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累】古诗文名言名句精选,记下这些名句对提升你的语文成绩大有裨益!

 tnj660630 2017-08-30



1.李代桃僵     

古乐府《鸡鸣》:“桃生露井(没有盖的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干枯)。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李树代桃树受虫蛀。原比喻同生共长的兄弟间应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用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2.投桃报李     

《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他送我桃子,我回赠他李子。比喻彼此之间的赠送和回报。也作“报李投桃”。 

3.投鼠忌器

《汉书贾谊书》:“欲投(击掷)鼠而忌 (怕,有所顾虑)器。”要用东西去击掷老鼠,又怕砸碎老鼠附近的器物。比喻要想除恶又怕影响有关方面,不敢放手去做。

4.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八):“莫道(不要说)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被贬职的官吏)似沙沉。干淘万漉(lù,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原比喻清白正直的人虽一时被诬陷,但历尽艰险后他高尚的品德终究会被人们所认识。现用以说明经过努力,终能获得宝贵成果。 

5.男儿有泪不轻弹

李开先《宝剑记》:“丈夫有字目不轻弹(落),只因未到伤心处。’:  意为好汉不会轻易掉眼泪。

6.牡丹虽好,终须绿叶扶持

顾起元《客座赘语卷一谚语》: “牡丹虽好,绿叶扶持(扶助)。”比喻再好的事物,也须有个帮衬。

 7.快刀斩乱麻

《北齐书文宣帝纪》:“高祖(指东魏 丞相高欢)尝试观(观察)诸子意识,各使 治(整理)乱丝,帝(指北齐文宣帝,高欢之子高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比喻采用果断的措施,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8.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三国志蜀书》:“先主临薨(hang, :死)谓亮(诸葛亮)日:‘马误言过其实,不 :可大用,君其(一定要)察之!’”意为说话 :浮夸、脱离实际,这样的人是不可重用的。 

9.饮鸩(zhèn)止渴

《后汉书霍请传》:“譬犹疗(解除)饥于附子(中药名,有毒),止渴于鸡毒,未人肠胃,已绝咽喉。”鸿是传说中的毒鸟,以它的羽毛泡的酒叫鸽酒,有剧毒。意为喝毒酒来止口渴。比喻只顾目前,不顾后患。

1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言必信(守信用),行必果(果断,坚决),吭吭(keng,见解浅薄 而固执)然小人哉!”后用以指说话必须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

 

 

11.鸠(jiū)占鹊巢

《诗经召南鹊巢》:“维(语气助词, 无实际意义)鹊有巢,维鸿居之。”意为喜鹊的窝给斑鸡占去住了。原来比喻女子出嫁,住到夫家,后泛喻强占别人家园、位置或好处。

12.近水楼台先得月

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范 仲淹)镇(镇守)钱塘(即杭州一带),兵皆被荐,独(唯独)巡检(官名)苏麟(人名)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公即荐之。”

意为坐落在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好处。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傅玄《太子少傅溉》:“故近(靠近) 朱(朱砂,一种矿石,可做颜料)者赤,近墨者黑;声和(谐调)则响清(清越),形正则影直。”意为接近朱砂就染上红色,靠近墨就染上黑色。比喻环境会影响人的品格习性。 

14.身先士卒

《宋书檀道济传》:“率厉文武,身先士(古代战车上的兵叫“士”)卒(步兵),所向摧破。”

指将帅在作战中亲自带头,冲在前面。也作“躬先士卒”。 

1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贪图安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意为辛勤操劳、艰苦奋斗,可以成大业;贪图安逸、态情享乐,会招来亡身亡国之祸。

16.识时务者为俊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襄阳记》:“识时务(形势)者在乎(于)俊杰(杰出的人才)。此间自有卧龙、凤雏。”意为能认识形势、了解事物发展趋势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

17.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孔子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学生)不必(不一定) 不如师,师不必贤(才德高超)于(比)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学问和技能)有专攻(研究),如是而已(这样罢了)。”意为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才德。 

1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韩非子外储说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勉励)而饮之,知其人而已 (治好)己疾也;忠言拂(违背)于耳,而明主(英明的国君)听之,知其可致功(获得功业)也。”

意为好药对治病有利,但味道苦;忠诚的劝告于人有利,但难于人耳。 

19.君子之交淡如水

《庄子山木》:“君子之交(交往)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甜酒)。”意为君子之间的往来高雅、纯洁,就像清淡的水一般。多用作劝人交友之语。

2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成人之美(好事),不成人之恶(坏事)。小人反是(跟这个相反)。”意为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帮助别人成就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1‘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史记乐毅列传》:“臣闻古之君子交绝(友谊破裂)不出恶声(坏话)。”意为虽然反目了也不说一些难听的坏话。

22.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君子指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小人指见识短、地位低的人。姑息是指无原则的宽容。意为君子按道德标准去爱护人,而小人则只会一味宽容。

23.君子尚义,小人尚利

邵雍《义利吟》:“君子尚(推崇,追求)义,小人尚利,尚利则乱,尚义则治。” 意为品德高尚的人崇尚道义,鄙俗的人则追求私利。 

24.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朱熹《中 庸 集  注》:“故(所 以)君子之治人也,即(就)以其(那个)人之道(方法),还治(整治)其人之身。”意为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方法反过来对付那个人。

25.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十八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意为两国相邻,鸡叫声、狗吠声都能听见,却到死不相往来。多形容人或单位之间互不联系。

26.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淞苏轼《前赤壁赋》:“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尽,完)。”意为取不尽,用不完。形容非常丰富。 

27.取精用弘(hóng)

《左传昭公七年》:“蕞尔(zuì ēr,小的样子)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享受)物也弘(大)矣,其取精(精华)也多矣。”指从所拥有的最大的东西中享用最好的。也作 “取精用宏”。 

28.松柏后凋

《论语子罕》:“岁寒(寒冷的季候),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志士在艰苦的境况中能奋斗到底。 

29.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凭)君之贵,奉公(奉行公事)如法(按法令办事) 则上下平(对上对下一律平等),上下平则国强。”意为按照法律来执行公事,就应该对上对下一律平等。 

30.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枚乘《上书谏吴王》:“欲人不闻, 莫若(不如)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意为要想不让别人知道,除非自己不去做。形容干了坏事终究要败露。

 

31.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地名,借指曾做豫州枚的刘备)遁(逃走)逃至此。”比喻才能无处发挥或没有机会发挥。

32.其身正,不令而行。

《论语子路》:“子(孔子)日:‘其身正 (言行正当),不令(不发号令)而行(跟着行动);其身不正,虽(即使)令不从(听从)。’”意为在上位者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发号令,百姓也会跟着行动。现用以说明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群众才能跟随。

33.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苏轼《王仲义真赞叙》:“至于缓急之际,决大策,安大众,呼之则来,挥(挥手)之则散者,唯世臣(世代为官)巨室(世家大族)为能(可以)。”意为一召唤就来, 一挥手就去。指任意呼唤支配别人。含有指挥如意的意思。 

34.明珠弹雀

《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春秋时的诸侯)之珠,弹(掷)千初(指非常高,切:长度单位)之雀,世(世人)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意为用明珠当弹丸去射鸟雀。比喻得不偿失。 

35.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魏书吐谷浑传》:“单(单独的)者易折(折断),众则难摧(折断)。戮力(合力) 一心,然后社穆(国家)可固。”本义为孤零零的一支箭很容易折断,好多箭扎在一起就难以折断了。比喻人多心齐,势力雄厚。 

36.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祭仪》:“推(推广开去)而放 (推行,扩展)堵(之于)东海而准(正确), 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我国古代人认为中国四面都是海洋,因此用“四海”指全国各地,后又泛指全世界。意为无论运用到何处都是正确的。现在用以指直理具有普遍性。 

3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朱子语类<论语雍也>》:“佛家所谓放下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 即刻)成佛。”只要放下手里的屠刀,马上就可以成佛。原是佛教劝人改恶从善的话:后用以比喻停止作恶的人,也能很快变成好人。

38.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之

苏轼《范增论》:“物必先腐(腐烂, 败坏)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先有了猜疑)也,而后谗(诽谤的话)人(乘虚而入)之。”这是古人对事物变化的看法。东西总是自身先腐烂败坏,然后虫子才可以寄生。比喻内部先有弱点,而后才为外物所侵害。也可简作“物腐虫生”。

39.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往者(过去的事)不可谏(规劝),来者犹可追。”意为以往的错误无法挽回,但如能接受教训,今后弃旧图新,还来得及补救。 

40.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刘基《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 骑大马,醇醴(chún  lǐ 厅,美酒)而饫(yù,饱食)肥鲜(鲜美的食物)者,孰不巍巍乎(神态高昂)可畏(令人敬畏),赫赫(气势煊赫)乎可象(学样)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破棉絮)其中也哉!”意为外表如金玉般美好,里面则尽是破棉絮。比喻外表好而实质很糟糕的表里不一的人或物。

 

41.知人知面不知心

关汉卿《单鞭夺架(shuò))):“元吉云:‘哥也,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道无二心呵,他怎生背了刘武周投降了俺来?’”意为只知道一个人的外貌,而不知道他的内心。比喻人心险恶难测。

42.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子(孔子)曰:‘好学近乎(于)知(同“智”,智慧),力行(尽力实行)近乎仁,知耻(懂得羞耻)近乎勇。知斯 (这)三者,则知所以修身。’”意为知道羞耻,几乎就是勇敢的人。

43.知其不可而为之

《论语宪问》:“是(此)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同“欤”,语气词,吗)?”意为明知某件事不能做或做不了,依然去做。表示意志坚决。有时也表示倔辈固执。 

44.经一失:长一智。

冯梦龙《警世通言》:“吾辈切记, 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失误, 挫折)长一智耳。”意为受一次挫折,就长一分见识。 

45.项庄舞剑,意在沛(pèi)公。

《鸿门宴》:“张良至军门(营门)见樊哈。樊哈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甚(非常)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刘邦)也。’”项庄是项羽的堂弟,也是其部下武将。项庄舞剑的真正用意是要杀沛公。比喻表面上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其 实另有所图。 

46.树欲静而风不止

韩婴《韩诗外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奉养)而亲不待也。”意为树想静下来而风却不停地吹;子女一心想奉养父母,而父母却早逝,不能如愿以偿。现常用来比喻客观情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7.挂羊头,卖狗肉。

《晏 子春秋》:“球(如同)县(悬)牛首(头)于门,而卖马脯(肉)于内也。”比喻用好东西作幌子来推销劣等品。多指名实不符或言行不一。    

48.挟天子以令诸侯

《战国策秦策一》:“据九鼎(鼎,厨具工的宝器,象征国家社援),按图籍(掌握天下的图籍),挟(挟持)天子以令(向……发号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诸侯指帝王分封的列国统治者,也指割据称雄的军阀。意为挟持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号令诸侯。后比喻假借权威者的名义发号施令。

49.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持论, 立论)之有故(根据),其言之成理。”意为立论有根据,说得有理由。

50.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东晋王羲之《与人书》:“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临(面对着)池学书(书法), 池水尽黑。”意为面对池塘练习书法,因长期洗笔洗砚而把水都染黑了。用来赞誉刻苦学习的精神。

  

51.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希望得到)鱼,不如归家结网。”渊指深潭。意为在深潭边看着游鱼,希望能得到,还不如回家去编织鱼网。比喻空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有实际行动。

52.冒天下之大不韪(wěi)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不是,错误)而以伐人,其丧师(全军覆没) 也,不亦宜(应该)乎?”意为犯了天下最大的错误。现在多指公然不顾广大人民的反对,而顽固地干坏事。

 53.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庄子盗蹈》:“顺(顺从)吾意则生, 逆(违背)吾心则死。;意为顺从他就能够 生存、发展,违抗他就要灭亡。

54.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史记,孙子昊起列传》:“孙子日:‘臣既已受命为将(将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接受)。”’!指大将在外作战,对朝廷颁发的命令如觉不妥可以不执行。 

5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孟子告子上》:“恻隐(同情,怜悯) 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人,人皆有之。”意为怜悯之心人人都有。 

5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信(真实)言不美(华丽),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同“智”) 者不博,博者不知。”意为反映实质的语言不一定华丽,华丽的语言不一定反映实质。 

57.剑老无芒,人老无刚。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二回:“恒公虽然是个英主,却不道剑老无芒 (锋芒),人老无刚(刚烈)。”比喻老年体衰,已无刚烈之气,不中用了。

58.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引申为借鉴)。”意为牢记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59.姜桂之性,到老愈辣。

《宋史晏敦复传》:“吾终不为身计误国家,况吾姜(生姜)桂(肉桂)之性,到老愈辣,请勿言。”意为生姜和肉桂这两种药物的性味越老越辣。比喻人到老来更加刚强。 

60.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故远人(别国的人民)不服(顺服),则修(整治)文德以来(使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原意为招徕远方的人,并加以安抚。后来指已经来了,就安心于此。多用以形容安时应世的豁达态度。

  

61差之毫厘,谬(miù)以千里。

《礼记经解》:“易(《易经》)曰:‘君子慎(慎重)始(开始)。差(相差)若毫厘,谬 (差错)以千里。’”意为开头相差一点点: 发展下去,结果会相差很多。 

62.屋漏又遭连夜雨

高明《琵琶记伯喈jiē)思家》: “屋漏又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逆风)。”比喻苦上加苦,难上加难。在困难、 不幸的时候,偏偏又遇到更倒霉的事情。 

6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ī)

《史记李将军列传》:“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小路)。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意为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由于花果美好,自然吸引人们前来,在树下走出了小路。比喻为人真诚,自然能感动别人。也比喻只要自己行为高尚,用不着自我宣扬,自然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景仰。 

64.桃李满天下

《资治通鉴唐纪》:“或(有人)谓仁杰 (狄仁杰,唐代政治家)曰:‘天下桃李(桃树和李树,比喻所引荐、培育的优秀人才),悉在公(您)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后特指教师培育大量的学生,遍布各地。

65.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巨有托其妻子于其友(把他的妻和子女托付给朋友)而之(到)楚游者。比其反(等到他回来。反,同“返”)也,则冻馁其妻子(使他的妻和子女受冻挨饿),则如之何(对他怎么办)?’王曰:“弃(抛弃,此指绝交)之。”曰:‘士师(司法官员)不能治士(管好手下的人),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把他撤职)。’曰:‘四境之内(全国)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别的内容)。”意为左看看、右看看,避开正题,说到别的事情上去。形容没法回答问题,想支吾过去。 

66.炉火灰深到晓温

陆游《晓坐》诗:“瓶花力尽无风堕 (落),炉火灰深到晓(天亮)温。”意为炉中木炭烧了一夜,灰积得很厚,火没有了,却尚有余温。现常用来形容人的潜力深厚, 虽然备受折磨,却依然生机无限。 

67.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诗。奇文:绝妙的文章。意为绝妙的文章一起来欣赏;发现疑问或不足,相互来研究分析。形容文友相聚,彼此切磋琢磨的乐趣。现常反其义而用,指将奇谈怪论的文章公之于众,让大家来分析批判,提示其荒谬之处。 

68.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诗。形容作诗时殚思苦虑。后用来赞赏写作者绞尽脑汁、苦思熟虑的认真态度。也形容文思不畅,好词佳句不易写成。 

69.一波才动万波随

船子和尚《颂钓者》诗:“千尺丝纶 (钓丝)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意为垂钓者的钓丝掀动一波而牵动了很多波纹。 后形容人的思绪像水波一样容易被牵动。 也指文思涌现,浮想联翩。还比喻跟风者纷纷行动。 

70.一语天然万古新

 元元好问《论诗三十首》诗之一:“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评说晋朝诗人陶渊明的诗:诗句自然,佳语天新,读来清新。后用以赞许一个人的作品:真实自然而有新意。也比喻说出了一个好主意。

 

 7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意为沉船的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而过,枯树前面有无数的绿树迎春。现比喻进步的、新生的事物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也比喻接受前人的失误或教训而健康发展。

 72.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宋杨万里《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诗。陟(zhì):升。意为一步步登高,一级级上升,一次次回头看,我登得高了,可那山比我更高。可用以形容一个人的学识高深渊博。也可表示学无止境。

 73.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清・龚自珍《投宋于庭翔凤》诗。意为: 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你向我握一握手,使我的衣袖上三年后仍有余香。表示对人的敬仰尊重。后形容幸运逢得知己。也形容难得的宠遇,让人受宠若惊,令人欣喜。

74.毁省不干其守.饥寒不累其心

欧阳修《送秘书丞宋君归太学序》。毁誉:别人说好说坏。干:干扰。守:操守。累:劳累,疲累。意为别人说好说坏不能干扰他的操守,饥饿寒冷不能动摇他的心志。形容矢志不渝,不受外物的干扰。

75.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左传襄公十年》。众怒:众人的愤怒。犯:触犯。专欲:专权的欲望。意为众人的愤怒不能触犯,专权的欲望不会成功。

 76.富贵必从勤苦得

 唐杜甫《柏学士茅屋》诗:“富(钱财)贵(地位)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  书。”意为钱财和地位只有靠勤劳刻苦才能得到。表示人必须要有勤劳刻苦的品德。

 77.蜗牛角上争何事

 唐白居易《对酒》诗:“蜗牛角上(指狭小的空间)争何事?石火光中(指短促的时间)寄此身。”意为人活在世上好像生活在狭窄的蜗牛角上,还有什么可争的呢?表示为人不必斤斤计较。 

78.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韦侍御黄裳二首》诗其一。慎:谨慎,当心。意为希望你成为高大的青松,当心不要做桃李。表示要像青松一样坚贞不屈,不要如桃李那样软弱,经不起挫折。 

79.心如明镜台

 唐神秀《神秀偈》:“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意为人心犹如一块明亮的镜台。形容人的心地纯净,襟怀坦白。 

 80.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南朝陈后主《戏赠陈应》诗。意为这个地方不肯收留,自然还有其他愿意收留人的地方。表示虽然在某处失意,仍然可在其他地方谋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