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岁男孩将26颗磁珠塞进尿道 切开膀胱后医生傻眼

 zezdjdq 2017-08-30

 11岁的熊孩子会干什么?

  如果答案是给尿道里塞入磁珠...

  可能家长们都会疯狂!!!

  最近,

  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急诊科

  接诊了一例这样的11岁的小男孩,

  这让医生们也有些郁闷,

  究竟是怎么回事?

  11岁男童皮皮(化名) 因一时好奇,将26颗磁珠塞入尿道,结果磁珠卡在里面,引发疼痛并出血。

t014a20b282d5721283.jpg?size=480x273

  有10多颗磁珠已经进入膀胱

  皮皮平时在家喜欢玩一种由几百颗磁珠组成的巴克球。前几天晚上11时多,因出现尿道肿痛、流血,皮皮被家人送到温医大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急诊科就诊。

  “儿子说他把东西塞进尿尿的地方了。”皮皮的父亲一听,赶紧问儿子塞了什么,“他告诉我说是巴克球上的磁珠。”

  了解情况后,医生安排皮皮做了X光检查。检查结果让医生大吃一惊——皮皮的体内有20多颗珠子一样的异物吸附在一起,其中十几颗进入了膀胱,另外有几颗卡在尿道口。随后,皮皮被转到温医大附二院小儿外科进一步治疗。

t017f0788678b0f39bb.jpg?size=550x664

  小儿外科医生王永飚说,他先是想伸入尿道镜夹出珠子,但尿道口太小,珠子又排成了两个一组的“队伍”,加上珠子有很强的磁性,镊子一进去就会被吸住。情况有些棘手,像这样磁珠卡在后尿道不容易处理,而且很危险,只能先将磁珠推进膀胱再夹出来。医生决定给皮皮做膀胱切开异物取出术,手术进行了2小时左右。

  王永飚介绍,切开膀胱后,他看见里面有10多颗磁珠,另外有七八颗珠子牢牢地卡在皮皮的后尿道处。一般11岁孩子的尿道直径在5毫米左右,而珠子直径为3毫米,进入体内之后两个一组吸在一起,也就是说6毫米的异物卡在了尿道处,引起了尿道的肿痛、流血。最终,医生共取出了26颗。

t0135ff79e0bb8a08d9.jpg?size=480x356

  由于恢复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学校开学后,皮皮将无法按时返校上课。

  王永飚医生:今年,我值班已经碰到三例了,就是吃这个巴克球,本来是一个成人解压用的玩具,很多人家里给小孩子玩,小孩子好奇,放到鼻子里面去、放到嘴巴里面去、吞下去的、或者放到阴道里面去都是蛮多的。

  据介绍,磁珠这样的玩具是非常危险的,磁珠本身很小,尤其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缺乏对危险的意识,容易误吞或者塞入身体。单颗的珠子不可怕,很多都可以自行排出,或者用内镜取出,但是两颗以上就容易吸附在一起后造成各种状况。

t010f9dfdbe59b0b582.jpg?size=480x440

  这和小孩好奇心有关

  异物滞留下体多发于女童,医院每年都会遇到,包括珠子、纽扣电池等被孩子塞入下体的情况,各个年龄段都有,男孩子比较少见。

  为何孩子会把东西往这样私密的地方塞呢?医生解释,这与好奇心有关。在幼童、儿童时期,孩子对于性别角色认知尚处于懵懂阶段,对自己的身体有很强的好奇心,加上年幼无知,一些孩子用一些不当的方法进行“探索”。家长要更多地关注这一时期儿童的“小动作”,同时培养孩子正确的卫生习惯。不少家长喜欢给孩子穿开裆裤,这不好,把孩子的外生殖器暴露在外,孩子就可能有意无意地玩弄。家长平时照顾孩子时要多加留意,当发现孩子身体异样,应及时就医。同时要教育孩子认识隐私、保护隐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在临床中,不少女童把异物放进体内后,不敢和父母说,直到出现外阴红肿等症状后,才告诉家长。如果异物在体内的时间过久,可能会粘连在体内,取出难度非常大。“甚至有孩子将纽扣电池塞入体内,造成腐蚀发炎,可能对以后的生育都造成影响。”

  相关新闻:男孩将掏耳勺塞入“小鸡鸡”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从一名13岁男孩的“小鸡鸡”里取出一根长达8厘米的掏耳勺。

t01490cae2e41a01653.jpg?size=377x525

t0140f5fbe835cc542d.jpg?size=442x320

  这名男孩于7月19日下午5时多从绍兴送到该院救治。当天上午9时多,男孩因好奇拿着掏耳勺往拎直的“小鸡鸡”里插,因为尿道有一定收缩性,一不小心就整根“吸”了进去,没能拿出来。随后,医院医生通过手术,将掏耳勺取出。

  除了上面这些,小孩子将各类玩具误吞或者塞入体内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小编提醒,家长给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做好孩子的监管和玩具的管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