态体系能很好地鼓励大家去尝试、冒险、分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被称为风险资本一条街的“沙山路”,上百家声名如雷贯耳的风险投资公司在这里汇集)

风险资本:硅谷的弹药库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风险投资之父Authur Rock)

第一家接受风险投资的公司正是前文中说到的由“八叛逆”创办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它的投资人正是风险投资之父Arthur Rock,Aurhur的公司Davis & Rock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

除Davis & Rock之外,20世纪60年代其它三家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分别是Draper, Gaither& Anderson (1961)、Sutton Hill (1964)和Mayfield Funds (1963),这些公司通过对包括苹果、英特尔等硅谷一些科技公司的投资都获得了丰厚的汇报。

硅谷“野史”:8个被认为是精神病的“叛徒”造就了今天的硅谷!

(迈克·马克库拉对苹果进行了25万美元的投资,这笔投资换取了该公司30%股权)

1969年,整个风险投资圈有20来个人。和硅谷其它行业的人一样,这些风险投资人会经常组织聚会,彼此分享心得想法。今天风投圈使用的很多概念都源于那些人的想法碰撞的结果,例如,在投资时相比公司,投资人更看重创始人本身。很快,很多人看到了风险投资的快速吸金能力,风险投资行业也开始迎来爆发式发展,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纷纷诞生,红杉资本和KPCB这两家全球顶尖的风投公司都是于1972年在仙童校友会上成立的。他们之间就有投资过亚马逊、苹果、思科、Dropbox、美国艺电公司、Facebook、Genentech、谷歌、Instagram、Intuit和LinkedIn等业内巨头公司, 而这些只是冰山的一角。

原文链接:https:///founder-playbook/the-history-of-silicon-valley-transistors-stanford-and-venture-capital-6a761f171e9d

36氪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