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各脊柱结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GOGOOTOO 2017-08-31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 触抹法: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常 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较大,末端分叉。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任何人也可摸清。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C7棘突:长而大,多不分叉。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也可准确抹清。沿其向上触摸 ,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唯 C4棘突不易抹及。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应注意鉴别。
         (2) 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 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 T3棘突平。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 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 T6 、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 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 横突: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 横突: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 横突: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 横突: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 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 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 横突: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 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不易触 抹清。
         (3) 腰椎各横突的触 抹定位:
         L3 横突:最易触抹。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另一方法: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 L3横突尖。
         L4、L2横突: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4,椎体:第L3腰椎体平脐。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二) 比移法: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 其放大率:15cm/10cm=1.5。
         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则测量 X线上C2-C4为6cm。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 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仅胸椎稍困难点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的: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 。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C5.6棘间的中点( A )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 B ) 为0.6cm;( A ) 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  ( C )为2.0cm。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
即为:A- B=0.6cm/0.5=1.2cm.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A-C=2.0cm/0.5=4.0cm.
         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即为(A-C)-(A-B)X1/2处。
即:(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
         (一) 用于诊断:
         1, 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如颈椎病
         C5 脊N 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
         但应注意: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 T11-12脊N根支配。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应为T8、T9棘突压痛。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则为L4、L5棘突压痛。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则为T12、L1棘突压痛。
         余略。
         (二) 用于治疗:

         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
         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

外敷法治腰腿痛,
川乌60G,草乌40G,灵仙40G,红花60G,当归40G,羌活40G,白芷40G,川芎60G,以上中药研末混匀,适量白醋及甘油调匀,
外敷痛处,厚3MM,用塑料膜覆盖,胶布固定敷24 h,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连用3疗程。
  扭伤、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
瞬安康膏 . 神效膏 . 仙方接骨散 . 仙方接骨灵膏 .
此四药方是山东郑某某在骨伤科诊治中的看家法宝,
 瞬安康膏:
  来源:
师傅传授,历史秘方
      主治:扭伤、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科疑难痛症、骨癌止疼等。
  疗效:10—15分钟止痛,当日肿消,患者扶拐来,放下拐走,让人扶背着来,自己走回,如是运动员可立即参赛。故名"瞬安康"
  药方:底药:木炭20 榆树皮30 屋龙尾10 当归3 茜草3 防风3 荆芥3 桑枝3 三叶各15(杨树叶.柳树叶.桑树叶)
  混合粉:冰片1 樟脑15 土虫2 红花2 川断3 煅自然铜3 炙乳香1 牛角粉5 植物油 食醋 黄酒
方法:用植物油、食醋、黄酒各等分将底药调成糊状,将混合粉撒在上面外贴患处,2天换药一次。
屋龙尾:是房屋顶上柱粱被蛀虫蛀坏了的粉末.将混合粉撒在上面外贴患处,2天换药一次。
 
 
 
 
 
三号仙方接骨散黄瓜子3克。香菜子1克。牛角粉0.5克。将上药研成细末。作成水丸。或直接作成散剂服用。以上为一次服用量。每天服用2---3次即可。
四号方仙方接骨灵膏:荞麦面80克。土元5克。桑白皮40克。鹿角霜8克。将上药研细末。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先按常规整治骨折方·法治疗后。再将此膏敷贴于骨折部位即可。一天换药一次。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

  新手贴敷治病时,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
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
5、使用方法要正确、
6、贴前要消毒。
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切记!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

  1:慢性乳腺增:大黄 ,芒硝,乳香,没药 各3克,消炎痛6片。湿帖痛点。
  2:治早泄:取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一1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 : 口腔溃疡:黄连3g 大黄3g 芒硝 3g吴芋3g 胆南星3g,醋调湿贴双涌泉。甲硝唑针剂嗽口.
  5:脚后跟疼的病人,一贴见效: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 各3克, 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开始用干贴先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下来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 : 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天突穴。
  10 : 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 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 : 卵巢囊肿就用基础方: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g,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
  13 : 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
  14
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 ,B1,COB,颠茄片6片,香附3克,丁香2克调和湿贴或用正气口服液湿贴。
  15:疖子,痈用药:青黛2克,大黄,川穹,芒硝各3克,冰片两贴见效.
  16: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腿麻:布洛芬,舒筋活血片,消炎痛,川芎,丹参,小茴香个3克加消肿止痛液湿帖。
  17
剖宫产后:肉桂、吴茱萸、当归、干姜、艾叶、元胡、沉香、香附、小苘香.各2克贴肚脐。
  18 : 小儿中耳炎:消炎痛3片,大黄,芒硝,青黛,黄连2克冰片少许,听宫穴。
  19:5岁腹泻的孩子:易蒙停,苯乙哌定,潘生丁各3片,婴儿健脾散一包。贴肚脐。
  20 : 五十岁女性失眠的 多梦 易惊 手足心热。养血安神片,谷维素各8片,朱砂,大黄,芒硝,石膏个3克,栀柏地黄丸20丸,用安神补脑液作溶媒。湿贴神阙。
  21:中药外敷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腱鞘炎,滑膜炎:川乌、羌活各3克、威灵仙3克、红花、姜黄、白芍、苏木各3克。研细末,消炎痛6片湿贴痛点。一般3~10次即可治愈。注意事项:治疗期间避免工作或过多的去做屈伸动作。尽量休息。治愈率特高。
  22 . 膝关节腔积液:白芥子(微炒)3克、生姜,姜黄3克川芎细辛各3克,外敷膝部,2--3天换药一次。大部分3--4次就可痊愈,
  23:口腔溃疡一次愈:NAHCO3 【碳酸氢钠】 6片 ,思密达一代 ,痢特灵5-10片研末 ,制霉菌素5片研末, 云南白药胶丸5粒去壳,上述药混合一起,搅匀涂抹,配合细辛敷脐吴茱萸外敷涌泉穴,一次治愈
  24
咳嗽 ,11个月小儿 :贴甘草咳特灵 异丙嗪 麻杏止咳片 6542 舒喘灵各2片。一天一次贴膻中穴。
  25:乳腺增生:乳香、没药、黄柏、大黄各3克、芒硝3克冰片少许,共研细末湿贴。
  26:带状泡疹:雄黄3克,阿昔洛韦,B1,牛黄解毒片,消炎痛各6片,利多卡因调和,根据面积增加药量。
  27: 主要用于临床那些不愿意服药的便秘患者:大黄,玄明粉,生地,当归,枳实各3克,陈皮,木香,槟榔,桃仁,红花各3克将上药研成细粉,用蜂蜜调成膏贴肚脐2天一换,又本方有很好的泻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气虚可加党参3克。
  28: 小儿腹泻分为:
1:虚寒型腹泻,可用丁香、肉桂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主要功用温中止泻;
2:消化不良型腹泻,樟脑、石榴皮、松香、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和中止痛,固肠止泻,
3:寒湿泻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温中散寒,利湿止泻。
4:湿热腹泻:葛根、黄芩、黄连、黄柏研粉取2-3克加基本方,功用清热燥湿止泻。
  29: 小孩尿床: 吴茱萸 五倍子五味子 益智仁 654-2+ 穴位注射用 B12三阴交,交替换腿。
  30: 小儿厌食: 炮姜,白芷各等份为细末,取2克加B12-支用消贴湿贴肚脐24一48小时一次。
  31: 小孩流口水: 吴茱萸3克,胆南星1克,砂仁,白芷各3克。贴涌泉穴醋调。
  32: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黄芪,党参各6克,当归,川芎,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
  小儿腹泻:  1:云南白药,氯丙嗪1片,6542I支,白芷2克,胡椒2克。湿帖神阙。
  33:5岁小孩脸上出现白斑:给过驱虫药,健脾生血颗粒,21金维他效果均不佳,也不是癣。复合B针+B12针+维丁胶性钙+西米替丁6片+B66片,大黄芒硝2克,丁香肉桂2克。湿帖神阙。
  34:分泌性中耳炎: 消炎痛6 片,强的松6片 ,B16片,Vc 6 片,左氧氟沙星6片,冰片 芒硝3克。贴耳根部。
  35:痔疮(外痔):大黄芒硝青黛各3克加痔速宁,贴前利多侵润,碘伏消,毒用量根据患者年龄,消毒里面有学问(压迫痔核,一是回位,二是压出来)。
  36:小儿咳嗽:
  热咳:干咳、少咳无痰、咳嗽连连、痰稠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干草、石膏 蜂蜜调和 贴定喘穴、膻中穴
  寒咳:麻黄汤:麻黄、杏仁、干草、桂枝各等分 湿贴膻中穴、定喘穴
  咳嗽西药处方:咳特灵1~5片 +654-2 5~10mg (小儿至少一片 ,成人最多5片) 湿贴膻中穴
  若过敏性咳嗽,酮替芬3~5片 联合用药
  禁用息斯敏,因为此药主要治疗反复性过敏。
  37:小儿哮喘:
  氨茶碱注射液1~2支 于溶媒混合一起 湿贴膻中穴 配合雾化治疗,当天见效。哮喘严重的加654-2 5~12mg
  对于病程较长的哮喘用麻黄1份:即:麻黄1g 白芥子4g 甘遂2g 细辛1g 芒硝3g 前胡3g 桑白皮6g 研末用冰片少许于蜂蜜调和成饼状 3~5g 贴于膻中穴
  38:咳嗽风寒喘息型:半夏10g白果仁10g杏仁6g细辛6g麻黄6g冰片少许。粉末取15g贴脐部或定喘穴。 肺燥型:麦冬,玉竹,北沙参,杏仁,贝母各10g栀子9g蜂蜜调贴脐部
  39:请问肾结石怎么贴敷治疗?:这有难度,郭老师处方:应该用肾石通胶囊12粒+大黄芒硝车前子细辛各3克+碳酸氢钠8片。湿帖肾腧穴或阿是穴。
  40:腰椎间盘突出:抗骨增生片8片,骨刺片8片、VB18片、活血止痛片8片、三七片8片、大黄芒硝各3克、消炎痛6片、强的松6片。湿帖突出部位。
  41:小儿流涎:试用栀子炒焦研末2克敷脐,本方适用心脾积热,口角流涎,小便短赤。第二个方是我们的基础方里面的胆南星,吴茱萸,适用小儿流涎,大便溏,小便清长者。以上两方先对症用一下,也可以湿帖涌泉穴。
  42:健脾胃的处方:山楂、神曲、麦芽各3克,鸡内金8片,丁香肉桂各3克。湿帖神阙。 43:腰突良方:药物组成:川芎20克,川乌20克,川牛膝30克,川断30克,川椒20克,威灵仙30克,木瓜20克,透骨草30克,鸡血藤30 克,玄胡2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芒硝(另包)50克,食醋250毫升。微波加热后敷患处。
  44: 淋巴结囊肿:药物组方:大黄,芒硝,川芎各2克,消炎痛,硝苯地平湿帖病变部位。
  45:肠系膜淋巴结炎方:黄连素,硝苯地平,654-2,潘生丁b1,谷维素贴神阙穴。
  46:宫腔积液:关元穴+神阙穴+水道穴交替湿帖,热敷。
  用药:当归片8片,川芎,大黄,芒硝,甘草各3克,小茴香5克,消炎痛6片,西咪替丁6片,香附茯苓三七2克。一天一次7贴一疗程。B超随访效果显著。
  男科贴敷疗法有效配方
  1.  小茴香、炮干姜各5g,共研细末,加食盐少许,用蜂蜜或蛋清或人乳调为稀糊状,用透皮贴外敷于肚脐孔处,连续贴敷7天为1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温阳补肾,适用于阳萎。
  2.  露蜂房、杭白芷各10g。将二药共研细末,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填于肚脐孔处,外用透皮贴敷,隔日换药1次,连续3~5次。可收敛止泄,适用于早泄。
  3.  五倍子、龙骨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以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肚脐孔,外以透皮贴敷,2日换药1次,连续半月。可补肾固涩止遗,适用于遗精。
  4.  麻黄适量,研为细未,米醋调为稀糊状用透皮外敷脐孔处,每日1次,连续7~10天。可散寒通络,适用于不射精症。
  5.  黄柏、知母、茯苓、枣仁各20g,五倍子30g,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0g,加蜂蜜适量调为稀糊状用透皮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换药1次,10次为1疗程,连续2~4个疗程。可清热利湿,适用于前列腺炎。
  6.  独头蒜1个,山栀子3个,食盐少许,共捣烂为泥糊状,用透皮贴外敷于肚脐孔处,每日1换,连续5~7次。可活血通络,适用于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
  7.  母丁香40g,研为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2g,置于肚脐中,外用透皮贴敷,2日换药1次,20天为1疗程,间隔5~7天再行下一疗程,连续2~3个疗程。可暖肝温肾,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
  8.  甘遂、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1g,用米醋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孔处,再用透皮贴敷,每晚贴敷,次晨取下,连续7~10次。可收敛固涩,适用于男子滑精

  江浙南方地区常用贴敷配方汇集
  一、儿科
  1、口腔溃疡
  热症用药:大黄、黄连、胆南星、吴茱萸各等份;
  寒症用药: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份;
  寒热交杂用药:黄连6份、肉桂1份、吴茱萸3份;
  贴敷:双侧涌泉穴或天突穴
  2、手足口病
  用药:大黄、黄连、紫花地丁各等份,冰片0.5g、加潘生丁;
  
贴敷:双涌泉穴;加口服王氏保赤丸
  3、风热感冒型发热
  用药:柴胡15g、黄芩10g、葛根10g、羌活15g、生石膏15g、人工牛黄15、紫雪散、用安乃近针调和
  贴敷:大椎
  4、风寒感冒型发热
  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荆芥、防风、羌活各等份;
  贴敷:大椎
  5、暑湿感冒
  用药:杏仁、豆蔻仁、薏苡仁、滑石粉、淡竹叶、厚朴、通草、半夏各等份;加佩兰、用藿香正气液调和。
  贴敷:神阙穴
  6、小儿毛支

  用药:黄芩7g、川贝7g、地龙7g、白术7g、怀山药15g、云南茯苓15g、生南星5g、全虫5g、僵蚕5g、甘草5g、蝉蜕5g;
  7、肠系膜淋巴结炎
  用药:元胡、肉桂、败酱草各1g,加盐炒白胡椒0.5g;
  8、疱疹性咽峡炎
  用药:大黄、黄连、吴茱萸各等份,冰片0.5g、用清开灵针调和;
  贴敷:双涌泉穴
  9、流行性腮腺炎

  组方:大黄1g、芒硝1g、消炎痛4片,缓释液调和。
  贴敷:患处(冷敷20-25分钟效果更佳)
  10、小儿腹泻
  寒泻用药:
丁香、肉桂、附子、车前子、硫磺、吴茱萸各等份,白胡椒半份,姜汁2-3滴调和;
  热泻用药:葛根、黄连、黄芩、黄柏、生白芍、生甘草、秦皮各等份,正气水调和;
  秋季腹泻用药:生苍术20g、炒白术20g、石榴皮20g、赤石脂15g、丁香5g、肉桂5g、吴茱萸5g,取3g姜汁、米醋;
  贴敷:肚脐

  二、疼痛
  1、腰椎间盘突出 / 颈椎病
  用药: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曼陀罗、当归、川芎、独活、火龙衣、麻黄、细辛、路路通、大血藤、吲哚拉辛。
  贴敷:从大椎贴到中膂,五连贴,5分钟止痛,一次见效。
  2、关节炎/骨质增生
  用药:马钱子、曼陀罗、三七参、龙血竭、当归、川芎、川乌、草乌、细辛、灯盏花、大血藤(血竭)、伸筋草、骨质增生丸;用陈醋调和。
  贴敷:疼处一次五分钟止痛,最多7天痊愈;若想3分钟止痛,用利多卡因调和,另加双氯芬酸钠片。
  3、痛风
  组方:全虫、土元、蜈蚣、地龙、黄木、制川乌、制草乌、曼陀罗、龙血竭、当归、秋水仙碱片,用小苏打调和。
  贴敷:足底涌泉穴
  4、肩周炎
  组方:生川乌、生草乌、灯盏花、马钱子、生麻黄、雪上一枝蒿、吲哚拉辛、富马酸酮替芬片、酮洛芬肠溶胶囊、赛庚啶片。
  贴敷:阿是穴;一次见效,三天痊愈。
  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组方:当归、川芎、生地、菊花、防风、白芷、薄荷、丹参、红花、石决明、石膏、浮萍、三七花、天麻;缓释液调和。
  贴敷:直接从颈椎贴到腰椎,五连贴五分钟止痛,一次见效。
  6、痛风性关节炎
  组方:
大黄、芒硝、冰片、氢噻嗪片、秋水仙碱片18片、或舒筋活血片8片;用小苏打水调和。
  贴敷:足底涌泉穴;治疗一例,两贴就痛止肿消。
  三、妇科疾病:
  1、月经不调 (口服贴敷皆可)
  组方:
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丹参、香附、元胡、白芷、田七、血力花、生花、鸡血藤、一见喜(穿心莲)、血见愁(夏枯草)。
  用量:0.5-1g
  贴敷: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三阴交、中膂,贴敷一次见效
  2、妇科炎症(痛经)
  组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柿叶、两面针、夏枯草、大血藤、半边莲、三棱、莪术、速效救心丸。
  用量:中药0.5g-1g, 西药1-2片
  贴敷:关元穴、肾俞穴、中膂穴,三剂同用,即时止痛。
  3、急性乳腺炎
   
组方:大黄、冰片、制乳香、制没药、穿山甲、呋喃西林、血见愁、日行千里、乌毛蕨;一次见效,最多三天全部好转。
  4、子宫积液
       组方:茯苓皮、金钱草、泽泻、木通、石韦、呋喃西林、一见喜(穿心莲)。
  贴敷:关元、三阴交、冲门、肾俞穴、膀胱俞;一次见效。
  四、其他病症
  1、带状疱疹
  组方:
益康唑、更昔洛韦、炎琥宁、呋喃西林、VC、紫草、黄柏、苦参、火龙衣、日行千里(穿心莲)、蒲公英、忍冬藤,用五福化毒汤(紫草; 升麻; 甘草; 蝉蜕; 地骨皮; 黄芩(酒炒); 木通;各等分水煎服)调和。
  贴敷:神阙穴、肾俞穴,一次见效,五天痊愈,不复发
  2、牙痛
  组方 :
炎康灵、牙周宁、呋喃西林、吲哚拉辛、曼陀罗(洋金花)、川椒、细辛。
  用量:中药0.5g-1g,  西药1-2片
  贴敷:大椎,(一止疼痛,当时见效)
  3、前列腺增生
  组方:呋喃西林、654-2片、大王、芒硝、非那雄胺片、竹林胺(盐酸酚苄明片),用八正散调和。(八正散组成: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木通、大黄)
 贴敷:膀胱经5贴(大椎到中膂),水泉2贴,一天见效,3天痊愈。
  4、肾结石
  组方:
金钱草、鸡内金、柴胡、元胡、郁金、泽泻、海金沙、丹参、川军、芒硝、茵、陈、黄连、猪苓、白芍;内服。外敷此方再加:蜣螂、琥珀。
  贴敷:大椎到中膂六连贴,委中、涌泉,一次见效!用此方后多喝白开水效果更佳。
  5、湿疹
  组方:
蛇床子、黄连、黄柏、白鲜皮、苦参、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扁蓄、茵陈、苍术、花椒、紫草、青黛、冰片。
  贴敷:贴敷局部,一次见效。
  6、痔疮
  组方:黄芪、白芷、白芍、当归、川芎、冰片、升麻、长虫草、火龙衣,各等份研磨调敷。
  贴敷:督俞穴、脾胃俞穴、中膂,三剂透皮同贴
  7、支气管哮喘
  组方:桑白皮、桔梗、紫苑、茯苓、半夏、陈皮、米壳、川贝母、灸麻黄、杏仁、白前;用定喘针调和。
  贴敷:定喘穴、肺腧穴、膻中穴、中腕、神阙、大肠腧,一次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