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人一张经典碟—尼古拉·盖达·《全能的男高音》

 轻风无意 2017-08-31
一人一张经典碟——尼古拉·盖达·《全能的男高音》
专辑名称:全能的男高音——尼古拉·盖达 
专辑艺人:尼古拉·盖达(Nicolai Gedda)
唱片公司:Orfeo
发行时间:2017年03月10日
专辑语种:古典专辑

    尼古拉·盖达是谁?或许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太熟悉他了。也难怪,自从“三大男高音”被媒体炒的大热之后,这歌仨似乎成了男高音的代言人,好像这世上只有这三大男高音一样。媒体有时是颇为可恶的,为了利益,它被某些大公司所控制,为他们制造神话,推销旗下的艺人,而对那些有才华却没有背景的艺术家视而不见。它既为有些人畅通了星途,成了熠熠生辉的明星,同时也无形中遮蔽了其他的同行。
    当然,对资深的乐迷来说,所谓的“三大男高音”只是一个宣传的由头,赚钱的把戏,真把它当回事,那你失去的就太多了。不要说同时代还有许多杰出的声乐家能和“三高”比,老一辈的如莫纳科、马里奥·兰扎、斯苔芳诺、科莱里、贝尔贡济、比约林、尼古拉·盖达等,哪一个不能和“三高”比,甚至超过他们。
    我最早听到尼古拉·盖达的演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和80年代初。当时电台还很少播放帕瓦罗蒂,多明戈的演唱,而是大量播放五六十年代,黄金一代男高音的唱片,记得放得最多的是马里奥·兰扎和斯苔芳诺。现在想想,估计当年电台资料库里,帕瓦罗蒂等人唱片还不多的缘故。而尼古拉·盖达正是在这一时期在电台听到的,这也是我第一批接触当今男高音的开始。
    作为当时世界十大男高音之一,尼古拉·盖达的名字多少有些被他的同胞比约林所遮蔽。从声音上来说,盖达嗓音不大,也不及比约林有特色,容易被人记忆。这正如马里奥·兰扎、帕瓦罗蒂那样,由于天赋嗓子的特殊性,使他们一开口就能被人牢牢的记住。这种与生俱来的音色上的区别,确实也是一种优势,不能否认的是“三高”也具备这种明显异于别人的音色特征。你有时会分不清阿兰尼亚和瓦尔加斯的区别,但卡雷拉斯你一听就知道,更不用提帕瓦罗蒂了。
    尼古拉·盖达于1925年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俄罗斯人,母亲是瑞典人。而盖达演唱的天赋遗传自父母,他的父亲曾经是哥萨克民间合唱团的歌手,这是一个水平相当高的合唱团,出过不少唱片。他的父亲后来定居瑞典,并在教堂的合唱团担任指挥。盖达的母亲虽然在银行工作,但也是一个不错的业余歌唱家,盖达早期的音乐教育显然来自良好的家庭氛围。他五岁便开始学习钢琴,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盖达的天赋,便是他具有“绝对音高”的听觉,这种能力使他比一般人更具有对声音的灵敏度。
    盖达二十多岁时,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随男高音歌唱家奥尔曼学习的时候,便已崭露头角,被认为是继比约林之后,瑞典最出色的抒情男高音。果然,在1950年,他25岁的时候,便在尼尔森声乐比赛中获奖,从此启开了他职业歌唱家的道路。
    盖达真正的成名作是在1952年,他首次在斯德哥尔摩皇家剧院,登台演唱法国作曲家亚当的歌剧《隆瑞莫的驿车夫》,使他一举成名。机会重于来了,当时在剧院听他演唱的EMI唱片公司的制作人莱格(女高音施瓦茨科甫的丈夫)被他演唱所打动,即刻邀请盖达担任莫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格杜诺夫》中狄米德利一角,并与次年在巴黎同著名男低音克里斯多夫一起录制了这部歌剧的唱片。这是一张有名的录音,在剧中,克里斯多夫一人身兼三个角色,而盖达第一次出道就和歌剧界的大佬同台竞技,其幸运自然是无需多言的。
    人的一生,才华很重要,但有时机会更重要。我们从舒伯特、尼采、梵高、卡夫卡等人身上都能发现这种例子,才华盖世,但因缺少重量级伯乐的欣赏和引荐,一生默默无闻。而帕瓦罗蒂、卡雷拉斯正是遇到了琼·萨瑟兰、卡巴耶这种重量级大师的提携,使得他们人生的道路顺利而通畅。盖达也是,在录制完了《鲍里斯·格杜诺夫》以后,他又被卡拉扬邀请去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唱奥尔夫的歌剧《特里奥菲》。可以说,在盖达比赛获奖后,完成了人生重要的三级跳,他已被当世一流的音乐制作人、指挥家看中,接下来,他只要完成一张张演出合同就行了。
    接下来的几年,盖达在巴黎歌剧院、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等世界一流的歌剧舞台,先后演出了韦伯的《奥伯龙》、威尔第的《弄臣》、古诺的《米蕾叶》、格鲁克的《奥菲欧与犹丽迪希》等歌剧,并录制了,约翰·施特劳斯的《蝙蝠》、雷哈尔的《风流寡妇》、巴赫的《b小调弥撒》等作品,逐步扩展了他的职业演出生涯,并开始取得广泛的声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盖达于1957年,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演出了古诺的歌剧《浮士德》,让他开始挤入当今一流歌唱大师的行列。盖达漂亮而轻柔的音色,高雅的格调和控制自如的弱音演唱技巧,受到了同行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在这个演出季里,盖达还演出了《唐璜》、《霍夫曼的故事》、《叶甫盖尼·奥涅金》等。特别是卡拉斯尝试唱次女高音的卡门时,邀请了盖达出演剧中的唐·何塞,两人的合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歌剧也由EMI公司录成唱片发行,是《卡门》众多录音中,最为经典的历史录音之一。
    盖达的演出及录音举不胜举,他共留下了100多种唱片,除了歌剧之外,还有民歌,宗教歌曲和艺术歌曲,种类繁多,不胜枚举。而涉及的领域这么广泛,曲目如此庞大而丰富,正是一个声乐大师所必不可少的素养。声乐大师费舍尔·迪斯考一生共演唱过三千多首声乐作品,数量之多,令人咂舌。而现在的声乐演员,唱了几部歌剧,或者仅仅是唱了几首歌曲,就迫不及待的炒作,跑码头捞钱。相比之下,我们只能感叹时代变了!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尼古拉·盖达的演唱风格。
    Nicolai Gedda1925 年7 月11 日 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俄罗斯人,他母亲是瑞典人。在他尚未出生时,他父亲曾是哥萨克民间合唱团成员。这个合唱团专以演唱俄罗斯和哥萨克民歌为主,水平相当高。他们经常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并灌制了大量唱片。盖达的父亲后来定居瑞典并在教堂担任合唱指挥。盖达在这样一个音乐家庭里受到了良好的音乐熏陶,幼年时即在莱比锡学习声乐。 1948 年他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学院师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奥尔曼,奥尔曼认为盖达是毕约林之后最出色的抒情男高音。1950 年他在尼尔森声乐比赛中获奖。1952 年首次登台演出亚当的歌剧《隆瑞莫的释车夫》,他的歌唱打动了指挥多布伦和EMI 唱片公司的莱格,让他担任《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狄米德利一角,并于 1953 年在巴黎同著名男低音克里斯朵夫一起录制了这部歌剧的唱片。同年,盖达应卡拉扬邀请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唱了奥尔夫的歌剧《特里奥菲》中的唐·奥塔维欧。1954 年,盖达先后在巴黎歌剧院和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演唱了雷赫曼的《奥伯龙》中的胡昂和威尔弟的《弄臣》中的曼图亚公爵,随后又演唱了浮士德、塔米诺等一系列歌剧角色。
    1955年在普罗旺斯音乐节上,盖达演唱了公米雷叶》中的维辛特和贝尔蒙特,以及格鲁克的《奥菲欧》中的男高音主角。从1956 年到1957 年间,盖达录制了大量歌剧唱片,均获佳评。他在约翰· 斯特劳斯的辉煌歌剧《蝙蝠》、雷哈尔的轻歌剧《风流寡妇》 、巴赫的《 b 小调弥撒》等曲目的演唱中,其乐句处理和旋律表述都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
    盖达在声音上属于抒情男高音,嗓音圆润细腻,清澈甜美,尤其是他的声音控制技巧极其完美,现在男高音那种扯开嗓子大喊大叫的现象,在盖达身上是很难发现的。盖达也不属于斯基帕、吉利、塔里亚维尼那种甘甜,多用半声唱法,偏于柔弱的男高音,他的演唱介于斯苔芳诺和吉利他们之间,既没有强烈的戏剧性,也不阴性柔弱,他是那种自然而舒展的男高音,从某种方面说,和德国男高音文德利希有些类似,又不尽相同。他唱莫扎特的《魔笛》中的塔米诺王子,那种轻巧,连贯能体现出盖达嗓子的精细,顺滑和清风吹拂般的抒情性。
    盖达演唱的最有名的歌剧,就是古诺的《浮士德》了,他是公认的浮士德最佳演绎者。评论界一般都认为,盖达演唱的《浮士德》,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他的清晰、准确和一口标准的法语。他没有科莱里的那种标准的意大利式的戏剧化,也没有阿莱扎的那种深沉,他表达出的是一个法国人的那种舒适、优雅,似乎在人生的暮年仍然在追求,玩味着人生的兴趣,而他对角色所表达出来的准确,让人无可挑剔。他和安吉利斯、克里斯托弗一起合作,由比利时指挥家克路易坦指挥,共录制了二次《浮士德》,这是所有《浮士德》的录音中最经典的唱片,盖达在其中抒情性的演唱,可谓是淋漓尽致,其权威性的地位,至今也无可动摇。
    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大多都具备多方面的修养。费舍尔·迪斯考除了专业外,还是个哲学家、画家,人文修养在同行中可谓翘楚。现在最优秀的德奥艺术歌曲演唱家波斯特里奇,还是剑桥大学历史系博士,牛津大学哲学系博士,这在同行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尼古拉·盖达也一样,他通晓俄、德、意、法等十国语言。可以说,就是个欧洲语言通,这使他唱各个不同国家的歌曲游刃有余,毫不费力。而音乐界有名的语言天才,墨西哥小提琴大师谢林,也不过精通七国语言。和盖达一比,也得甘拜下风了。
    像盖达这样修养丰富,曲目繁多,几乎所有抒情乐曲都难不倒他的声乐大师,现在恐怕难以再出现了。时代的变化,使得古典音乐的市场变得越来越狭窄,懂行的听众越来越少。在无形中,也会使艺术家急功近利,不求上进了,毕竟填饱肚子是第一选择。再说,也犯不着为外行多费什么力气,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