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尊重,就是行善

 向春阁 2017-08-29




小时侯总觉得,扶老人家过马路,捡到了钱交给老师就是做好事;再大一些看到父母给生活困难的同事送大米、施舍点钱给路边的乞丐就是做好事;成人了觉得帮同事做点事,把不合身的衣服捐出去就是做好事。许多年前发现大家不再说做好事了,都变成“做善事”了。身边的亲戚朋友纷纷加入了“行善”的行列:做义工、放生、助学、捐建学校、组织捐助病患的团体……连做好事也变得“高大上了。

当时的我突然发现自己太落伍了,也要赶紧行些善,积点德。记得有一天,我在看了一位退休老师捐出了自己一生积蓄的新闻后,被感动得不行了,更加让我下决心一定得多点捐钱助人。自此,我主动留意起相关的资讯,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如愿以偿资助了汶川地震灾区一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开始了我的“行善”之路。

此时的我,每每看到报纸上“某某等着好人心挽救生命”“某某动手术还差多少多少钱”……就觉得是在检验我的道德水准的时侯了,但当捐助过几回之后,我发现每天还是有大量的类似资讯从不同途径扑面而来:日常生活中、微信里、QQ群里、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时时刻刻随处随地都是需要帮助的人,可是我的钱包早已空空如也。

这时的我才冷静下来,认真的思考,这难道就是唯一的行善的办法?从经济上帮助别人,我一平民百姓能帮得了几个人?就算是亿万富翁又能帮助多少人?总不能为了帮别人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吧?我又想起电视上曾看过一位热衷于做善事的男士,变卖家产来帮助别人,后来妻子忍无可忍带着孩子与他离了婚。我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但是帮助别人重要,难道爱护自己的家人就不重要?如果连自己的家庭也不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都不能好好的养育,没尽到父亲的责任还谈什么做善事啊?

此外,捐助的钱又是否真的能到达受助人的手上呢?受助人会不会养成依赖而更加的不思进取呢?如果受助人是因为自己的不良思想与行为才造成的后果又值不值得帮助呢......

想到这里,感觉经济上的捐助显然不是行善的最佳方式。自此之后,我在捐款助人上多了几分理性。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行善呢?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又能够做什么善事呢?百度了一下,行是行为,善是无私,行为的无私就是行善。就是说目的是无私的行为才是真正的行善,我这才明白“做好事”与“做善事”的区别。

多少人所谓的行善是出于为自己积累功德,是为了面子工程,是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这种充其量也只能算做了件“好事”。做了好事却不求回报的,又有几人呢?什么样的人才会没有个人目的去做善事呢?

一天,我在通过小区闸口时,看到有位扫地的阿姨,一手拎着一个超大的编织袋,正吃力的走过来。于是我开着门等了她一会儿,好让她能顺利通过。“太谢谢了,今天可遇到大好人了!”阿姨似乎对我的做法很吃惊,一路走远还开心的谢个不停。一件顺手的事,把她高兴成这样,自己都想不到。同时也让我感慨,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说行善积德的人越来越多,能够不分尊卑、平等对待他人的人却越来越少。

同时也让我认识到,只要你真心的认可别人、尊重别人,对方是能感受到你的尊重与善意的,这种精神上的鼓励甚至比金钱更加重要,更让对方感到愉悦。行善在于你是不是出于真心,并不在于多么的“高大上”,就表现在身边的一件件小事里。

这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尊重,答案在于尊重。尊重来源于爱,是爱的外在表现。只要你心中有爱,就会自然而然尊重别人,就会尊重万事万物,尊重大自然的一切生命。这时,你的一思一想、一举一动都是善意的,都是善行。而所有生命在感受到你的善意后,都将会自然的反馈给你他的善意。可见,福报不是求来的,是你爱的回馈。

让我们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吧,我们不一定有能力建学校、盖大楼,但只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人,拉一把;开导一下陷于痛苦中的朋友,面对提供服务的人露出感激的徽笑;教育孩子不要伤害小动物;遇到草地尽量的避免踩踏......这一切就是在表达你对一切生命的爱,表现出你对万事万物的尊重。这,就是行善。

【生命生命细胞科学】告诉我们:尊重天地万物,爱护天地万物,一如尊重爱护自己。这是人生必备的、最根本的生命素质,是聪明才智、能力魅力、人生成功、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成功成就、事业道业的有力保障,也是自己健康生活,幸福经历、感受美好天地和自然万物的根本体现。(文章版权归属生命细胞科学,更多文章请访问www.9daire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