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管齐下疏通岭南血脉 广东再加码污水处理

 企鹅小星星 2017-08-31

    如果把治水看作一场持久战,今日广东治水已从防御、相持阶段转入反攻、攻坚阶段,必须在重点流域河段整治中有所突破,以增强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由此,2016年作为实施《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第一年,为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广东环保厅日前正式印发《2016年广东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岭南多水乡,水是广东的血脉,也是广东环保的重中之重。从上世纪90年代末的《碧水工程计划》实施到2002年开始的八年珠江综合整治,再到如今的《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实施以及全面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广东治水一直在努力。

    如果把治水看作一场持久战,今日广东治水已从防御、相持阶段转入反攻、攻坚阶段,必须在重点流域河段整治中有所突破,必须抓出一批实实在在的环境治理成果,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2016年初印发的《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广东治水各阶段目标。其中,2020年珠三角区域消除劣V类水体,全省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地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III类。

    南粤治水在攻坚,全省人民在期盼。由省委书记挂帅的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即将召开第一次会议,全面开启广东治水攻坚大幕。这将是一场重塑自然、再造江河的攻坚战,一场投入巨大、牵涉面甚广的攻坚战,一场观念转变、执政思维变革的攻坚战,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攻坚战……

    【技术篇】“开门治水”剑指黑臭水体

    臭水体如何治理?污水处理新技术如何运用到治水中?日前,广州市水务部门召开广州市污水处理技术交流会,试图探讨一种或几种适应不同条件的稳定、低耗、耐冲击,同时又便于维护的污水处理技术手段来消除黑臭水体。

    据了解,城市污水处理市场总量超过万亿。可以说,城市污水处理是一个极为巨大的产业,也是一个新兴的爆发性的产业。伴随国家城镇化建设,城市污水处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是今后持续性的任务。

    据广州市水务部门介绍,水环境治理工作将深化“开门治水、全民参与”,进一步提升治水规划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广州市水务局局长龚海杰表示,近年来,国家、省、市越来越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市民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也越来越高。他指出,“目前,广州市河涌水质参差不齐,建成区内河涌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污水治理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非常艰巨。同时,整治后的河涌水质很不稳定,边界条件变化经常会引起水质反弹。治水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想要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杜挺也建议,建设海绵城市,要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截污、分散及集中治理相结合,河涌原位补水等措施,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可以多用PPP模式撬动社会资金,减轻财政压力,全面推进广州的污水治理工作。

    还有专家认为黑臭水体的治理要综合施策,打出“组合拳”。应从全流域的理念出发,摸清楚河涌流域的污染源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统筹开展黑臭水体的治理。黑臭水体的治理牵涉众多内容,应该建立长效的治理机制,可以和海绵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同时还应当综合管网建设、污水处理、污泥处置等。

    【政策篇】革新跨界生态补偿制

    汀江、石窟河(中山河)跨省界断面达Ⅲ类水质,象洞溪水质明显好转……在环保部门7月组织的水质检测中,汀江出省水质状况良好,客家母亲河汀江正将一江清水从福建源源不断送向下游的广东。

    发源于闽西的汀江全长300多公里,是福建第四大河流,也是福建流入广东的最大河流。而韩江是粤东地区第一大河流,担负汕头、梅州、潮州和揭阳市1000多万人生产、生活供水的重任,因此上游汀江水质直接关系到下游1000多万人的用水安全。

    为更好保护水环境,2016年3月,财政部、环保部在龙岩联合召开部分省份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工作推进会,福建与广东签署汀江-韩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协议。按协议,两省每年各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资金;中央财政依据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确定奖励资金,拨付给流域上游省份。

    与以往相关协议不同,汀江—韩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采用双指标考核,既考核污染物浓度,又考核水质达标率。同时,实行“双向补偿”原则,即以双方确定的水质监测数据作为考核依据,当上游来水水质稳定达标或改善时,由下游拨付资金补偿上游;反之,若上游水质恶化,则由上游赔偿下游,上下游两省共同推进跨省界水体综合整治。若河流断面未完全达到年度考核目标的,将按达标河流来水量比例和不达标河流来水量比例计算补偿金额。

    在这过程中,项目成为汀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点和有力支撑。2016-2017年,龙岩计划实施重点整治项目31个,总投资20.1亿元,其中,2016年计划投资9.21亿元,2017年计划投资10.87亿元,优先做好棉花滩库区水葫芦整治,象洞溪、中山河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项目。

    【模式篇】破局农村治水“最后一公里”

    继2015年首批乡镇级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在粤东顺利破冰后,广东首个整县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近日落地郁南。来自广东省政府采购中心的公开消息称,该项目已完成采购,将于21日签约,2016年9月可望动工,预计2018年投入运营。备受关注的是,该项目首次将全县903个村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纳入,突破了以往因为收益偏低,社会资本不愿深入到基层村级“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像珠三角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靠自身财力就可以解决镇村的污染治理问题,或者建一个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利润有保障。但粤东西北地区本身财力有限,农村污水处理源多而分散,规模小,而且目前向村民征收污水处理费还难以广泛推开。这些都增加了引入社会资本的难度。”

    难题如何破解?项目采用了多项创新设计。“对项目进行整县捆绑,扩大项目规模,创新性地提出项目“整体打包”、“城镇与农村”、“建设与运营”、“终端与管网”等4个捆绑模式。整县生活污水处理捆绑PPP项目总投资约5.02亿元。”陈枢说。

    此外,项目还降低不确定性风险,保证社会资本的合理回报。“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使用者付费,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政府承担全部直接付费责任”。最后,项目除了污水处理领域外,还增加“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内容,增强项目的示范效应。在该项目中,挑选15条中心村进行人居环境综合提升设计建设,社会资本要挖掘各村有价值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优势资源或以现代农业经营为题材,按“一村一策一景”原则建设。

    提出2016年治水“小目标”

    众所周知,2016年是实施《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广东“水十条”)的第一年,为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广东治水再加码。经省政府同意,广东环保厅正式印发《2016年广东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简称《方案》)。

    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编制该《方案》是为贯彻落实国家“水十条”和广东“水十条”提出的“逐年确定分流域、分区域、分行业的重点任务和年度目标”,深入推进我省水污染防治工作,确保按期完成水污染防治年度目标。

    《方案》共列出七大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强饮用水源保护、节约保护水资源、强化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在重点任务中位居首位。《方案》提出,2016年底前,各地级以上市要依法取缔全部不符合国家或地方产业政策的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十小”生产项目,并建立长效机制防止“回潮”。制定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十大重点行业专项治理方案,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并实施清洁化改造。

    “也就是说,上述十大重点行业的项目要新建、改建或者扩建,必须要在已有项目上减排同等的污染物排放量,甚至加倍减排。2016年上半年,全省已清理取缔489家‘十小’企业。”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说。

    《方案》还要求各地市要对城市建成区内现有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印染、原料药制造、化工、电镀等污染较重的企业进行排查并制定搬迁改造或依法关闭计划。2016年底前,珠三角区域工业集聚区未完成设施建设或污水处理设施出水不达标的,一律暂停审批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项目。

责任编辑:刘青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