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中国保险业发展黄金机遇期的判断

 道a68slrgj 2017-08-30


首先,“十三五”期间的五年将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最大的黄金机遇期。过去三年,是中国保险业在世界排名上创造奇迹的三年,即便是在后面遥遥追赶我们的印度,将来创造这个奇迹的概率也不大。这三年保费总规模全球排名从第四名、第三名到迫近第二名,持续高位提升。在全国主要行业中,保险业几乎是唯一所有官方和非官方都预测能在十三五期间实现翻番的行业。


这种巨变是历史难得的机遇,主要有三方面条件


第一人口老龄化。预期在2030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占总人口17%,但人口老龄化不等于有钱,中国真正经济实力雄厚的人是60后,是享受了改革开放成果的最好的一代。这批人变老带来了对养老、健康等保险的旺盛需求。


第二国内经济中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居民存量财富水平高涨、购买力上升,有一定的余量财富。


第三可预见的个人财富向保险资产转移,促进了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个人财富开始考虑拿出一部分,向健康、养老等保险领域转移,这是近两三年开始爆发式增长的最重要支撑原因。

其次,“十三五”期间的五年也将是中国保险业发展历史上最后的黄金期。这种高速增长最大能持续多久?个人认为,无论从绝对量还是增速这两个维度来看,很可能就是未来五年。


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第一,推动保费增长的动力在减弱。有三点因素:一,针对寿险,保费增长主要来源于存量财富的释放和转移,后续增量财富支持较小。二,针对产险,每年2000多万辆的增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国家单年卖出车辆数的最高峰,据预测今年和明年基本不会再高速上涨,而且增量占存量的比例大幅下降,新车增长进入后成熟期,后劲不足。因此产险业在2012年到2015年之间发展好于寿险,但是2015年以后,产险业进入秋天甚至可能是冬天。三,针对销售,特殊经济形态下催生的保险队伍爆发性增长后劲缺乏土壤。这两年保险代理人队伍呈爆发式增长,去年保守统计在册寿险营销员570万,加产险700万,是两年前的两倍多,达到了已城镇化的人口1%。如果算曾经在册的营销员,中国城镇化7亿人口中接近5%到7%的人都做过保险代理人,这个数据极其可怕,也几乎达到了人类历史上在这方面增长的极限。队伍的爆发式成长,不仅因为监管机构取消考试资格,更重要的背后原因是中国实体经济的下滑造成的隐性失业的助推。


第二,保险业发展相对经济增长存在滞后性,保险业再次进入高速增长阶段需要更长时间。保险业尤其是寿险对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概念特别强,中国GDP在2010年即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现在超出日本一倍还多,但是中国直到2016年保费规模才勉强接近日本,预计2017年全面超越日本,而且这个成绩还依赖于这两年的大跃进,按原来正常预测起码到2018底。因此保险业的发展和GDP的发展并不同步,保险业不是靠增量而是靠存量支撑的。中国GDP离美国还有一定的距离,现在四千亿美元左右的保费规模离美国的一万两千多亿美元还差很远。因此,在我们的职业生涯内,中国保险业超美国概率不大,超日本是必然的。


美妙的行业前景和金融属性的巨大吸引力会持续吸引新鲜资本的流入,预计十三五期间保险仍然是一个整体资本净流入行业。金融行业高于一般行业的盈利性能够提供更高的股东回报,从统计数据看,2015与2016年,金融业(银行、证券、保险)利润在全社会行业利润的占比超过80%。因此大量行业背景丰富的社会资本正积极谋求以各种方法参与保险公司经营,2012至2015三年间有超过2000多亿人民币流入保险行业,其中寿险实收资本1500多亿,产险实收资本800亿左右。很少有一个行业在过去几年,还能吸引到这么大程度的资本流入。

即使现在金融业面临严监管环境,仍会整体上在政策层面长期利好保险行业,除了保险具有社会保障补充的天然属性外,还有一个原因,保险具有政府急需的长线投资主力的国际定位


保险资产是国际资本市场长期的主力资金来源,美国保险机构持有近一半的10年期以上国债。以被保险人30岁为例,保障型产品期限可在30-50年左右,负债现金流久期可达12-25年左右,因此保险资金十分适合配置长期资产。这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再加上给予的养老和健康的想象空间,政府一定希望保险行业做的更大、更好。

针对这次存量释放、后无来者的中国保险业黄金机遇期,个人有两个判断:


判断一:黄金机遇期可能更多的属于寿险而非产险

2012至2016年的中国保险市场,寿险呈现保源和渠道双爆发的成长态势,保费复合增长率超过20%;而产险由于与GDP密切相关,发展趋缓,复合增长率不足15%,低于寿险。当然,国际保险市场并不一定如此,以美国为例,2015年寿险市场规模约5000多亿美元,而产险市场规模约7000多亿美元。

这种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原因

原因一,从全球规律来看,保险在产业发展上与国家经济发展相比呈现出典型的“发展滞后性”,是一个跨周期行业,寿险尤为明显。

原因二,寿险的增长宏观上来自于居民把用于储蓄养老和医疗的钱部分转移到保险中发挥同样作用,微观上来自于代理人数量从2015年开始的快速增长。

原因三,产险就其特性而言,与经济增速和质量关系更密切。一方面中国车险占产险保费收入比重达七八成,美国车险仅占四成,新车增速和新车占存量的比例决定了车险增速会受限;另一方面非车险的大部分险种都与基建、房产、经贸等行业有关,2012至2016年GDP增速放缓,财产险保费收入增速也放缓。


判断二:黄金机遇期可能更多的属于大公司而非中小公司

首先,对于寿险来说,马太效应日益彰显。从代理人数量看,2016年比2012年增加了300多万人,七家大型公司保险代理人的增量占到其中将近90%,与中小型公司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从保费规模看,2016年比2012年增加了11000多亿人民币,七家大型公司保费增长数占到其中约40%,如果从价值意义角度看,大公司占据的优势还更明显。


其次,对于产险来说,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方面,市场集中度水平比起寿险更严重车险方面,小公司普遍承保全面亏损,在成本最高、质量最差的渠道和客户上抢份额,承受着大公司难以想象的低质高价竞争。非车方面,利润最丰厚的险种基本被大公司垄断,小公司除依靠股东资源获取业务外,整体业务数量和质量均处于劣势。2016年上半年财险行业净利润将近300亿,人保、平安和安邦三家利润合计超过230亿,占行业总利润将近八成,市场的高垄断程度全世界都较为罕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