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古”不易搞,王铎有妙招!

 书艺咀华 2020-11-09

🔥

说起临古,宋元以来,有三个人简直走火入魔,就是米芾、赵孟頫和王铎。今天要说的就是王铎,据说他“一日临帖,一日应索”,即使已经蔚然大家,也仍坚持临古不辍,很少人能做到。更可令人敬服的是,他们在精深临古中找到了自己的面貌,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我们从王铎临王廙《祥除帖》便能窥知一二。

王廙《祥除帖》

王廙是谁?这可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王羲之的族孙王僧虔在《论书》中:王廙右军叔,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这句话说的很明白,王廙是王羲之的叔父,也是王羲之的书法老师,并肯定了王廙在羲之以前书法为最的艺术地位。观其《祥除帖》,有钟繇笔意,古拙雅致,法度严谨,对比王羲之的小楷,可见二人的传承关系。特别是他提出了书画创作要“行己之道”,走出自己的路,对“书圣”王羲之影响犹大。

王铎临《祥除帖》

再说王铎。他曾经遍临《淳化阁帖》,这件临作,就是他节临的阁帖中的王廙《祥除帖》。从作品看,并非高度逼真的精临,而是时出己意,融入了大量的个人面目、个人理解。特别是将原本的小楷,掺入行意,运笔加快,结体上大小相间,比较随意,追求整体和谐。有些用笔和结体,其拙劲儿,与“八大山人”朱耷的书风颇有类似之处,可以比较一下:

朱耷行草书

王铎在59岁时,还以节录的《祥除帖》为内容,将原本的楷书创作成行书带草,挥洒而就,展示出他晚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行笔流畅,气势雄强,也为自己“入帖”与“出帖”作了最好的诠释。我们可以欣赏一下:

王铎这种对同一古帖进行不同处理、追求不同效果、探寻个人道路的做法和精神,值得我们后学者认真学习借鉴。

 阅读更多👇

🔥王铎这一生,就像他的狂草

🔥王铎:书不宗晋终入野

好文看完,点个广告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