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幽门螺旋杆菌和啥有关系?

 飞虎catzbc 2017-08-31


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A)召开了一次大会,这次大会上,幽门螺杆菌被确认为胃溃疡的元凶。

在此之前,关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有着10多种不同的假说,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任何依据。那时候的医生一般认为胃溃疡病发有两种可能性:

1、生活不规律,压力、吸烟等导致胃溃疡。2、家庭遗传,当一家人中有一人查出胃溃疡,那么全家人罹患胃溃疡的概率便远高于普通人。

而治疗胃溃疡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治疗:切除部分坏损的胃

幽门螺杆菌的确认,使治疗胃溃疡的手段从“一刀切”变成了“几片药”

图:电子显微镜下的幽门螺杆菌

胃酸里的细菌

在1979年的时候,一位名叫Warren的病理科医生就在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体标本中发现细菌的存在。不过这类发现被视作了无稽之谈,所有医生都不认为有什么细菌能够在胃的酸性环境下存活。

唯一选择相信Warren的医生叫做Marshall,他们一起收集100例胃炎病人的胃粘膜活检样本,在这些样本中,细菌检出率达到90%,并且,所有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为重都有某一种细菌。

经过反复的确认与培养,他们分离出了这种细菌,并提交了详细描述实验过程的论文。

图:Marshall(左)与Warren(右)

尽管铁的事实摆在眼前,同行科学家们却依旧不相信有细菌能生存在酸性很强的胃里。

最重要的是,所有动物实验无一例成功,又缺乏人体实验对象

为此Marshall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1984年的一个早上,Marshall将混有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一饮而尽

一个星期后的早晨,Marshall刚一睁眼就感到十分的难受,呕吐、反胃的感觉让他明白,喝下去的细菌在作怪!

图:从胃活检免疫组化染色幽门螺杆菌

现在的我们都清楚,当幽门螺杆菌刚开始在在胃里建立起菌落时,会产生大量的酸,导致胃功能变差,虽然还在消化食物,却在胃里囤积大量的酸和水。

在坚持不治疗的情况,Marshall淡定地研究着自己胃里的幽门螺杆菌,最终在他自创的抗生素疗法治疗下,症状很快便好转了。

最重要的是,其他科学家们也接纳了“幽门螺杆菌才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罪魁祸首”的说法。

幽门螺杆菌的底细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被确认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能力也很强,可视作口口相传:你就只是和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起吃饭都有机会染上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约99%的人可以患有慢性胃炎。中标率不低,但近30%的感染者不会出现临床症状或是只有腹胀、嗳气等的轻微症状。

值得一提的是,吸烟确实能给慢性胃炎助攻。

关于导致病症的问题,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淋巴瘤。若是发现感染有幽门螺杆菌,及早根除防止复发,利大于弊。

抗生素的使用是避免不了的,当过多依赖抗生素也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大圈子。总之还是注意卫生,保持健康的饮食,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少抽烟少喝酒。

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是存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一种螺旋状细菌,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惟一微生物种类。幽门螺旋杆菌的由来是因为细菌的感染导致的,还有一种是经过他人传播进入的到胃。

其中它的传染途径包括多种:

1、接吻 研究表明,唾液中也可以显示到幽门螺杆菌的蛛丝马迹,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将自然畅通无阻,所以接吻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最直接的途径,望情侣们慎重。

2、共餐 这是得了幽门螺旋杆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像感冒一样,“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十分普遍,所以建议居家中最好搞好卫生,食用公筷等。

3、刺激性食物 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粘膜,致使胃的体抗力低下,从而容易导致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

4、生吃 幽门螺旋杆菌是胃病的高发因素,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频繁途径之一就是生吃膳食。现在西餐普遍,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的习惯使然,或者打火锅时肉都还没烫熟,却早已吃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有可能存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安全隐患。

5、在牙齿繁殖传播 很多人早上的刷牙都是草草了事,须不知幽门螺旋杆菌可在牙菌斑和龋齿上生长繁殖。所以刷牙这一工作要严格把关,做好对幽门螺旋杆菌繁殖的隔离工作。

事实上说明,幽门螺旋杆菌跟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大,一些不轻意的举动就会导致被传染,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范,不可疏忽大意。再者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也要注意治疗,饮食治疗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可以考虑使长白山药谷丁香茶

长白山药谷丁香茶叶中特有的丁香油、丁香酚、鞣质以及齐墩果酸等,煎水服用,对幽门螺旋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丁香为常用中药,在古代确实名贵的进口药,是我国传统进口"南药"之一,始载于《药性论》。但《名医别录》已有鸡舌香的记载。历史上曾有丁子香等名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