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材改了,我们该如何改?——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专家权威解读

 桃李守望者jhw 2017-08-30

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并将于今年9月1日在全国投入使用。8月28日上午,教育部召开2017年首场教育金秋系列发布会,教育部相关领导、教材专家在会上就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进行了专门的介绍和探讨。


新一轮教材改革的实施,

将给老师、学生、家长带来哪些变化?


三科教材改了,

课应该怎么上?学生要怎么教?


在新的起跑线上,是否会 

涌现出一批新的名师?


在适应新教材的变化时,

学校应给予老师哪些指导和支持


如何平衡新教材与校本教材的差异?


如何在新教材里,

发现学校的品牌机会?


三科教材新在哪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科教材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教材内容。“语文素养”重在听、说、读、写基本知识和能力,“人文精神”重在选文的思想性,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以文化人。在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所选古诗文数量有所增加,体裁多样。


历史教材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编排教学内容,“点”是具体生动的重大历史事实,“线”是社会发展演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唯物史观,了解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道德与法治教材按照由近及远、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原则,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生活场域逐步拓展,选取学习素材,突出德法兼修,强化实践体验,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专家精彩言论


温儒敏

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老师带头多读书!


许多老师得了“百度依赖症”,整个备课教学离不开百度,什么都依赖网上给结论,只有结论,没过程,思想容易碎片化、拼贴化。老师几乎都不读书了,顶多读一点杂志,或者着急备课用的材料之类,专业能力就会日渐退化。


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回到原点,请老师带头多读书。语文教师要博雅一点,给学生做个榜样——少看微信,多看书。希望语文老师中有更多的“读书种子”,那么语文课就会好得多。


学校如何推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


以前的教材没有这个栏目,大家不知道如何处理。可以给家长“布置作业”,让他们配合做好“和大人一起读”。也可以先在教室里面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然后,通过家长会、家长课堂等形式,示范怎么实施一起读。


一起读可以是朗读,也可以讲读,或者对话式阅读,形式不拘,但要注意都是在读书,是书面语言的阅读。应当让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进行无压力的自由轻松的阅读。教师如果觉得教材中的一起读课文比较浅,也可以换,另外找一些作品来读。


增幅80%,古诗文怎么教?


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课本中,古诗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相比原有人教版,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的古诗文也加重了。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花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比如,给一年级学生讲《春晓》,讲春天到来的感觉、那种发现,让孩子大致上懂得写了什么,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就可以了,不要让孩子去记什么“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因为 “珍惜春天的美好心情”之类,不是一年级孩子能理解的。



叶小兵

义务教育历史统编教材执行总编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告别机械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探究能力


我们现在基本认识,学历史更多是一种思考的学问,怎么认识过去。统编历史教材一定会在内容的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感受、观察、理解、思考等等,尤其是更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比如设计了一些栏目,材料研读、问题思考等等,就是让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证据,怎么样解决历史的问题。


比如说《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因为涉及到《马关条约》,这节课课后的活动,不要求学生去复述《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条款内容,而是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题目:《马关条约》签了以后,清政府允许外国投资在中国设厂投资,今天的中国,外资也可以进入到中国来设厂,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这种联系、比较、分析,去看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对中国的危害,而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去复述或者背诵,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解历史、认识历史的培养。


高德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执行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如何提高德育的时效性


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法宝,就是学习经验的引入。如果学习教育和学习经验没有关系,他找不到感觉,也就进不了他的内心。所以这次教材编写当中,非常注重学生经验的利用,很多环节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唤醒、加工、整理和提升。当然光有学生经验还不够,这个经验还需要拓展和丰富,这样学习才有效。


老师:学生们普遍喜欢


江苏、广东等多地已提前采用新教材,广东省特级教师、东风东路小学教导处主任邹建成经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究后,赋予了新教材“中国味”“语文味”和“儿童味”这三种味道的理解涵义:


中国味——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分量增加;语文味——新教材中的课外阅读、亲子阅读等栏目重视语文知识的体系,更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儿童味——有趣的文章故事更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教材刚更换时,有人质疑让孩子先识字的编排、古诗文的增加会否增加孩子学习的难度。对此,邹建成表示,先识字再识拼音实际上是降低了难度,更利于孩子的幼小衔接,平稳过度,同时,“我们不要低估孩子本身的能力,有时候他们的接受能力和想象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邹老师说,从目前来看,学生们普遍都很喜欢新教材,对新教材中的很多故事也都很感兴趣,家长对新教材也很支持。




家长:新教材不难适应


记者在对数位家长的采访中发现,新教材改版在家长和学生看来,基本实现了平稳过渡,在学习中并没有感受到很大程度的不适应。


在部分家长眼中,换教材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不大。因为这一阶段主要是以学习汉语拼音、基础汉字为主,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并非重点。在一家位于广州宝岗大道上的教育机构中,一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材进行调整很正常,要适应时代的发展。现在用的教材和我们以前用的一定是不一样的,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相同的。这些调整不会对孩子学习拼音、汉字造成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