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竟然这样销售报纸,难怪他后来创立了三星

 大老板商道 2017-08-30





先听个故事
韩国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家境不好,因此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这报亭老板就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你一天跟我订多少报纸拿去卖呀?”“别的小孩儿一天能卖多少啊?”他羞涩地问。

老板笑道:“哼,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卖几百份,但拿的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这李秉喆想了一下说:“那今天就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了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炳哲空手来到报亭:“我今天要200份”。第三天一早,李炳哲张口就要300份。这老板很惊讶呀,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纸的。

李秉喆到了车站,没像其他孩子那样四处地叫卖,而是不停的往后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第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外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这老板很疑惑啊,诶,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呀?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小孩子的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自己手里的报童比,算总帐还是我赚的最多。这李秉喆非常自信的就回答了。

该片文章结尾啊,有一个心灵鸡汤式的点评。这么说的:“同样的事有时换个思路或方法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呵呵,发现问题了没?这心灵鸡汤式的点评存在两个问题:
1.换思路或方法请问标准是什么?
2.面对同样的事情有时如何,请问这个有时是指什么时候,标准呢?

咱们啊不能干灵光一闪的事。不靠谱。一定要从思维模式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析案例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

好,下面从自身,竞品,消费者这三方面来系统的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竞品是什么,就是那些报童,其他报童,四处叫卖。有没有要报纸啊,看报纸什么的,是竞品吧。自身是什么,很简单小孩啦。

关键是要研究消费者,就是乘客。我们来想想几十年前,几十年前候车乘客是没有智能手机的,没有,坐在候车室无聊,看报纸打发时间存在刚需。

这可不是心灵鸡汤吧,这一开篇我们就往实质上说。

好继续,既然是刚需,那其他报童为什么卖不动报纸呢?你说既然是刚需,为什么别人卖不动呢?那么对于有读报习惯的消费者而言,看见报童那就是雪中送炭。对于没有读报习惯的人而言,即使看见报童也无动于衷。因为没有购买习惯,舍不得花这个钱。

那么你想把一份报纸直接推销给没有读报习惯的消费者,这是不是有销售难度啊?他没有读报习惯,没有阅读习惯,你给他,他不会读的。那么更严峻的事是什么?有读报习惯的消费者是少数,大部份乘客没有阅读习惯。

好了,我们是不是把这个消费者分析出来了,这分析出来了吧?所以说为什么那些报童卖不动呢,原因就在这。这李秉喆就很聪明,他想到了试读的销售方式。

乘客手里突然凭空多出一份报纸,人人以为是白来的,不看白不看,瞬间就无条件的满足了客户刚需。自然那就能吸引很多消费者参与。

等大家翻,翻,翻,他们会不会就看到各自感兴趣的标题了。有了吸引力我们再来收钱,谁也不想为了几个小钱而忍痛割爱吧?嘿嘿嘿,鱼都上钩了,还怎么跑啊!钱肯定一收一准。

再来整理一下思路
他先发报纸,你们去想一想他从第一个人发,发一百份出去,然后反回头来从第一个人收钱。那么,他发第一百个人的时候,第一个人已经看了大概十分钟,有没有?有了,五分钟到十分钟这段时间肯定是有,五分钟十分钟让你入戏了,就直接让你入戏,你舍得不给我钱吗?对不?把这个时间差完全错开了,很容易就搞定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思路是不是清晰了很多。其实,要是我们留心观察生活的话,可以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销售方式。

比如夏天卖西瓜的瓜农,是不是会拿个西瓜切下三分之一摆在那儿,等你路过时,看到他的西瓜不错,就会走过去。然后,瓜农又会拿一小块给你品尝,尝到甜头后,你还有什么理由不购买呢?不止是卖西瓜,还有网上看电影,先给你免费看10分钟,要继续看就得付费。网上看小说,买书等等都是这种模式。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是几十年前李秉喆玩的,几十年前而且是小孩,现在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