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青铜器制作极为发达,一弦钮素镜是西周典型器物

 自华居 2017-08-31

小窄鼻钮素镜,是镜钮如麦粒大小样子的无纹素镜。流行于中原地区,流行时间很长,经历了从自然青铜直至铜质配伍基本合理的历史过渡。

西周铜镜

据专家介绍,西周铜镜共发现16面,其中素镜即有14面。河南浚县辛村42号墓出土的10cm直径素镜为细长鼻钮,为西周早期墓。这面镜的钮式应是一弦的小窄鼻钮,是西周的典型器物。这种小窄鼻钮应称之为一弦钮(单弦钮),原始的一弦钮加宽发展成二弦钮,最后至春秋战国形成三弦钮。过去大都把一弦钮素镜归之为战国镜。其实它与三弦钮是先后的传承关系。

西周铜镜

对西周铜镜之不解是各种铜镜著作的一个通例。专家认为,春秋战国铜镜已十分成熟,除图饰之外,镜钮已大体统一为弦钮(三弦钮、川字钮),这应该成为不争的事实。现已可考的春秋战国数千面铜镜,几乎都是弦钮,间有拱挢钮。而与弦钮最为接近的小鼻钮则无一例出现在典型的春秋战国铜镜上。这就是说,春秋战国铜镜之前流行的小鼻钮铜镜,就是西周铜镜。这些小鼻钮铜镜从现在收集的实物来看,绝大部分是素镜。

西周铜镜

西周铜镜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圆的形制,除少量之外,绝大部分为小窄鼻钮;二是无钮座,无边缘起突现象;三是镜面平直,无起突现象;四是这种小窄鼻钮素镜流行数量较多,铜质差异很大,可以认为这种镜流行的时问较长。

西周铜镜

鉴于上述,可以大体确定这种一弦钮素镜应是西周器物。西周的青铜器制作极为发达,而铜镜的发现几乎是空白。这种不正常现象正是这种原因所致。如把一弦钮素镜归之为西周,则一切均顺理成章。

西周铜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