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皮讲湿邪

 熄火球111 2017-08-30










之前讨论完了百病之长的风邪与易伤阳气的寒邪,今晚我们来说说湿邪。


湿邪是被人引用最多的一个邪气,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自己湿气重,问要怎么办,今晚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湿邪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到底身上出现了什么情况才算是有湿邪?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我们统称为湿邪。


大家回忆一下哈,这里讲的湿邪是趋下的,那晚讲的风邪是'高巅之上,唯风可到'。


就是要把握住这些差别,在差别中去理解记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湿性是趋下的。还有,我们这里讲的都是外邪哈,今晚暂时不讲脾虚或者其它原因引起的内湿。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的特点。第一,湿为阴邪,易损伤人体的阳气,阴遏人体的气机,湿为重浊而有质之邪,与水同类,所以属阴邪,所以感人后易伤人体的阳气。


最主要的容易同气相求而伤人的脾阳,这叫湿困脾,脾阳不振,则运化无权,就会出现水湿内生,水湿停聚,出现泄泻,水肿等这些症状。这就是内经里讲的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浮肿。


湿还是重浊之邪,是浊邪哈,脏的东西,不像其它清轻之气,所以,最容易阻遏人体的气机,如果阻滞上焦胸膈之气,就会出现胸闷心慌这样的症状,如果阻滞中焦脾胃之气,就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等等这样的症状,如果湿邪阻滞下焦之气,比如阻滞膀胱之气,那就会出现膀胱气化不利,出现小腹胀满,小便不畅,就是尿急,但尿不出来。这是第一条特点,湿为阴邪,晚伤阳气,阻遏气机。




第二个特点,湿性重浊!


重就是沉重的意思,就是湿邪致病,身体就会出现沉重感,如果是湿邪导致的感冒,就容易出现头身困重,就是头像有什么东西包裹着一样,像昨天吉祥的孩子就是这样,就是觉得沉,沉重!这就是有湿邪的表现,但吉祥的孩子的湿是胃肠内的湿热蕴结,不是外感的湿邪哈,所以之前烧退了,但一吃鸡腿,立马就又烧起来了。




内经里讲的'因于湿,首如裹”,所以,这就是金标准,大家在说自己身上有湿气之前先好好想想,身体有没有这样被东西包裹着的沉重的感觉。


浊,就是脏,就是秽浊不清的意思。内经里讲阳升阴降,我们之前讲过内经的一条原文,叫清阳不升则生飧泄,浊阴不降则生撑胀,这里的浊也是这个意思,就是指的湿邪致病,容易出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不清的现象。


比如湿浊在上就会出现满脸油,头发油,眼屎多等等这样的现象。如果湿邪滞在大肠,那就容易出现大便溏泄,下痢脓血,如果湿与寒合,出现寒湿泄,就是暴注下迫,就像一泻千里的感觉,而如果湿与热合,出现湿热泄,那就叫里急后重,急得不得了,往厕所一蹲,就只拉出来一点点,或者拉了很多,但感觉拉不干净,拉了还想拉,而且拉的东西老粘在马桶上。

如果湿浊继续往下走,就容易出现小便浑浊,不知道你们听说过一个病名没叫蛋白尿的,这个多与湿邪致病有关,再比如,女性的白带过多,亦与湿邪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湿邪就着在人的肌表,那就会使人出现湿疹,有些人在那抓半天,干得不行,硬是要说是湿疹,这哪行得通嘛,真正的湿邪致的疹子那就是你一抓,全是水。这是湿邪的第二个特征。




湿邪的第三个特征,就是湿性黏滞。


黏就是黏腻,滞就是停滞,也就是粘在那一直不走的意思。


所以,我和吉祥说她的孩子好了后,还是要注意清淡才行的,虽然没了症状,但是湿邪还是在那的,你这鸡腿这样的高热量的东西,温热性质的东西一去,立马这湿邪又开始闹腾了,又生病了,所以,我反复强调,大部分吃我药的人,就是要喝清粥,就是要把这邪气与机体内隐藏的病因给隔离开来。第二,吃清淡点,确实有利于脾胃功能的修复,对整个疾病的恢复很是有帮助。如果真是身体衰弱到极点,那我肯定不会让吃药期间吃清粥的。





湿疹就是湿疹,只是它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它有潜伏期或者急性发作期,然后就是进行期,发展期,就会缓解期到恢复期,但有水肯定是自始至终的,如果没有水,那就绝对不是湿疹!


湿性黏滞。黏就是黏腻,滞就是停滞,就是湿邪致病啊就容易粘在那,停在那,不容易赶走,也不容易在身体里到处跑,这和风邪致病来也快去也快是不一样的,与风邪致病容易出现游走性是不一样的。


这里主要有两个意思,


一是症状的黏滞性,就是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不爽,比如大便拉完还想拉,比如小便不畅,比如嘴里觉得甜,觉得口里粘得厉害等等,

二,就是湿邪致病病程的缠绵性,就是久久不去!所以有一湿难除之说。就是湿性黏滞,容易阻滞气机,气机不行则湿不化,胶着在一起,难解难分,所以湿邪为病,起病缓,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比如湿疹,湿痹,就是我们之前讲的着痹,也就是固定不移重痛的关节病变等等,你们看,是不是有这样的特点,就是起病缓,但缠绵难愈,一直不湿不火,刚开始症状还能受得住,但一直治疗也很不好下手,也很难起效,慢慢地症状加重,所以,现在风湿病确实难治!!这是湿邪的这个特点决定的!治湿,绝非一日一时可以起功的!


清代名医吴鞠通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他说啊“湿邪,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湿热之一凉即退,故难速已”,意思就是说啊,治湿病不像治寒邪那样发发汗就好了,治湿热之邪那样清凉一下就好了,是很难一下就好的,氤氲,大家应该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吧,我就不解释了。


这是湿邪的第三个特征





第四个就是,湿性趋下,易袭人的阴位。


这各风往上走是不一样的,与火与热往上走是不一样的哈。


刚刚讲了湿邪为重浊之邪,重嘛,万有引力知道噻,所以就是往下走的,刚刚也讲了,湿类水,是阴邪,水往低处流哈。所以,湿邪最容易侵袭人体的下部!


比如湿疹和水肿都是下肢多见,但上肢出现这些情况也是有的哈,只是下肢多见一点。理论上是这么认为,湿邪容易致人体下部的病,但风为百病之长嘛,风一吹,湿有时候也会跟着往上面跑的,所以有时候也会出现上部的症状!





内经里讲了,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这是所有医家医经里对这个阴位的理解,就是把阴位理解为下,因为中医认为阳为上,阴为下,所以,把湿性重浊的性质再一结合,就说湿邪致病容易在下肢出现,这样理解当然是正确的。

但我个人还有一个理解,那就是这里的阴也可以理解为低处,这里的低处可以理解为相对之低处,那哪些地方相对较低呢?就是关节的地方,因为有凹陷嘛,所以最是容易藏水,藏湿,水往低处流,我觉得不一定要理解为水往下肢流,下部一样有水,上肢一样需要水,这里的水往低处流就是流到了关节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风湿病容易出现关节痛的原因,就是因为关节部位地热低洼,容易藏湿!这在中医讲,就独处藏奸!!


这奸人就藏在这角落里,所以让人痛不欲生!




  好了,今晚的内容就讲到这吧,以后和大家讲到诊断了,再好好来讲湿邪!这是永恒的重点。



三皮

2014年12月2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