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人 家人端正的问题 作者 武老夫子 家人者,一家人和同也,团结众人也。巽为风在上,离为火在下,风行火上。从火堆的燃烧,可以显出风的形象;从火苗的摇曳,可以看出风的大小及方向。火堆,是一家人围坐的中心,是炎黄子孙千万年留下来的传统习惯,所以本卦以火在下而风行其上来表达一家人团聚的景象。并借风、火之喻,描述了周文王终于与家人团聚、团结;并欲借风之势,有想使小邦周的火堆燃遍天下,亦使小邦周的人民遍布天下之意。 本卦从家人着手,实则是想要一国人就象是一家人一样,大家团结齐心,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小家富裕,不要忘记大家,只有国家强盛,小家才能强盛。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报仇雪耻,才能推翻荒淫无道的商王朝,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幸福。
【辞】家人,利女1贞。 【【译文】关于家庭的问题,利于取女星作为观测对象并贞问。 【说明】本卦是回忆与现实相结合的一篇文章,在描述火入于地中(指《明夷》)这个时候,就应该让人民百姓都能明了、明白那无象无形无声之常法、常道,也就是说,要让人民百姓都能明了、明白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如果大家都能明了、明白这个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有目标、有方向地努力奋斗,则能打破这个黑暗的统治,迎来新的光明。于是,他便在夜晚观测女星,想看一看天意究竟如何。至于贞问的结果,在初九爻至六四爻中会有描述。当然,迫于当时的压力,本卦的卦爻辞写得都比较含蓄,以至使后人都误解其意。
【初九】闲2有家,悔亡。 【译文】要规范家庭的制度,这样做,悔恨才会消亡。 【说明】本爻处全卦之始,一开始就提出规范、限制、防御之“闲”字,乃是周文王离家太久,家无严君而家道有乱的缘故。这其实也是《卦辞》中贞问所示,故周文王写此五字,要求家人防闲而守正,家道才会兴盛,国道也才会兴旺,其用意实深。
【六二】无攸3遂4,在中5馈6;贞,吉。 【译文】我无所行动,无法行动,是有原因的;你们要通过中介人向商纣王赠送礼品。贞问,这样做是吉祥的。 【说明】据《史记·周本纪》载:“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革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本爻即是叙述此事之前因,本爻爻辞乃是周文王派信使送至家中的第二封信。在周国的闳夭即按周文王所嘱,重金求得有革氏的美女和骊戎的文马(鬣赤身白,目如黄金的骏马),有熊氏家的三十六匹好马以及其它珍奇怪异的宝物,通过中介人——商纣王的宠臣费仲而赠献给商纣王。商纣王得意忘形,认为周文王对自己忠心耿耿,于是便释放了文王,并派以专事征伐的任务。周文王舍小顾大,忍辱负重,通过送礼,终于得到自由,这是他的聪明之举,也就是商纣王的愚蠢之处。
【九三】家人嗃嗃7,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译文】家人们大声喊叫,后来却后悔了,因为这是很危险的;认识到这个道理就是吉祥的。而妇女小子们得意忘形,则不大好。 【说明】本爻紧接六二爻,这是周文王回忆被释放以及回家的过程,家人们在迎接周文王回来后,便大声喊叫着要报仇雪耻,要文王带领他们去攻打商纣王。“嗃嗃”二字道出了群情愤慨的场面。周文王给他们分析了目前敌我双方的形势,认为不宜立即行动。家人们便为自己的过分激动而后悔,认识到立即行动的危险。众人在周文王的教导下,统一了思想,便吉祥了。而妇女小子们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这在周文王看来也是不好的,不要因为我的回来而忘乎所以,大家还是应与平常一样,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得意忘形,也不要失意忘形。不论得意、失意,都应保持一种镇定的心态,要慎重分析天下形势,切不可盲目而动,凭一时的冲动是干不成大事的。然后,在紧接的六四爻,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六四】富家,大吉。 【译文】要使所有的家庭都富裕,才是大吉祥。 【说明】“周文王的政治,与商朝正相反,他禁止饮酒打猎,他施行裕民(使民富裕,《康诰篇》:‘惟文王之敬忌,乃裕民’)的政治。所谓裕民,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家有些蓄积,发生劳动的兴趣。《尚书·无逸篇》载周公训戒成王说,文王勤俭,穿着普通人的衣服,到田地上劳作,借以知道农夫的辛苦(‘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文王亲自种田,与‘不知稼穑之艰难’的商纣王,恰好成显著的对照。他又针对着殷纣招诱奴隶,为其他小国所怨恨的形势,定出一条‘有亡(奴隶逃亡)荒(大)阅(搜索)’(《左传·昭公七年》)的法律。就是说,谁的奴隶归谁所有,不许藏匿。据春秋时楚国申无宇说,这是周文王得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二节。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五版第二次印刷。)周文王在本爻提出的裕民,“怀保小民”(《尚书·无逸篇》)的政策,即是“富家”。他认为,只有人人富其家,国才能强盛;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称为“吉”,才能推翻残虐无道的商王朝,才能雪耻复国。
【九五】王假8有家,勿恤9,吉。 【译文】王赞扬富有之家,但却不给予救济抚恤,是吉祥的。 【说明】六四爻提出“富家”、裕民政策后,周文王拿出财物分发众民,支持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在这个过程中,周文王发现一些人本身富有但还想要获得国家的财物,便在此提出了,对那些富有的人家,不给予禀贷。这就是“勿恤”而“吉”的本义。这条爻辞就是针对某些贪心之人而言的。由此可见,周文王动用了周国所有经济能力,广为扶贫。
【上九】有孚,威10如11,终吉。 【译文】大家应有诚信,顺从依照法则,到最后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亦是针对九五爻出现的情况而言,即大家应互有诚信,以富家强国为本。因此大家应依照、遵从国家的法则,既要富了自己,也要帮助国家强盛。国家不强盛,你一个家庭富裕了,还是不行的,因为别的国家会轻而易举地打败你、消灭你。因此,依照国家法则办事,才是唯一的出路。虽然从眼前来看,你要交出一部分租赋,使你不能很快地累积财富,但有一个强盛的国家来保护你,最终是吉祥的。周文王在本爻详细分析了国家与小家的关系,这些见解在当时来说,亦是难能可贵的。
【象】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译文】风从火堆的燃烧中显出,火烧得越旺,就越能看到风的形象。这象征着一家人的团聚,君子因此于日常言语必切合实际,而言说必须守恒不变。 【说明】巽为风在上,离为火在下,风稍大则会把火堆吹散吹灭。只有家人的团结,围火而能保住火堆的燃烧,才能保住火种的延续。君子观此象,须悟知日常居家之事亦关风化,而应自修小节,言之有物,扎实不妄;而言说必须守恒不变,对未来要充满信心,切不可妄言妄行,以免召至大祸临头。
【彖】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译文】一个家庭,一大家人,妇女在家里必须摆正自己内政的位置,男子也必须摆正自己在家庭以外的位置。男女居位都正当得体,这才是天地间最大的最佳行为方式。家里有严肃的君子,才能称为父母。父亲象个父亲,儿子象个儿子,兄长象个兄长,弟弟象个弟弟,丈夫象个丈夫,妻子象个妻子,而就能使家里的道路正了,家庭正了就能使天下安定。 【说明】这篇彖传,可以说就是孔子所倡的“正名原则”,这个“正名原则”被孔子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个“正名原则”,也可以说是“社会角色”的正名。一家人里有严肃位正的主君,这就是父亲,父亲要象个父亲的样子,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要给子女做出好的表率。儿子也要象个儿子,要尽到儿子的义务,要尊老爱幼,还要听从父母亲的安排。兄长要尽兄长的责任,幼弟要尽幼弟的义务。丈夫、妻子等所有的人都这样做了,家道才能端正,才能繁荣富强。因为,正确的名称应当用以显示其真正的实质和外表,如果实质的东西已经改变,其名称也应该改变。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如果配不上他的地位名份,他也就是错用了名份。比如一个君主,他只做栽花养鱼的事而不关心国家大事,他就失去了君主的名份而不再是一个君主了。也就是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必须各自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遵循各自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做人的标准。而只有各自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才能符合各自的做人标准后,人与人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亲爱的关系。如果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都违背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人与人之间是建立不起相互亲爱的关系的。这才是天地间阴阳刚柔并济的大道理。一个家庭正了,千万个家庭之道也就正了;千万个家庭都正了,天下也就能安定了。
【全卦总要】 本卦紧接《明夷》卦,“明夷”描述火入于地中,也就是光明入于地中,光明入于地中,也就是形容大地黑暗。这里所说的大地黑暗,并不是真指到了夜晚的黑暗,而是借此太阳、月亮都入于地中的黑暗来形容在殷商王朝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百姓陷入黑暗之中。陷入黑暗中的人民百姓,是看不清楚目标的,是分辨不了方向的,因此他们是茫然的,是无法发展的,是不幸福的。这个时候,就应该让人民百姓都能明了、明白那无象无形无声之常法、常道,也就是说,要让人民百姓都能明了、明白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如果大家都能明了、明白这个天地运行变化之规律,有目标、有方向地努力奋斗,则能打破这个黑暗的统治,迎来新的光明。 本卦描写周文王回顾从被囚到获得自由,从回家整顿到富国裕民,含义极深。初九爻描写了周文王尚被囚困在羑里之时,千里之外的家庭由于没有了严君,家与国都出现了较为混乱的局势,因此周文王提出了规范、防御之方针;六二爻则描述了周文王为尽快脱离樊笼,而命闳夭送礼的过程;九三爻是描写通过送礼,周文王终于获得自由,回到了家乡,并镇定地制止了“家人嗃嗃”,众人要求立即报仇雪恨的行动,及制止了妇女小子们“得意忘形”的思想、行为;六四爻是周文王立即提出了“富家”、“怀保小民”、“裕民”之政策,以养精蓄锐;九五爻乃是针对在扶贫裕民过程中,某些人想贪取财物的现象,周文王提出“勿恤”的方针;上九爻则是描述了周文王号召人民要相互有诚信,要遵从、依照国家法制,自己富了,不要忘记国家,国家强盛了,才能保护小家。 本卦从家人着手,实则是想要一国人就象是一家人一样,大家团结齐心,每个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小家富裕,不要忘记大家,只有国家强盛,小家才能强盛。只有国家富强,才能报仇雪耻,才能推翻荒淫无道的商王朝,才能真正获得自由与幸福。如果是不顾一切地急于报仇雪耻,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在还是黑暗的时期就轻举妄动,那就会使自己也陷于黑暗之中,从而迎不来光明,也创造不出光明的社会。 这其实也就是《乾》、《无妄》等卦的延续和发挥,君子做事一定要审时度势,不到时候就不要轻举妄动。要《屯》、要《畜》,要象一家人一样团结,才能做好迎来光明的基础工作。 —————————————————— 【注释】1.女:(nǚ钕)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易·观·六二》:“窥观,利女贞。”《易·咸·辞》:“咸,亨:利贞,取女,吉。”《易·姤·辞》:“姤,女壮,勿用取女。”《正字通·女部》:“女,宿名。”《晋书·天文志中》:“怀帝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太白聚牛、女之间。”这里专指为星名。 2.闲:(xián咸)《易·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为艰。”《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临冲闲闲,崇墉言言。”《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孟子·滕文公下》:“闲先圣之道,距杨、墨。”《荀子·王制》:“养六畜,闲树艺,劝教化,趋孝弟。”《太玄·闲》:“闲其藏,固珍宝。”范望注:“防闲不与流俗。”《广雅·释诂一》:“闲,法也。”又:“闲,正也。”《广雅·释诂二》:“闲,遮也。”《广韵·山韵》:“闲,防也,御也。”这里用为法度、规范之意。 3.攸:(yōu优)《易·屯·辞》:“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易·无妄·辞》:“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郑玄注:“攸,所也。文王来至灵囿,视牝鹿所游伏之处。”这里用为助词,相当于“所”之意。 4.遂:(suì岁)《易·大壮·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诗·卫风·芄兰》:“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国语·晋语》:“夫二国士之所图,无不遂也。”韦昭注:“遂,行也。”《广雅·释诂一》:“遂,行也。”这里用为行动之意。 5.中:(zhōng钟)《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中行。”《易·益·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谷梁传·桓公九年》:“为之中者,归之也。”范宁集解:“中,谓关与婚事。”《说苑·尊贤》:“士不中而见,女无媒而嫁。”这里用为中介、媒介之意。 6.馈:(kuì愧)《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论语·乡党》:“康子馈药。”《荀子·正论》:“期臭味,曼而馈,代睪而食。”《礼记·檀弓》:“君有馈焉曰献。”《广雅·释诂三》:“馈,遗也。”这里用为赠送之意。 7.嗃:(xiao效)《庄子·则阳》:“夫吹莞也,犹有嗃也。”《广韵·效韵》:“嗃,大嗥。”这里用为大声喊叫之意。 8.假:(jiǎ贾)《诗·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毛传:“假,嘉也。”《诗·商颂·玄鸟》:“肇域彼四海,四海来假。”《诗·周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管子·小问》:“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尔雅·释诂下》:“假,嘉也。”这里用为赞美、赞扬之意。 9.恤:(xu序)《易·泰·九三》:“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易·升·辞》:“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书·舜典》:“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书·文侯之命》:“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振穷,四曰恤贫。”郑玄注:“恤贫,贫无财业禀贷之。”《玉篇·心部》:“恤,救也。”这里用为救济、抚恤之意。 10.威:(wēi微)《易·大有·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书·吕刑》:“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诗·小雅·采芑》:“征伐玁狁,蛮荆来威。”《诗·周颂·有容》:“既有淫威,降福孔夷。”毛传:“威,则。”郑玄笺:“既有大则,谓用殷正朔行其礼乐,如天子也。”《老子·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尔雅·释言》:“威,则也。”郭璞注:“威仪可法则。”这里用为“法则”之意。 11.如:(rú儒)《易·萃·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诗·鄘风·蝃蝀》:“乃如之人也,怀婚姻也。”《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杜预注:“如,从也。”《庄子·人间世》:“民其无如矣!”《说文·女部》:“如,从随也。”段玉裁注:“从随及随从也。”这里用为“随从、顺从”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