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心理“画”|如果你的孩子这样画画,或许说明正在遭受“情感虐待”

 老余知识园 2017-08-30


房子、公园、父母等元素,

再加上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和五彩缤纷的颜色

就构成了一幅幅有趣的绘画。

......

但是孩子笔下的绘画,

在大人看来却都是差不多的,

不少家长认为“无外乎就是这些元素嘛”。

然而,这些元素出现的频率和排列方式,

从儿童心理学角度却是

反映了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


1

儿童心理分析报告:36%孩子被父母忽视

近日,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广东优生优育协会联合发布了一份通过“读”画来分析儿童心理的报告。

本次绘画是以“家”为主题,被调查的小朋友来自全国19个省份,84个城市,共计有15078名。研究人员将这些抽样作品按房、树、人整体情况,家庭成员结构与关系、家庭活动,房屋大小、结构、类型、门窗情况,树木位置、大小数量、树木与房屋和人物关系等几个方面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


通过统计这些指标,研究人员发现:

从亲子关系方面来看,

画作中同时有父母和孩子一起出现的占42.6%,

说明这些家庭结构是完整的;

只有孩子本人的占7.2%,

表示孩子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孩子们画的房子,也可以反映出家庭的教养方式。其中,独栋的房屋占47.5%,提示目前家庭与邻里之间缺失沟通往来。


其中,最重要一个分析是通过孩子在画上表现出对“家”的印象,反映出孩子的家庭问题。在画作中,既有房子又有人的占52%,说明在大部分孩子的心中,有房子和家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

但不容忽视的是,

有21.9%的作品中只有房子而没有人,

这说明在孩子心中,

父母形象是缺失的,

也说明父母在家的时间不够。

此外,画中只有人的占14%,

这反映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也说明了孩子渴望父母的关爱。

也就是说,有36%的孩子情感诉求在家庭教育中被父母忽视!


2

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正遭受“情感虐待”

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忙于工作而不重视孩子的情感诉求,孩子甚至经常都意识不到父母在家庭中的存在。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一位家长说:“这个问题我是知道的,可是没觉得太严重。我们小时候父母都忙于工作,从没人管过我们,可是我们不也健康成长了吗?”

正如这位家长说的一样,我们没有重视过“在家庭中给予孩子关爱”这一问题,但这却是对孩子造成伤害最深的一种“虐待”行为。


在国外一项儿童受虐伤害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阅读了721封来自儿时曾遭到虐待的成年人寄来的信件,在同时遭受“性虐待”、“躯体虐待”、“情感虐待”中,80%的人声称,情感虐待造成的伤害是最深的。

而家长在平时教育中“习以为常”的不少方式,可能会造成对孩子的“情感虐待”:

  • 羞辱或经常批评孩子

  • 威胁,对孩子吼叫

  • 让孩子成为被取笑的对象,或是使用讽刺去伤害孩子

  • 责怪,让孩子做替罪羊

  • 让孩子做有辱人格的行为

  • 不认可孩子自己的人格独立性,试图去控制他们的生活

  • 逼孩子太紧或是不承认他们的局限性

  • 将孩子暴露于痛苦的事件或情境如家庭暴力或是吸毒

  • 不去促进孩子的社会发展

  • 不允许孩子交朋友

  • 长期忽视他们

  • 生活中缺位

  • 操纵孩子

  • 不向孩子表达任何正向感受/不祝贺他们的成功


3

跟孩子互动时不表达任何情绪,

也被称为'情感忽视'

在上面那份儿童心理分析报告中,家长们就出现了“长期忽视他们”、“生活中缺位”等问题。然而,在生活中家长们的教育方式与上述方式吻合的可能还有很多。

“情感虐待”可能会造成这些影响:

对自己情绪不熟悉

在情感忽视中成长的孩子,长大后对自己的情绪并不熟悉。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帮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感。比如,一个会关爱孩子的家长,在孩子哭的时候,会问孩子:“发生了什么让你这么难过?”

孩子通过家长的询问就知道了,原来这是一种“难过”的情绪。相反,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孩子不会懂得自己的这种“难过”的情绪是什么,甚至认为这种情绪是错误的。久而久之,也让孩子心中处于压抑的状态,无法宣泄。


不懂得自我关怀

被情感忽视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己痛苦时,不会也不懂怎么进行自我关怀。这是因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下意识地认为这种情绪是错误的,家长也没有教他们如何认识这种情绪和如何解决问题。

即便已经成长为大人,他们也只能用一些粗暴的方式去发泄心中的情绪,比如摔东西、自残等。

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

在情感忽视中长大的孩子,也容易忽视他人的情感需要。因为每个人理解别人的角度都是从自己出发,而自己从来不知道这样的情绪是什么,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所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察觉到别人的情感需求,不理解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被称为“没心没肺”,或许也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关系。


4

拒绝“情感虐待”孩子,可以这样做

如果你恰好发现自己也曾无意识中给了孩子“情感虐待”,及时改正还不晚!不再忽略孩子的感受,给予孩子关爱是关键,但是,家长也该教会孩子应对这一切的方式,让孩子也学会正视、管理自己的情绪。

有心理学家给出了如下建议:

1、及时让孩子识别情感

了解自己的情感是什么,是快乐、难过、生气还是愤怒,让孩子通过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观察人物的表情和动作来感受,并且在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家长也应该及时告诉孩子这种情绪是什么。

2、引导孩子接受情感

在孩子表达情绪时,家长们在告诉孩子这种情绪时什么时,不应表达这种情绪的对与错。应该反问孩子:“现在感觉怎么样?”、“如果情绪有颜色,它是什么颜色?”等等。这样孩子会认为每种情绪都是正常的,就和彩虹有七种颜色一样。


3、帮助孩子对情感进行归因

当孩子再次表达相同情绪时,你要问孩子:“上次你有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孩子通过回忆,就反复加深了对这种情绪的认知,进而可以轻松地分辨情绪,并拿出与之对应的解决方法。

4、让孩子考虑是否将情绪变为行动

在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当前处于什么情绪后,一定要教孩子如何处理情绪。比如孩子生气的时候,孩子可能会选择打人、自残、摔东西等行为发泄。家长们这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了:“你上一次有这样的情绪是什么时候?上一次我们也是教你这样做的吗?”孩子这时候就会回忆起上次的情况,从而压抑住自己的情绪,或者用其他更合理的方式去发泄。


这样训练下来的结果,就是让孩子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让孩子的情商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高情商的孩子,在未来社会中更具备竞争力!你是否也曾对孩子有过“情感虐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