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佛大学是怎么选人的?

 化语doc 2017-08-30


题图:哈佛大学,来自网络。

作者:Connie Zhang,老北京,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和丈夫及两子定居美国明尼苏达州。本文来自:康妮美国频道( ID: ConnieUSAChanel )

人生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青年时期的几个选择尤为重要。学什么专业、做什么职业、找什么伴侣将会影响一生。

我上中学的时候,没人告诉我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有哪些选择,这些选择又会带我们走上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根据自己的预计分数,填报志愿。我们都会朝着那些时髦的“国际”字头的文科,或者“电子工程”“生物工程”等就业容易的专业申报。我们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也不知道学了这个专业又会做什么。

由于今日的网络和信息量,你们比25年前的我们对选择有更多的知识,能做出慎重的选择。

如果你正在上中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很迷惑,不知应该考什么样的大学?学习什么专业?将来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方向?那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哈佛大学的选拔标准,不是提倡人人上哈佛,只是希望给年轻人把握人生方面一点帮助。

Ethan Sykes 摄影作品

一、哈佛是怎么选人的?

哈佛大学对学生的考量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学术表现和考试成

学校不仅要看你的标准化考试成绩,你高中的GPA成绩,还要看你选的什么课程。比如你是学校的前10名,选的提高班课程(AP)难度大,且成绩都是A,那么学术表现算优秀。学校想看到你是否把自己的潜能都开发出来了?你是否努力了? 选提高班课程不要贪多不烂,如果选太多的AP课程,牺牲了其他课外活动,那是得不偿失的。最好选那些你真正喜欢的课程。

2.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包括社区服务,各种兴趣爱好的俱乐部,在家中的责任,在课外的兼职或打工等等。活动不是越多越好,长期的/有影响的/有深度的投入是学校看重的。比如你在初三开始尝试各种活动,高一时候开始筛选,找到真正热爱的活动,让它们变成你投入精力的重点。与其做10个浅尝辄止,不如深入地投入到一两项当中去。

你要让学校了解你到底做了什么?做了多久?你参与的深度如何?你的参与到底对社会、对别人有什么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你一手创办了一个你们学校的辩论队,带领辩论队出征各种比赛,取得好成绩。即将毕业,你精心安排了自己接替者的培训计划,这个辩论队给你的高中带来了深远影响等等。

再举个例子,你在初中时就喜欢参加戏剧演出,开始学习舞台灯光,然后变成了灯光专家,还招聘其他学生,培训他们学习灯光,组织团队给当地的儿童剧院的演出服务,给感官有缺陷的小朋友们做特殊灯光的表演等等,而且你在整个高中期间都全力投入到这个方面。

这样的事例,会给学校以很深刻的印象,能看出学生的潜在影响力和领导力。

3.领导力

哈佛非常看重领导力,因为学校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杰出的领袖,能够引领社会前进和变革。

能体现出领导力的事例很多,比如你在打工的地方做了经理;在校辩论队做队长;在冰球队做队长;你为你相信的事情而挺身而出;你给别人做导师等等。

4.知识的好奇心

学生要表现出课堂以外的热情和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受内在驱动力而学习和钻研。如果你科学课程特别强,就需要更深的研究下去,参加大学的科学课程, 参加奥林匹克竞赛,或者发表科研论文等。

从这几条考量的标准,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名校考察学生的核心是积极的价值观,有服务他人和社会的热情,具有坚韧持久的奋斗精神和生活态度,有个人的特色和特长。 正如哈佛大学负责录取的院长 Fitzsimmons 曾说过:“每年我们录取2100个学生。我们希望他们所有的人都具有极高的个人素养和品格。他们能够在四年的本科生涯中教育和启发他们的同学,在毕业以后能够为世界做出巨大贡献。” 名校不需要躺在毕业证书上过舒服日子的人,而是需要能够专注于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肯干,服务于他人,引领世界前进的人。

Photo by Jakob Owens on Unsplash

二、如何最大化自己人生的价值?

不仅是大学,各个社会部门选人用人的优先标准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1. 保持你的梦想,给自己定一个高目标。

想象一下你在这个世界上想实现什么梦想,朝着这个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前行。

2. 找到你的热情和兴趣点,小的时候可以尝试很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到了高中以后要完全地投入到一两样你有特别兴趣的领域。

3. 集中精力,执着、努力。

排除那些耽误时间的,和你热爱的领域无关的东西,集中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为什么人们都说在美国上高中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在美国目标高远的高中生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非常拼。我们的高中生只是拼学习、拼高考,美国的最优秀的高中生不仅要保持成绩的优秀,还要拼特长,拼领导力,拼社会活动。无论你的专长是什么,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投入。

4. 锻炼自己的个人品格和修养,这是人生的功课。

从申请书和推荐信上学校看不到的东西,在面试当中就能暴露出来了。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没法看到你的成绩(原则上也不能问学生),没法看到你的推荐信。那么在短短45分钟内如何判断你这个人的个人品质呢?(记住学习成绩,课外活动,和个人品质的成绩都是均等的。)

其实你的言谈举止很快就能表现出你这个人的素养和品格:能否有信心地和人交流,能否让满满的正能量感染对方,你的同理心,洞察力,你对你热爱的领域的热情,你对自己从事的活动的涉猎深度,你在和他人一起团队合作当中的角色和表现,你如何对待成功,如何应对失败等等,都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道题面试官需要汇报给学校的是“这个申请人会不会是好的室友?”请大家想一想自己,你能通过面试吗?

如果您是一位家长, 那我们探讨一下怎么样才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成长呢?

我建议:

  1.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好人,好的品格,好的素养,自强自立。

  2. 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高远目标的人,TA的目标不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是如何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服务于他人,为社会做贡献,引领社会的前进。

  3. 鼓励、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TA们发现真正的热情所在,集中精力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汗水,学有所长。中国的老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是有道理的。

  4. 培养孩子成为自信、乐观、感恩、谦卑的人,无论考不考得上名校,TA都能正确地对待结果,对待人生,永远积极乐观地前进。

我还要说,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要深入思考这几句话:

第一,条条大路通罗马,选择重要但并不绝对。

上大学、上名校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和终极目标。它只是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高的起点。它给孩子们一些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的手段、资源和智慧。上名校的人不一定会成为人生的赢家,没上名校的人也同样可以做出巨大贡献,获得巨大成功。

第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是一道伪命题。

它需要你有健康的身心,充分的准备,明确的方向,坚强的意志,经受困难和挫折的勇气,跌倒还能爬起来的韧性。

第三,机遇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自身的德才体,而且确实受客观环境、条件和机遇的制约。机遇可遇不可求,但是机遇永远只会惠顾有准备的人。这个准备指得是基本素质,没有自身素质,机遇会擦肩而过,即使到手也会溜掉。充实自己是我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以此和大家共勉。

-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