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得不说安徽的这些药材就是厉害!安徽人必收藏!

 369蓝田书院 2017-08-29


说起安徽,大家都知道徽商、徽派建筑、等都很厉害,但你可能不知道安徽的有些中药材也很厉害。


安徽处于长江中下游,南北狭长,自然地貌南北迥异:有平原辽阔、阡陌纵横的淮北平原,有江淮之间、西峙崇山的大别山区,有东绵丘陵的江淮丘陵,有长江两岸、河湖交错、水乡沃野的沿江平原丘陵,还有迭嶂列岫、群峰雄俊的皖南山区。


不得不说这样的地方称得上山河壮丽,钟灵毓秀,资源丰富,物产众多。得益于这样的好环境,这里的中药资源很丰富,总种数居于华东六省一市之首。

鉴于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北华佗,南新安”,这里历代名医辈出,道地药材荟萃。正所谓“一方水土出一方药”。


so, 今天就要和大家来说一说安徽的道地药材~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现代闻名的“四大皖药”,即白芍、菊花、茯苓和牡丹皮



亳白芍 

白芍以亳白芍为代表。宋朝的《本草图经》中记载芍药:“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目前亳白芍主产区安徽亳州与涡阳即属宋代淮南路管辖。此后,历代本草均记载芍药以安徽亳州为道地,如《药物出产辩》记载:“……产安徽亳州为亳芍……亳芍杭芍色肉气味均同。”《中药大辞典》记载:“主产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安徽产者称为亳白芍,产量最大”。 


菊花   


安徽的亳菊、滁菊、贡菊与浙江杭菊并称为四大药菊,安徽有其三。

  

贡菊是茶菊中的佳品。贡菊是清光绪年间,徽商从浙江德清县引进白菊花,种于歙县,民国初年发展到现主产地金竹岭等地。

    

滁菊为茶饮与药用皆宜。《增订伪药条辨》中记载:“白滁菊出安徽滁州者……其花瓣细软千层,花蕊小,嫩黄色,花蒂绿,尖小而平,气芬芳,味先微苦后微甘,口含后香气甚久不散,为最佳。”


亳菊是药菊中的佳品。近代的《中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书均称其在药菊或白菊中品质最佳。


茯苓(安苓) 

安徽大别山区产茯苓历史最为悠久。清末至民国年间,茯苓生产处于鼎盛时期。从清朝的《滇海虞衡志》中便可见一斑:“自安庆茯苓风行,而云苓愈少,贵不可言。”


凤丹皮  

安徽作为药用牡丹皮的道地产区,可以追溯到唐代《四声本草》:“……出和州、宣州者并良”。清代《铜陵县志》里记载铜陵县的“三山地区”(凤凰山、东山和西山)已经发展为全国著名的牡丹皮产区。


如果你叫嚣安徽才这四个道地药材,也太单薄了,别着急,白芍、菊花、茯苓和牡丹皮只是代表,下面将告诉你安徽还有这些道地药材。


霍山石斛   

清朝的《本草纲目拾遗》十分推崇霍山石斛:“出江南霍山……彼土人以代茶茗,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名医张山雷认为:“老人虚人,而不宜太寒者,则霍山石斛最佳”。


宣木瓜  

《本草蒙筌》、《本草祥节》、《得配本草》、《本草便读》、《增订伪药条辨》、《本草药品实地之观察》等历代本草均以宣木瓜产为道地。可见,木瓜自古以安徽宣城为道地,故习称“宣木瓜”。


宣黄连   

宣州产黄连,最早见于唐《千金翼方·药出州土》。清《本草纲目拾遗》认为宣黄连:“性寒而不滞,入膏丹用最良”。


舒州白术  

《本草图经》记载舒州有白术,并附舒州术图。1934年《安徽通志稿·物产考》:“潜山志谓:药品最可贵曰野白术,形蟠若龙凤,产高峰悬崖者良,《清异录》所称狮子术也,甚难弋取” 。


白头翁   

明《本草品汇精要》附有滁州白头翁的图。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以产安徽滁州为正”。


丹参   

《增订伪药条辨》中记载:“丹参产安徽古城者,皮色红,肉紫有纹,质燥体松,头大无芦,为最佳。滁州全椒县,形状同前,亦佳。”


亳紫菀  

《本草图经》绘有泗洲紫菀图。《中国中药区划》记载:“安徽涡阳种植紫菀有300多年历史,所产紫菀光泽、油润、质软、握之有弹性,不易断,是安徽名贵地道药材之一。”


数完这么多安徽产道地药材,你都记住了么?除了收藏这篇文章,你还可以购买我们最新一期的杂志,2017年第9期的特别关注就是《区域道地药材历史沿革研究专题》,专门介绍了安徽道地药材的发展、形成与变迁过程,反映了皖产药材分布与地理历史、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的关系,揭示了牡丹药用与观赏种质的分化,桔梗和生姜药用与食用品种的分化,论述了黄芪“辨状论质”观的演变,为道地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本草学依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