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器人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7-2018年)

 燕子地理图书馆 2017-08-29

8月27日,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圆满闭幕,在大会闭幕式上王田苗教授发布了机器人领域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2017-2018年)。

1
柔性机器人技术  

柔性机器人技术是指采用柔韧新材料进行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和制造,一般采用记忆金属、气体驱动等控制方式。柔性材料具有能够在大范围内任意改变自身形状的特点,使在管道故障检查、医疗诊断、侦察探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前景。

2
液态金属控制技术  

液态金属控制技术是指通过控制驱动电磁场外部环境,对液态金属材料进行外观特征、运动状态的准确控制的一种技术。应用液态金属控制技术的机器人能够根据工作环境的需要实时改变自身外观特性,可以应用于智能制造、灾后救援等领域。

3
生肌电控制技术  

生肌电控制技术,是指利用人类上肢表面肌电信号来控制机械臂的技术,显著增强了人机交互的自然性和主动性,在远程控制、医疗康复等领域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

4
敏感触觉技术  

敏感触觉技术是指采用基于电学和微粒子触觉技术的新型触觉传感器,使机器人拥有类似人类皮肤的敏感触觉,能够让机器人对物体的外形、质地和硬度更加敏感,最终胜任医疗、勘探等一系列复工作。

5
会话式智能交互技术  

会话式智能交互技术,是指结合语音唤醒、远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深度语义理解技术,让人-机能够实现人-人的自然的会话式交互方式,机器人不仅仅能理解用户的问题并给出精准回答,还能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主动引导完成会话,甚至可以主动发起会话和进行智能推荐。

6
情感识别技术  

情感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融合人类画部表情、语音特征、眼动状态和肢体识别等多类别状态特征,并且通过感知技术综合判断,实现对人类情感甚至是心理活动的有效识别,使机器人获得类似人类的观察、理解、反应和表达各种情感的能力。在机器人辅助医疗康复、刑侦鉴别等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7
脑机接口技术  

脑机接口技术是指通过对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特征信号的收集、识别及转化,使人脑发出的指令能够直接传递给指定的机器终端,在人与机器人的交流沟通领域有着重大创新意义和使用价值,促使人对机器人的控制和操作更为高效便捷,将应用于助残康复、灾害救援、娱乐体验多个领域。

8
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指通过深度学习、机器视觉、人机交互等多种技术融合,实现汽车、飞机、船舶等多类交通运输工具的自动驾驶。深度应用自动驾驶技术,为人类提供自动化、智能化的装载和运输工具,并延伸到道路状况测试、国防军事安全等领域,是机器人在下一阶段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9
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  

虚拟现实机器人技术是指基于多传感器、多媒体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操作者对机器人的虚拟遥控操作的技术,在维修检测、娱乐体验、现场救援、军事侦察等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10
机器人云服务技术  

机器人云服务技术指机器人本身作为执行终端,通过 云端进行存储与计算,即时响应需求和实现功能,突破单机模式限制,有效实现数据互通与知识共享,为用户提供了无限扩展、按需使用的新型机器人服务方式。

来源: 中国科技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