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朴相浩:介入治疗或成为晚期癌症患者最后的希望

 邹子书库 2017-08-29


近日,一位53岁来自印度的苏妮塔女士因身患乳腺癌四期在暨南大学附属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接受治疗。当时,苏妮塔乳腺上的肿瘤大小约2.3*1.7厘米,且伴随骨转移。医院副院长、介入手术专家朴相浩教授为其进行了介入栓塞手术后,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显示下,肿瘤血管供血瞬间被阻断。介入栓塞治疗的威力不容小觑。



在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手术、放化疗被称为癌症治疗的“三板斧”。

传统的静脉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在全身分布,肿瘤组织内药物浓度低,达不到足够的杀伤力,而全身其他脏器内药物均有一定程度的分布,因此,全身化疗的副作用较大,同时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力不甚满意。

朴相浩教授告诉笔者,动脉灌注化疗可弥补传统静脉化疗的不足,此疗法是将导管插入到肿瘤组织的供血动脉内,直接在动脉灌注给药。如此,肿瘤区域的化疗药物浓度瞬间提高。”但同时也具有缺点,朴相浩说:“缺点就是药物很快会随血液向全身流走,无法让高浓度的化疗药持续发挥作用。如今,医学界常改用介入栓塞疗法在动脉灌注给药。”

介入栓塞疗法是通过栓塞肿瘤的供血动脉,阻断肿瘤的血供,导致肿瘤缺血、缺氧,达到抑制肿瘤生长、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凋亡的目的。因此,碘油栓塞化疗应运而生,碘油油滴在血管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栓塞微粒,对肿瘤微血管进行栓塞,达到阻断肿瘤微血管供血的目的。但由于碘油与水分离时间较快,因此药物作用时间较短,疗效也不甚理想。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介入栓塞化疗已经出现了更为先进的方式——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化疗。朴相浩教授称:“载药微球介入疗法是目前介入疗法中局部栓塞化疗中效果最好、副作用最低的治疗方法。”

朴相浩还介绍说:“载药微球是一种具有干燥,无毒性的高分子超吸水性材料,是一种非生物降解性的微粒。其尺寸最小能精确到50微米。这种材料能够在数分钟内吸收液体并且膨胀。有研究中发现,这种微粒的直径(经重建后可达到200微米),不仅在离子造影剂液体中能比在干燥状态下大2-3.5倍,在人体血清中达到4倍,而且吸收化疗药物后发生物理作用能携带比自身体积大数百倍的化疗药物。”




左图:载药微球颗粒的原始状态

右图:充分吸收药物之后的载药微球颗粒


细小的载药微球颗粒清晰可见


这种材料在携带药物进入肿瘤后能在两周内持续对肿瘤释放药物,大大增加与肿瘤细胞接触的时间,达到充足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因为缓慢持续地释放化疗药物到全身血液中,因此全身副作用减少。与此同时,微球本身是最紧密的栓塞剂。“载药微球具有随着血管形状而改变的能力,可以牢牢地塞住肿瘤的微细血管群,切断氧气及养分的供给,达到局部释放化疗药的目的。”朴相浩说。


影像引导下导管可以深入到肿瘤供血动脉内


据笔者了解,载药微球技术最先发明于日本。早年毕业于,并在附属唐都医院工作愈十年的朴相浩教授于2003年先后赴日本、韩国深造,对当地的介入治疗技术有深入的研究。

朴相浩教授告诉笔者,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化疗技术弥补了传统的碘油介入栓塞化疗副作用大、药效时间短,疗效差等不足之处,多年前已经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在日本横滨及大阪多家介入专科医院工作过多年的医学专家,朴相浩对日本的介入治疗技术有深刻的感触:“日本医生的小发明很多,尤其是在治疗技术上,日本一些医院的器械种类丰富,操作技术比国内更先进,更精确。”

2009年,朴相浩带着在日本学习到的独特经验回到中国。2014年,中国批准了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自那时起,广州复大肿瘤医院便率先开展了第一台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化疗手术,成为了国内较早开展该项治疗的医院之一,朴相浩教授带领他的介入手术团队至今已成功完成超过500台载药微球介入栓塞手术,也是国内该项技术经验最丰富的专家之一。



朴相浩教授(右)在日本深造期间与载药微球hepasphere的发明者堀信一教授(左)合影。


这种经过改良后的介入治疗技术在晚期癌症的治疗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载药微球介入栓塞化疗手术也并非面面俱到。朴相浩教授说:“这种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主要适应症是肝脏部位的肿瘤。”对于其他癌种而言,介入疗法还有一项秘密武器——微血管介入栓塞化疗。

鉴于载药微球适应症的局限性,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还有适应范围较广的选择性滞留于肿瘤的介入栓塞化疗技术——微血管介入疗法。

朴相浩教授讲道:“该疗法是将多种微小剂量的化疗药组成的小微粒,选择性地滞留于肿瘤微血管内,既有轻微的选择性闭塞肿瘤微血管的作用,同时又能将高浓度的化疗药阻滞于肿瘤组织内,起到局部高浓度化疗作用。其方法优点是,适应症范围广,副作用小,大部分肿瘤患者均可适应该项治疗技术。”



专家推荐

        朴相浩,介入专家,副教授。毕业于,并于附属唐都医院工作10年。期间师从国内著名介入放射专家王执民教授,硕士毕业后留学于韩国国立庆尚大学医学院2年。1998年调入北京解放军307医院(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开创该院介入科室。2003—2009年工作于韩国及日本。多次参加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国际大型会议。在国外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

        擅长新型介入(选择性肿瘤微血管阻滞疗法和球形微粒[超吸收性微球]栓塞)及超声聚焦刀治疗各种晚期肿瘤。





编辑:暮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