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首辅张居正:是力挽狂澜名士 还是卑鄙无耻小人?

 小酌千年 2017-08-30

关于明朝嘉靖年前后的人物与故事,我们曾讲过许多。从深居西苑一心修仙的嘉靖皇帝朱厚熜,到老奸巨猾权倾朝野的佞臣严嵩“严阁老”,再至其貌不扬却擅长揣测圣意的严嵩之子严世蕃,君臣性格迥异又各具特色。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另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赶着嘉靖年间的末班车走上历史舞台,并开创了“万历新政”,被梁启超称为“明朝唯一的大政治家”,他就是张居正。



科举致仕之路艰难,能中榜入朝为官的人万中无一,但是日后中兴大明的张居正不会在这里浪费太多时间。他12岁就中了秀才,13岁去参加乡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有名的江南大才子湖广巡抚顾辚,顾辚面对着整个考场年龄最小的“天才考生”,执意要让他落榜。并非是张居正的才华不够,只因他考试前作了一首《题竹》:“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在诗中自比凤毛麟角,可见其自信和远大抱负,同时顾辚也从诗中看出了张居正的疏狂自负。出于保护人才的考虑,顾辚希望张居正经历挫折变得更成熟稳重后再进入官场。

仅仅三年后,张居正中举,前去拜见顾辚,顾辚解下自己腰间的犀带赠给张居正,说:“你以后是要系玉腰带的人,这犀带配不上你。”在明朝,能腰系玉带的必定是当朝重臣,从这一席话看得出顾辚对张居正寄予的厚望。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进入翰林院学习。

刚入内阁的张居正充满热血,嘉靖二十八年,他向朝廷递交了《论时政疏》,指出朝廷弊病阐述改革措施,但并未引起嘉靖帝和严嵩的重视,这多少令他有些失望,此后在嘉靖年间除例行奏章外再不上疏。不久后,张居正称病回家,休假三年,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体会到百姓疾苦,又重返官场。

这次张居正终于等到机会,在老师徐阶推荐下担任裕王朱载垕的侍读,这位裕王即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明穆宗在位期间,张居正与高拱并为宰辅。1572年,穆宗驾崩,即位的明神宗年仅十岁,此时高拱被逐,张居正成为首辅,终于得以“直上尽头竿”。他站在了权力的中心,又得到了大太监冯保及太后的支持,已经有足够的能量卷起一场飓风。


《万历首辅张居正》中的张居正


张居正前后当国10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先是整顿吏治,上疏实行“考成法”提高了各级部门效率,责任清楚,赏罚分明,对他“富国强兵”宗旨下的其他改革也有所裨益。财政赋税方面,清丈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财政状况大有起色;从数据来看,明神宗年间登记的田亩数量是穆宗时的三倍,此前亏空的国库与粮仓也有了足够的存银和储粮。军事上,重用名将戚继光、李成梁等人,加强北部和沿海边防,也都颇有成效。张居正当朝之前,大明王朝可以说已是千疮百孔,他在乱麻丛生的局面中力挽狂澜。

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溘然长逝。逝世后仅仅四天,朝廷上下就开始了对张居正的清算报复,他生前种种的过失被言官一一列举,明神宗下令抄家,削尽宫秩,剥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居正险遭开棺鞭尸,家属子嗣或饿死或流放。直到四十年后天启皇帝朱由校才为张居正复官复荫。

张居正尸骨未寒家族即蒙大难,最大的原因是他效忠国事独揽大权,造成明神宗的失权,其次他当权时专横跋扈,身居高位又难免贪腐,也成为政敌们诟病的把柄。


明神宗


有人评价张居正用最不齿的手段,将明朝延续了起码半个世纪,他为达目的不惜联合宦官,排除异己时毫不留情。他是治世能臣,也有无法忽视的污点,他不是道德理想主义者,而是实干家,深知要不择手段才能成事,故而在后世毁誉参半。但张居正对大明王朝和天下苍生的一颗赤子之心,是无可置疑的。

(全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