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代岭南画人派笔下的红棉嬗变

 我心中的太阳在 2017-08-29




广州艺术博物院陈伟安院长表示,岭南画家,很多人都喜欢画木棉,包括陈树人、高剑父、司徒奇、赵少昂。“第一代岭南画派画家中间,画木棉画得最好的是陈树人。陈树人画木棉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画一整棵木棉,很挺拔,等于全景式地画。陈树人之后,司徒奇、黄志坚都是画局部比较多,陈树人的木棉,端庄静逸,很有文人气,而在高剑父赵少昂那里就比较大写意。然而岭南画派里面画木棉最有心得,最有新意和开创局面的,我认为还是陈永锵。”


陈树人:从清简到饱和,从折枝到全景

《岭南春色》 陈树人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陈树人,特别钟爱木棉,一再把木棉作为他笔下描绘的母题。他笔下的木棉一如画家本人,端庄、静穆、清逸,在文静中显现出气度、修养和文人风骨。


作者陈树人


广州艺术博物院文物保管部副研究馆员杜霭华研究认为:“陈树人绘画早年师从二居,学习传统中国画,画木棉多用传统的折枝模式,在对木棉这一题材的延续多年的绘画创作中,逐渐从折枝走向了全景式的构图,从清简走向了饱和。并运用多次皴擦强调枝干体积质感的写实主义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简洁的线条所代替,且越接近晚年,越明显趋向于从传统没骨写意画中寻求笔墨表现的灵感。”


各擅胜场:木棉寄托了画家个性


作者高剑父


作者关山月


作者关山月


其他岭南画家笔下的红棉,也各擅胜场。评论家陈修明曾撰文评述说,“赵少昂多画折枝的木棉,色彩饱满、艳丽浓烈,令人感到阳光清鲜;杨善深所画的木棉较为雅逸,在书写的线条中,尤其注重传统笔墨枯湿浓淡的变化,韵味无穷;司徒奇的木棉则单纯洗练、一笔一笔地写下去,不激不厉,简洁而优美,隽逸而苍秀。各人都在木棉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个性与特征。”



作者黎雄才



作者杨善深


作者赵少昂


作者林风俗


司徒奇所画的红棉,厚瓣虬枝,淋漓苍秀,不激不厉,英雄气概,饮誉艺坛数十载,又有“司徒红棉”之称。他也曾撰红棉诗多首,如“十大珊瑚倚碧空,江邨又见木棉红。由来英气生南国,谱入丹青笔阵雄。”晚年,他在家乡开平兴建教伦中学时,捐巨款并特别捐红棉树100棵美化校园,可见他对红棉的情有独钟。


作者司徒奇


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岭南又有两位画木棉的高手,他们是陈子毅和梁占峰。

作者梁占峰


作者梁占峰


陈修明文章中是这样写的:“陈子毅从少昂的体系出来,又得到剑父先生的提点,成功地保留了乃师色彩浓烈饱满的特点,并巧妙地把赵氏的精巧灵动转换为自己的器宇轩昂。这样,他的木棉能在传统笔墨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以气传木棉伟丽之神,充满南国气息。梁占峰在岭南画派体系中,是深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精髓的画家,善于从大自然撷取养分。笔下的木棉典雅清爽、秀丽斯文,他的用笔简炼流畅,着色干净明快,画面法理森严又灵动洒脱。



作者陈子毅



作者陈子毅


陈永锵:开创了木棉绘画的新面貌

作者陈永锵


在陈伟安看来,陈永锵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木棉绘画新面貌。经过多年的探索,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九十年代初期,陈永锵木棉的特点慢慢成型了。“首先是构图上取局部。他是画一棵挺拔的木棉,但构图上是纵向取树干,横向取树枝。横向的树枝,虬龙有劲,但是他的树干是用画石头山水的那个皴法去画,所以画出来特别苍劲。而这个花朵是最大的创新。


作者陈永锵


他是用双勾法去画出这个花朵,然后填色。我们大家都看过木棉花,花瓣是圆的,但是陈永锵在用双勾法去画花朵的时候有意把花朵画得尖一点,有棱角,所以立体感就强了。所以他在树干的绘画上是用山石的皴法,而在花朵上是用双勾法,构图上是纵向取树干,横向取树枝,整个构图是像山水画,所以他出来的木棉既不失艳丽,同时英雄气概就出来了。所以他的画既很明亮,很高雅,而且还有庙堂气。北方的画家,特别对岭南画派了解不多的人,总是以为我们岭南画派是‘艳、甜、俗’,他的木棉就打破了这种看法。”


作者陈永锵


陈永锵画木棉的另一个创举是“墨木棉”。陈伟安说:“我们中国画里面有墨竹、墨兰,我不敢说陈永锵是第一个画墨木棉的人,但是起码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其他人画墨木棉。因为以前画木棉的人的着意点都是木棉开花时的灿烂红艳。而且陈永锵在画墨木棉的时候又和他的双勾法填色不同,他又用没骨法来画墨木棉。所以我想,木棉是我们广东地区特有的植物,喜欢它的人很多,画它的人也很多,但真正在技法上理念上有突破的,应该说是陈永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