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别人临的帖,都看着很好?

 明远小筑 2017-08-30
2017-08-24

前天,和大家互动了一次,列出了三段书法请大家发挥,今天特选出几段有特点的对话和有质量的感悟,与大家分享,看看临帖帮藏了多少高手,又来了多少新秀。

※这三段分别是孙过庭《书谱》、米芾《值雨帖》和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紫氣東來

@紫氣東來:第一幅作品是孙过庭书谱。此作用笔多变,点画精到、线条圆劲,有提按变化;结字阴阳互生。章法上字与字之有连有断虚连较多。第二幅是米芾手札,此作用笔豪放,起收笔多为露锋,结字大小用墨对比变化强烈,字距紧密,气脉贯通、行气十足!最后一幅是小楷(智永千字文?)线条浑厚,起行收点画精到结体紧凑,布局较为疏朗字距小于行距。一直在抠字,还真没认真思考过纯属个人见解请老师多指正!谢谢

@帮主:你说的很好。

今天补一句:没毛病!

@由之

@由之:大咖不吝賜教,指點一二

@帮主:所有的用笔,都一个感觉,写的太快,痛快有余,沉着不足。

@由之:一針見血,醍醐灌體,再次感謝

※今天补一句: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当你的笔墨功夫还不能表现你的才华时,那就不妨向古人再学习,深入的学习。

@带你去远方

@带你去远方:两个捺写不好,貝字两个竖的原因,次字下面的留白老师,我能看到的就这些。

@帮主:次字撇是支撑点,捺肯定会仰起。贝字还好,其实关键的是是里面那两点要活。

@带你去远方:老师,练了一天,只能临成这样了

@带你去远方:书谱还本临,我先交个一月份临的,过两天补上,老米的我手上没帖,暂时交不了

※今天补一句:很踏实的一位书友,做人踏实、用笔踏实,《书谱》临得可以用“比较到位”来评价,用笔、结字以及关系都不错,加油消化噢~

@不通

@不通:帮主好,书谱两行最直接的感受到字错落安排。值雨帖字的欹侧很显眼。

@帮主:说实话,你临的米芾比书谱好很多!

@不通:扎心了,老帮,书谱临了好几个月,米芾是第一次……

@帮主:

※今天补一句:还是想说,临米临的更好些。似乎更符合你的性情,再看《书谱》让你临得也是豪放版的。

@雨中情

@雨中情:刚才看到你发的图片,临了两遍

@帮主:米芾的感觉不错的,米芾的手札你可以继续往下学,有些字写的相当不错的,你的书写节奏出来了,一天就知道谦虚

@雨中情:米芾我还没开始写啊,圣教序能写吗?这两行是米芾的啥帖?

@帮主:米芾《值雨帖》,圣教放放吧,临了这么多年,你不想吐吗?

※今天补一句:多年的临帖下来你看,即便楷书不工,却丝毫不俗野。初临米帖便能得几分老米笔意,不妨深入下去。

@云水禅心

※今天补一句:1,学会快速入笔后调锋,你的入笔几乎都是直来直去的”尖儿“;2.不用临古人这么多行,哪怕一天拿下三五字也足矣。

@混笔

@混笔:烦老师指正一下。

@帮主:留不住笔啊

@混笔:老师,笔不入纸吗?

@帮主:嗯

@帮主:滑

@混笔:谢谢老师,我这是A4纸写的,有点米芾味吗?

@帮主:哈哈,有,但是用笔太做作了。

※今天补一句:你的笔性不错的,而且用笔娴熟自如,但学米学的稍微有点表面,比如大量的”s“型线条,需要再深入体会米芾的沉着,建议把创作的精力再压缩,提高精临的功夫。

@金秋

@金秋:一个初学临帖者的浅悟,多指点

@帮主:非常有思考性!文字好,临得也好!

老秋随笔《读帖 · 临帖》

【读帖】

一卷在手,看帖赏字,的确是件很能够让人身心都觉得受用的事,显现在眼前的经典法帖,哪怕只是一知半解而未必懂得字里的方方面面,也照样会被其中的美感或厚重所感染。正是因为头几年常在新浪博客里看看别人写的字,也看看别人转帖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的字,看得略频繁了,渐渐才有了后来学学书以试试自己能力的念头。在微信里也关注了一些与书法有关的公众号,看字就是件极方便的事了。

每天都看看字,也算是习惯了,有些是打开相关公众号或微博就出现在眼底的,另一些则是自己挑选着翻看的,那就是字帖了。陆续买了一些字帖,之所以把纸质的字帖买来,自然是出于相对的偏爱,其实所购的字帖中大都并非是自己临习的需要,至少眼下还没有临习的打算,纯粹就是出于喜爱,备着好随时查看。

好歹算是在学书,所以无论是在网络工具上看字还是浏览书卷字帖,就不单纯是养养眼以消遣了,够得上读贴的成份多少是有一些的,无非就是比一般意义的看字多了些心眼,多了些针对字里行间的专注和琢磨。读帖对于学书人大有益处是毫无疑问的,读着帖,既可从中领略笔法笔理,又可尝试着悟一悟章法行气,另外还可获不少字帖以外的许多,这就很划算了。

读帖是读字,也是读画,字为心画,哪会有假,字是内心溢出的点点滴滴。就视觉的直观而言,字也是画,每个汉字的结体都是书者审美后的绘制,是书者对于传达内容的理解而将它们艺术化的平面呈现。书者用笔毫勾勒出自己的日子,或'快雪时晴'或'雨势来不已',书者以水墨洇开来眼观的风景,或'江上之清风'或'水间之明月',书者借笔墨纸砚直抒自己的情怀或耿耿的胸臆,如'信可乐也',如'临纸感哽'……201704

※临王羲之【临帖】

有闲学书,也临帖,有时还会晒晒自己的字 。 学书的人多有好晒字的,好像不容易脱了这个俗,倒不是真就认定自己写得有何等了得,更不会蠢到以为自己临的帖已是怎样的高明,更多的恐怕晒的不是字的本身,而可能晒的是一种把玩之乐,可能晒的是因些微的进步所得到的满足,也可能仅仅晒的是自己当下的一份还不错的闲情。

非短时间的做某件事,一旦需要坚持才能得以继续的话,怕是因为觉得乏味,或其它什么原因所至而有些被动甚至勉强了,估计也就没什么快意可言了,相反,过程中如果体验到了趣味,哪里会有坚持一说呢,多半就是乐于为之了,比如临帖,我总算是尝到了些甜头也嚼出了些滋味的,笼统地说,临帖的快感源自吸收与逐渐的掌握。

吸收和掌握就是自身得到了改善,也是一定程度的提高,临帖的目的无非是要求自己的字写得好一些,至少是让自己一点点地增加满意的成分,而不满足于法度以外的涂鸦,那样既不会有多大的长进,还容易流于野俗一路,岂不是很不划算,确实也只有临帖这一途径,才可能有效地实现书法技术与文化层面的收益。

临帖是为了学帖,学帖是为了效法,效法即仿效,大可不必忌言模仿,模仿是所有对技艺的吸取与研习为目的的活动中想绕也绕不开的必经之路,学书也不例外,在临帖的仿效中必定会试图还原其结字样式、笔法笔理和章法布局等等,只要足够用功用心,久之,哪有不受益的道理,至于'出帖'以及'师古而不泥古',则是后话了。

临帖不是模仿秀,这是肯定的,临帖务必求像,也是无疑的了,有关临习,早有《书谱》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后有所谓'一点一画必求肖合,一字一行务追酷似'。临得不像和无意临像则完全是两回事了,以求'形似'在先,才可能有后来对于内在诸方面的领悟,高人已然得法,再临帖时方可能'居高临下目无全牛,专追神韵不顾形骸' 。记之,貌似浅悟。201704※临颜公

※今天补一句:感谢分享,老司机都爱说自己是新手~

本文首发于书法临帖帮微信公众号(lintiebang)

欢迎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