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庞统,三国谋士的一个特例,他出场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他才是三国局面彻底形成的推手。
投奔刘备仅仅三年,就从耒阳一名小吏成为和诸葛亮地位相等的军事中郎将,他是怎样实现的?
为何这位刘备炙手可热的红人,惨死在落凤坡流矢乱箭之中,难道只是历史的巧合与命运的捉弄?
历史君今天就带领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寻这背后不可告人的秘密。

东汉末年,荆州之地多名士,“卧龙”、“凤雏”都出自荆州,水镜先生司马徽更是有言“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得天下”。可是刘备两人皆得,为何没有得天下呢?这就要从这二人说起。
孔明和三国历史,是完全可以划等号的,因此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本是一位隐居的山野村夫,刘备听了司马徽之言,三顾茅庐恭请于他,最后从丧家犬成为鼎力一足,可谓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而孔明自己的人生道路也处处精彩,刘备托孤时还命他“刘禅不肖,彼可取而代之”(希望不是说说而已),说明他有成为一国之君的才能,更何况他还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佳话。

与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人生道路就相对坎坷,史书中记载的不多,但是细细读过之后就会发现,他总是那个关键时期出现的人。
早在刘备寄人篱下,投奔刘表的时候,庞统就已经认准了刘备。刘备作为皇亲,每到一地,都会拜访当地名士,在荆州也不例外。
司马徽是刘备在荆州认识的,诸葛亮是他在荆州请出来的,而司马徽与庞统父亲庞德公以兄弟相称,庞统兄长又娶了诸葛亮的姐姐,刘皇叔的大名庞统怎么可能不知道。
说明当时庞统就已经认准了刘备,而他之后的行动也证明了这一点。

首先,在赤壁之战的僵持阶段,诸葛亮草船借箭这类小把戏实在是不能左右这场战争的结果。
而最后孙刘联军的胜利,也不是靠诸葛亮装神弄鬼的的借东风就能成功的。不论有没有东风,要不要火攻,周瑜和黄盖能火烧曹操战船的基础,都是曹操要用铁索将战船相连。
而铁索连环的实现,很明显是替吴国间谍庞统的功劳。赤壁大战一结束,庞统就直接来投奔刘备,可见其对刘备的向往。
初到荆州刘备处,庞统没有拿出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而是从底层做起,前往耒阳担任一个小吏,用治理地方的真才实学打动刘备,而不是直接靠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这样既可以不让刘备为难,也可以保持自己一份赤诚,可见他对刘备的一片忠心。

其次,在入川的问题上,庞统对于刘备的影响则大于诸葛亮。对于民强国富的西川,帮助刘备取得荆州的诸葛亮可谓是无计可施。
而庞统则看出了刘备想要西川,又并不想背上皇族相残的骂名(刘璋刘备都是献帝的皇叔),所以告诉刘备可以“逆取顺守”,(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这样就不算是谋逆,只用黄忠魏延两位降将,而不用刘备视为自己人的关张赵,这条计策很好的帮刘备解决了道义上的难题。
此时的庞统的声望达到了几点,风头已经盖过了只在荆州守卫的诸葛亮。

诸葛亮当然也不是什么善男性女,如果有贤者就让位,他不会在刘备身边那么久。当然庞统也不会不知道诸葛亮的性格,两位军师对刘备的忠心暂时让他们放下了隔阂,没有产生直接冲突。但是发生在入川之前的一件事,让两人的矛盾爆发了。
刘备大军入川初期,黄忠、魏延的前军行军到涪水旁扎营,此时广汉人彭漾向刘备高密,称根据他看到的天象,川军将领泠苞要掘开涪水河道水淹黄忠魏延前军,需要格外小心谨慎。
刘备让军士通报魏延、黄忠,即使发现了敌军的行动,不仅避免了损失,还俘获了敌将泠苞。虽然危机解除了,但是刚出兵就遇上这样的事,小心谨慎的刘备对于入川的事情显得有些迟疑。
就在刘备犹豫的时候,诸葛亮突然来信劝刘备回军,信中也为刘备解释了天象“亮夜算太乙数,今年岁次癸巳,罡星在西方,又观乾象,太白临于雒城之分;主将帅身上多凶少吉。
切宜谨慎。”刘备找来庞统商议,不想庞统却对诸葛亮的建议嗤之以鼻,也拿出自己对天象的分析怒怼“统亦算太乙数,已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三个人,看的是同一片天空,说的是三个意见。这让刘备十分为难。

而此时的庞统,也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他和诸葛亮在刘备心中的分量。此时卧龙凤雏的观点相矛盾,让刘备非常为难,一位是他十分看中的能力很强的谋臣,另一位是跟随自己十多年,一向料事如神的军师。经过仔细思忖后,为了稳妥起见,刘备还是决定退兵。
刘备的这一举动符合他的性格和行事作风,却让庞统大失所望。常言道真心方有换真心,庞统的忠心认为还是敌不过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偏袒,他的失望是正常的,合理的,符合人之常情的,而结合庞统后来的作为,我们显然低估了他的失望和对刘备的忠心。
庞统是一个视忠义为生命的人,他本可以在失望之时离开刘备归隐山林。但是他没有走,还是在为刘备入川出谋划策。因为他心里明白,入川是肯定的,摆在他面前的道理充满艰辛,随意会被死神召唤,但是对于他来说,确实一个最适合表达忠心的地方。他明白对一个人的最高的忠诚不是追随他一生,而是为他而死,庞统显然选择了后者。
所以落凤坡的那一幕,就是庞统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一出只有自己才明白的自杀。
果然不久之后,刘备再次发兵入川,攻击雒城过程中,他自告奋勇与魏延带前军探路,但是出发前战马失踪,新骑的战马不受控制,刘备为了显示恩宠,将自己所骑白马换与他骑。探路过程中,魏延前军在落凤坡遭遇川将张任伏击,庞统因骑白马被张任误认为是刘备,中流矢惨死。被刘备葬于落凤坡追赐关内侯。

为什么说庞统是自杀,有几点原因。
庞统秉承忠义之德,从未作过篡夺天下的打算,所以他想让位于孔明,这是其一。
他不想因出走导致刘备伐蜀半途而废,而沙场战死马革裹尸,身后一定荣誉等身,忠义二子昭然若是,这是其二。
为了不让众人怀疑这是刘备故意为之,他自导自演了一出“旧马消失,新马难骑,白马送命”的好戏,这是其三。
地点选在“落凤坡”,让相信宿命的刘备不要过分自责,是他最后的愿望,这是其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庞统骑马走在后队,故意走的很慢,被前面的魏延甩开,这个明显的破绽似乎是在告诉诸葛亮:我是把位子让给你,不是你抢我的,而我则忠义之心将流芳百世。

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整套完美的自杀计划。事实上,像庞统这种能够指挥千军万马的超级谋士,如果不是想自杀,一般人是放不倒他的,哪怕比他高的谋士也很难。
他即便不能取胜,也能自保性命,更何况对手是个无名川将。可谁能想到,乱箭穿胸、肝脑涂地的窝囊死相竟然是一代凤雏精心策划的自杀方式,世间还有比这更能彰显大智若愚、舍生取义的行为语言吗?
毫无疑问,庞统是当时唯一有才华打通蜀道的人,庞统才是那个智商谋略碾压三国群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