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编剧写科幻剧本把自己写迷糊了怎么办?(1246期)

 yushi823 2017-08-29

源 |  编剧圈 (pmovie_bianju) Matt Loggie

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拥有着浩瀚星河一般的无限可能性。这些电影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很多相似的手法来娱乐观众,但这并非坏事,毕竟观众们开始广泛接触并喜欢上了这一电影题材。在《星球大战》(1977)成功之前,科幻电影并不像今天这样呈主流之势空前发展。



近年来,一系列高口碑科幻电影,如《盗梦空间》(2010)、《她》(2013)、《星际穿越》(2014)、《火星救援》(2015)、《降临》(2016)等层出不穷。随着科幻题材电影的急剧膨胀,科幻片的叙事套路渐渐为观众们所熟知。编剧们似乎是时候去其它地方找找灵感啦——比如看看卡尔·萨根(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科幻小说作家)的视频短片,或者简单了解一些弦理论、粒子知识等等。写科幻剧本越来越需要编剧充分开阔自己的科学视野。


下面为大家列举7个科幻电影的惯用套路。套路虽老,但即便是好莱坞科幻大片也离不开它们哦!所以,大家在写科幻题材剧本时,不必刻意避开这些元素,可以先把它们记起来,然后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加以呈现就好。最后祝大家写作顺利!

套路一:氧气泄露

缺氧大概是在太空场景中最常见的情节了。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宇航服被撕裂,或者飞船被炸漏。宇航员因此呼吸困难、面目狰狞,观众们都很能理解这种窒息带来的恐慌感。所以这也算是营造电影紧张气氛的好方法。


参考影片:《全面回忆》(1990)、《地心引力》(2013)、《星际穿越》(2014)

套路二: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或者说“穿越”)本身就可以充当一类电影题材。主人公从观众所熟知的现代社会穿越到过去或者未来的壮丽世界,引领着观众体验其中的兴奋与恐惧。另外,主人公旅程的时间线还可以帮助完善故事发展的情节线,比如主人公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回到“现在”,不然就会发生恐怖的事情,等等。


参考影片:《回到未来》(1985)、《十二猴子》(1995)、《阿比阿弟的冒险》(1989)

套路三:反派机器人

当科幻电影中出现机器人或人工智能的时候,你会有类似“机器人造反灭绝人类”的不祥预感吗?相信大部分观众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的确也是编剧的惯用伎俩:科幻片中的机器人或人工智能开始都好好的,但是由于损坏、隐藏指令,或者对人类拟定协议的曲解,它们会突然在某天失控,并对人类展开疯狂杀戮。


参考影片:《2001:太空漫游》(1968)、《异形》(1979)、《银翼杀手》(1982)

套路四:超光速

科学依据一般在科幻剧作中都是不予解释、甚至忽略不计的。以人类现阶段的认知水平讲,光速无法被超越。但是,凭借“超光速”这一设定,我们的科幻主人公们才得以在广袤的宇宙空间中自由来去,如同逛街一样简单。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飞行器运作时速设定为接近光速。总之,速度任意变化引起的时空畸变可以为你的科幻故事带去不一样的色彩。


参考影片:《星球大战》(1977)、《星际迷航》(1966-2017)、《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4)

套路五:无视重力

在无重力条件下,飞行器需要通过助推像跳芭蕾舞一样在太空中悬浮前进。然而,在大多数科幻电影中,太空大战和一般的陆地空战几乎没什么差别,飞行器可一边作高难度动作,一边追击敌人。宇航员利用无重力环境对太空恶势力进行有效打击的情况几乎不存在。从我玩过的一系列无重力空战游戏来看,赢的总是那些在控制好运行轨道的同时还能瞄准敌方的人。我们很难揣摩到太空大战的真实场景,毕竟大家都没有这样的经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的虚构场景或许可以给各位带来一些启发。



参考影片:“星球大战”系列、“星际迷航”系列、“星际之门”系列


套路六:无视真空


众所周知,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太空里本应寂静无声。但在科幻电影中,不管太空飞船从你面前飞过、还是爆炸,都是有声音的。声音是构成电影的重要元素,从娱乐角度看,以上的表现方式无可厚非。《地心引力》对宇宙洪荒真实的寂静描摹是很成功的,但是如果用到《星球大战》里就很不合适。或许大家可以试着创造一种全新的表现手段。



参考影片:除了《地心引力》(2013)外的几乎所有科幻电影


套路七:模糊概念


写科幻剧本突然把自己写迷糊了怎么办?不怕!毕竟咱们写的是科幻题材,实在没招了也可以编一个听上去炫酷狂拽哪炸天的科技产品或概念自圆其说嘛。很多科幻片都会通过模糊概念来解释电影中的一些神奇到不可能存在的牛X技术,这些牛X技术常常凭空出现,甚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但往往会拯救主人公于水火之中,成全故事的欢乐大团圆。《星际迷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剧情鲜有真实的科学依据为支撑。



参考影片:《星际迷航》(1966)、《回到未来》(1985)、《黑客帝国》(1999)

 

原文标题:写科幻剧本,这7种套路不能少



拓展阅读


中国科幻片的“英雄史”从哪起笔


丨文汇报  丨王彦


2017年至今,内陆影市票房总量256亿元,其中12部科幻片共占比17.4%,但中国科幻片暂无贡献。此前高调公布的科幻大片如《三体》《海底两万里》等,迟迟没有动静。相关产业论坛上,从热议“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到慎提科幻片,仅仅过了两三年而已。



当好莱坞的《阿凡达》《超凡蜘蛛侠》等超越奇幻与科幻的边界,《盗梦空间》《奇异博士》更在科学技术营造的世界里打通了多个认知领域,我们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知为何还停留在近十年之前?在近些年各类古装奇幻、玄幻片完成了可观的技术飞跃后,逐渐摸到工业电影门槛的中国电影人,何时才能为中国科幻大片书写成功的第一笔?


奇幻玄幻,可否合力为中国电影的技术自信买单


金爵论坛上,刚刚完成《拓星者》实体拍摄的导演张小北一番话道出中国科幻电影的尴尬现状:“我跟许多做科幻电影的朋友聊过,结论是我们必须要有做铺路石的自觉性。只有我们踩过去之后,后面的人才知道哪些坑不能踩,而我们基本上把所有的坑踩了一遍。”中国的科幻电影在当代,没有范本。


其实许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小时候也曾见识过科幻电影打开的一小扇窗。窗外,有些让人惊奇的景观,比如《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疯狂的兔子》等等。但若以之后的标准来判断,爱国的科学家、带电的孩子、从小动物嘴里探得的天机等等,这些都只停留在想象力层面,缺少科学铸就的视效奇观。技术自信,是中国科幻电影绕不开的难题之一。


新世纪以来,面对比自己提前出发几十年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国内电影人要拍动画CG电影、3D电影、重工业电影,都习惯“借力”,借助他人的顶级特效团队,“外包”给亚洲团队来实施,或干脆把好莱坞的制作人才收为己用。



这两年,从颇受好评的《寻龙诀》 到曾经创下国产影片票房纪录的《捉妖记》,他们的特效制作可能都脱不了外部的一臂之力。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此习惯了“全球采购”,钱也许不是问题,人才蓄水池却会出问题。拍过《画皮》《寻龙诀》,乌尔善算得上国内工业电影的代表之一,他就亲眼见过我们与成熟工业体系中特效团队的差异,“成熟工业体系里的音效总监可能有三四十年的工作经验,而我们的音视效公司很像大学宿舍,不少都是新生。”


呼唤我们自己的科幻英雄


撇开技术层面,科幻电影里该讲怎样的故事也是一道难题。


看看世界科幻史也会有类似发现。早期凡尔纳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等等,其内核都是探索人与世界的关系,向观众传达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渴望。到了《星球大战》《星际迷航》的阶段,太空歌剧其实投射了人们对未来、对外太空的想象。而近年来,当登月、星际旅行都不再是梦想,《星际穿越》《地心引力》《火星救援》反而开始反思起人类与地球的相处。王晋康以《独立日》举例,“片中有很强的危机意识,甚至整部影片就是来源于危机。但作为‘爆米花大片’,它最后的故事走向一定是,灭顶之灾来临,但人类从正面战胜了危机。归根结底是英雄主义的叙事”。



让一些科幻电影从业者沉思的是,当越来越多好莱坞大片里把中国当成保存世界最后希望的诺亚方舟,把中国的科学家当作拯救世界于危难的人类英雄,我们的科幻英雄在哪里?


E / N / D


首届编剧嘉年华

9月23日开幕,合作请加微信gangqinshi01

(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请备注“编剧嘉年华”及合作形式)

公司、项目合作 ◇ gangqinshi01

项目、影视宣传合作  rene0602

影视公司合作 ◇ zqy24680

编剧合作  ◇ dongmeijuan3274

回复“我要加入分会”加入编剧帮全球分会

投稿  yunying@bianjubang.com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一点资讯

界面 | 企鹅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