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庐若家 提起民宿,似乎已经成了套路,但凡开了民宿,讲些故事,讲些山水、云海与空气。 卓庐不靠山,也没有推开大门就让你“哇~”的云海;有的只是用心准备好的东西,已经用心经营的民宿,这些才是我想和你分享的。 幸运版安迪:我的民宿一定要有四合院 卓庐若家的主人项颖颖,原本在金融行业供职,拿着几十万的年薪,大家都叫她“幸运版的安迪”,但她却想做无所顾忌,为理想而活的曲筱绡,于是跨界做起了民宿女主人。 2008年,项颖颖去丽江旅行,住进一家当地人开的四合院客栈。和主人聊聊天,晒晒太阳,时光在这里似乎过得特别慢。如果有一家自己的民宿,那该有多棒!而且我的民宿一定要有四合院! 回来之后做民宿的想法一直没有断过,2010年起,每年她都会花上大半年的工资,一到休息日就会飞到全国各地考察和体验特色客栈。 一次出差到界首,这个从旧时走来的古村,有一条保存完整的古驿道,白墙黑瓦的牌匾绵延至村内;斑驳的邮票厅内,似乎还能听到古时捷报传来的声音;泥木结构的“一亩居”内,雕花石板墙角还坐着絮叨家常的老人…… 青石板的弄堂弯弯曲曲,一路走走停停,最后驻足在一处名为“卓庐”的房子前。 这幢民国时期所建的老宅,是当时一位东渡日本的学者学成归来,打造的一所恭祝父亲七十大寿的贺礼。 主人对这间宅子寄予厚望,祝福住在里面的人或德行卓越,或功名卓著,因此而取名为“卓庐”。 无颠覆 不涅槃 “县里其实一直在默默帮助我,一方面要求严格,要重修的地方必须100%执行,一方面又帮我请到了王维仁教授和他的设计团队,大咖元素的注入,让大家看到卓庐的精益变革。” 于项颖颖和卓庐来说,都是无颠覆,不涅槃! 《卓庐记》:谁复知缔造之艰难 《卓庐记》中记载着:“始事于乙丑年(1925)之十月,期间或作或辍,至丁卯(1927)之冬而毕工,为时已历三载。所需木石砖瓦工匠之费以千计,自笑频年蝇头之积蓄,几等于孤注一掷矣。因思人类之生,三十年为一世,阅世之后,耳所不闻,目不及覩视为固有而居之,谁复知缔造之艰难而保守之当尽力乎!” 从卓庐的选址,到后来的推翻重建,项颖颖和第一任主人的经历是如此相似。“就如同卓庐主人书里说的,我也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卓庐缔造的艰难,也没有人会比我更珍惜它。” 后院深深 庭前水潺潺 “晨兴试验池塘水,恰与空阶一样平”——《夜雨》 从卓庐若家推门而进,有一处庭前水,在阳光照耀下,碧波荡漾,晚上水印在墙上,波光粼粼...... 其实主人书里有做了一首诗,其中最后两句“晨兴试验池塘水,恰与空阶一样平”。就是把庭前水放的和空阶一样平,但是苦于当时的防漏技术有限,做起来到下午水就漏光了,而王维仁教授的设计,是为了帮主人实现这个愿望。 《赤溪存草》中有一篇《卓庐阶前杂树》:“夭桃文杏间棠梨,郁郁葱葱一色齐。春到花枝穿槛出,夏来果实压檐低。”于是,设计师在后院种上桃李杏树,布上石头象征松阳各处名山,推开窗,每个房间都有不同的景;原来用于建泳池的地方,改成了曲径通幽的小院。 斜阳下小楼,微雨燕双飞 原木的框架结构与枯木的装饰,像不朽的岁月,记录着质朴却不变的情感,将老房子的古朴留住。 卓庐一共有8间房,房间名取自赤溪八景:狮岩石室、寿山岚翠、清溪晚渡、风亭远眺、桃源春涨、净庵夜月、麦陇饷耕、荷塘清暑....... 庭院房--风亭远眺 亲子房--净庵月夜 禅意套房--寿山岚翠 卓庐若家的咖啡吧,不光是咖啡好喝,咖啡吧也非常美,推门而进,是一面扇子做的屏风,枯木搭配原木建筑,让每一寸空间都有流入自然。 卓庐若家在设计上注重中式的庭院意境,宅间的四合院天井,餐厅是半开放空间,使得卓庐在空间上有着浓厚的中式美意。 “斜阳下小楼,微雨燕双飞”,主人将这两句诗裱在禅意套房内。生活在都市,难免匆匆忙忙,凌乱了节奏与步伐,不妨来卓庐若家,寻觅一处幽静之所,做一个从容不迫、远离功名浮躁的闲逸之人! 卓庐若家地址: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赤寿乡界首村162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