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上海书展·书人书事 | 宋雪君:外公丰子恺为我画“百日画”

 xiake172 2017-08-30

“宋雪君、丰子恺外孙”,退休前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计算机的宋雪君递给记者的名片上,最醒目的是左侧一张小画。那是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带着尖尖的帽子,画上题写着“雪君初到西湖·1948年5月”。“我是1948年2月生的,这幅画可以说是我的一张百日照,但它不是照相馆拍的,而是外公为我画的。”

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病逝,距今已有42年。作为游艺于美术、文学、教育、音乐、翻译、宗教多个领域的文人艺术家,丰子恺不仅多才多艺,会谈钢琴,作漫画,写随笔,他的个性更是率真、坦荡,有着艺术家的风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一生,有诗意,有谐趣,与粗劣的现实始终维持着适当的距离,而他的画、他的文、他的家庭与社交生活,正如他的人一样,极家常,极朴实,却充满了人情味儿。

今年书展上,上海文化出版社推出《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家庭影像、随笔、漫画精选集》,该书由丰子恺幼女丰一吟授权,收录了《忆儿时》《私塾生活》《两个?》《给我的孩子们》等30余篇经典散文,加上近百幅童趣漫画,以及首次公开发表的丰子恺与家人的私人影像90余幅。

“关于丰子恺的著作已经很多,他的个人旧照,在过往的不同版本中也时有所见,但丰子恺家庭及儿女的影像则较少集中曝光。”该书责编赵光敏说,“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浓缩了丰子恺一生的笔墨精华,丰子恺爱孩子、画孩子、写孩子,将他的家庭照片与散文、漫画进行专题对读,有些照片与漫画是完全对应的,十足有趣。”

“外公真正是个非常平常的人,看轻功名,他为三轮车夫签名,但不愿为权贵画画。家庭与儿童是他最常画的模特儿。”宋雪君记得,儿时的节假日、寒暑假都在外公以“日月楼”命名的家里度过,“那时物资紧缺,外公会给我们买糕点糖果,自然是我们欢喜的,但顶顶欢喜的,是他给我们买的书。”宋雪君至今记得,有一回在襄阳公园门口的书亭子里,他为了找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让外公等了好久,“他不着急,等在外头,只说。‘小冰(我的小名)慢慢看’,等我选好,就帮我付钱。糕点糖果一下子就吃完了,外公买的书可以看好几个月。”宋雪君说,爱看书是外公留下的家风,“听母亲说,即使在最艰苦的逃难途中,不论舟车劳顿,从不间断。有时甚至在防空洞躲警报时,外公也在教大家念书。”

多年来,从丰子恺身上,丰家后辈们习得的更多的是“勤学苦练”、疏旷放达的心境和淡泊名利的品性。“盛年不常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在一张题为“一吟十二岁画像”的小画上,丰子恺抄录了陶渊明的这首诗。“如果说我有什么座右铭,就是这几句外公喜欢的诗。”宋雪君说。

“日月楼中日月长”,在上海旧居居住的21年间,丰子恺写下这样的句子,“这里头寄托着外公的生活情思,也是祈愿太平盛世长长久久。他写过《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他说,孩子的真诚、坦率是人间最宝贵的东西。”

“丰子恺生于乱世,长于乱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童心,何其难得。”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姜逸青说,《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家庭影像、随笔、漫画精选集》既是向丰子恺致敬,同时也切中当下的社会主潮,回到丰子恺,让大众认识和了解以丰子恺为代表的老艺术家作品中的传统文化,了解他的家庭观、艺术观,“久而久之,影响今天人们的生活观念和价值取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