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岭南文化】海珠称“河南”源自千年古井主人

 RK588 2017-08-29

广州人都习惯将现在的海珠区称作“河南”,不少人以为是因其位于广州珠江南岸的缘故,但早在400多年前,岭南大家屈大均就否定了这种说法,还找到答案:“河南”乃源于东汉时代大学者杨孚——史载岭南第一位有著作传世的学者。



两千年古井大隐于市


要找千年杨孚井,需要从东边进村,穿过上渡路进入下渡村,沿着六中的围墙,左转拐进了东约大街,才找到杨孚井——就在东约大街20号旁边。


杨孚井是红砂岩层中的天然凹穴,呈一个瓮形,井底有4个泉眼如自来水般涌出。只见圆形的井口直径约0.4米,井水清澈,仍可见旧时的井台。


周围空地不过十平方米大小,三面都是民居,唯独南面有一堵古旧的青砖墙,相传这里就是两千多年前杨孚故居的后花园遗址,古井是建造花园时开凿的。


如今隐约可看到用白色碎瓷片拼成的两个半繁体字“漢代木”,后面一半被新铺的水泥覆盖了。


杨孚乃岭南著书第一人


杨孚是史家公认的岭南第一位著书立说的学者,他的著作第一次对岭南的风物进行系统整理,称得上岭南文化的开拓者。


据史料记载,杨孚,字孝元,东汉初年南海郡番禺人,曾任议郎之职。杨孚学识渊博,为官清廉,任上建议整顿吏治,要以廉为标准,以孝治天下,被皇帝所采纳;在学术上,他著有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南裔异物志》,以古诗形式详细记载了古代岭南物产及风俗,特别提到了甘蔗的栽种情况,证实岭南最迟在东汉时期已经制糖。


相传,杨孚晚年返回广州老家定居,住在下渡村,返乡时专门从都城河南洛阳带回来几棵当地的松树,并栽种在自家花园中,即现在杨孚井的位置附近。


有年冬天,这几棵松树上居然铺满了茫茫白雪,老百姓感到非常诧异,认为是杨公的品行感动了上天,因而将杨孚的居住地称为“河南”,并尊称他为“南雪先生”。


据考证,唐朝以前,“河南”作为地名特指今洛阳市及附近地区。在岭南地区文人的诗词中,也常常出现关于杨孚宅前飞雪的词句描写,明末大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更明确指出了“河南”的典故出自杨孚种松。如今,海珠区内还有不少如“万松园”“南雪巢”的地名,都是源自杨孚栽种松树的典故。


村民至今仍在使用杨孚井的水。专家称,让井水流动起来,其实就是对井水最好的保护。村民现在主要用井水来浇花养鱼,用井水发的芽菜、养的水仙花都长得特别好。通自来水前,整个下渡地区村民的生活就靠两口古井,一口桂花井的井水有独特的桂花香味,可惜四十年前已经消失,另一口就是杨孚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