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求变神归书道 惟美出于自然书法家杜敬义作品鉴赏

 墨兰之天 2017-08-31

 

 

  艺术简历  

       杜敬义、字正之、号归德、静逸堂主、著名书法家。幼承父训,龆龀年习字始于柳公权,七十年代进京工作后临池尤勤,攻唐楷、魏碑。毕业于中国书协研究生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专业书法创作员)、中国书画院副院长、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北京铁流书画院副院长、北京容珍堂书画院副院长、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汉文盛唐书画院副院长、世界华侨书画院名誉副主席、北京世纪名人书画院理事、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民美术报艺术顾问等职。其书法作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在省、部级书法大赛中就多次获奖,其后在全国、全军大型书法比赛中数十次获奖(入展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作品曾多次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重大场合展出并被送往日本、新加坡等地进行国际交流。楷书《毛泽东沁园春雪》被挂在北京市委会议室,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使馆等重要场所收藏并在多处被刻入碑林。在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书画名家全球巡展暨威尼斯颁奖盛典活动中荣获米兰国际金奖。多次被中国慈善总会授予慈善书法家。作品被编入《中国书画名家大典》、《古今联墨大鉴》<<军事名言书法大典>>等辞典。出版有中国实力派书法家《杜敬义卷》、楷书《正气歌》集。编著有《楷书教学》和《楷书结构》讲议、出版《杜敬义书法字帖》、《杜敬义楷书间架结构百法》和《杜敬义楷书歌》等书集。是当代最具有收藏潜力的实力派著名书法家。


作品欣赏


独善

德是福根

超越自我.

自强臻于

茶对联

春游芳草地

清风画院

藏古聚天对联.

大志妙处

八法诗

宠辱不惊联

兰室竹林

斗方丁酉

           师古负俗美在自然

 ——当代著名实力派书法家杜敬义艺术成就之我见

       书法随缘,对此我深有感触。日前,一书画好友举办书画展览,众多书法名家前去祝贺,并留下不少笔会书画墨宝。其中,杜敬义老师题写的书法,章法自如,行云流水,犹吟诗唱和,韵律和谐;如俏女玉立楚楚动人。章法入神隽永,气度不凡,吸引了不少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关注。

       眼下,在中国书法艺术舞台上,写一手好字的书法大家很多。但能够像磁石一样,让欣赏者眼前一亮,以书法艺术自我表达,出神入化的可谓屈指可数。在笔者看来,杜敬义老师的书法艺术应为其中之一。

      杜敬义老师的书法自成一体,字体端庄秀丽,笔法张弛有度,用墨娴熟自然,表而不漏锋芒;章法浑厚大气,内敛迥然刚进。因此,才达到凝聚气场,不同凡响的书法艺术效果。

      谈到书法,笔者一孔之见。有术无法,可称字;有书有法,可谓书;有书有识,可称家;有识有艺有道,可为贤。这便是我对杜敬义老师书法艺术表达的理解。欣赏书法艺术,往往观其间架笔法,章法内涵,联想启迪,音律意境,形成气势。在这一衡量标准基础上,杜敬义老师书法艺术,的确令人受益匪浅。杜敬义老师书法艺术在运笔中,笔锋侧中兼用,点画优美,结体雅俗搭配,因此个性突出。气势上,章法舒适,干湿合理,也是其书法艺术的一大特色。

       与杜敬义老师书法艺术有幸结缘,欣赏到其书法艺术作品,让笔者在眼下中国笔林墨海中,看到了一种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正气讴歌,开拓了一片中国书法艺术的新天地。

       著名书法家杜敬义老师,字正之,号归德。其自幼在家父熏陶下开始习字,对真草隶篆各派碑帖,均用功研习,至今已五十余载。凭着扎实的书法以及文学功底,杜敬义老师的作品在全国书画大展中屡获大奖。

     杜敬义老师很早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文化部国际书画研究会理事、又受聘北京艺术创作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书画院副院长等。如今,杜敬义老师尽管官职缠身,琐事繁多,但仍笔耕不辍,读帖晨练、潜心研究老一辈书法艺术精髓,追求真谛,锲而不舍、启迪后学。并前后出版了中国实力派书法家《杜敬义卷》、《楷书教学》、《楷书结构》等著作,自成一说。目前,杜敬义老师作为中国书法艺坛中的不多新秀之一,已跻身名家前列,

      谈到自己的书法艺术成就,杜敬义老师谦和表示,自己始终潜心钻研褚遂良碑帖,后又师承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刘炳森、欧阳中石门下,谨听教诲。杜敬义老师倾心告诉笔者,前辈们的教诲,他至今记忆犹新。刘炳森曾言:“中国字字形是美的,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要继承传统,不要学那些穷山恶水、死蛇挂树、肢解汉字的一套。”

       纵观杜敬义老师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和创作,确实摈弃了“偏、露、浅、歪”的书写陋习,他在重视传统国学的基础上,对书法艺术坚持秉承先贤,一丝不苟,踏实苦修,忠于继承,同时,也兼收各家所长,可谓“不薄今人爱古人。”欣赏杜敬义老师书法艺术,受益颇深。让笔者犹如看到了,在恢弘的中国书法艺术天地中一抹新的曙光。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敬义老师不懈地追求和努力,终于换来今天可喜可贺的艺术成果,也使其一跃成为当今中国书法艺坛上一颗新的耀眼星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