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布鞋,翘二郎腿,每天一斤二锅头,这位全中国最随性的“乡村老人”,凭什么成为了华为的代言人!?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9-01

作者:麦克白
来源:锐视界(rshijie)



学术界的“令狐冲”


有一个人,他贵为中科院的院士,但他从不修整边幅,总是穿着一双布鞋,翘着二郎腿,在台上做学术报告,和学生在课堂上打赌,嗜酒如命,每天必喝一斤二锅头。



也是这个人,在当今已被功名利禄充斥的学术界,是个另类的存在,其貌不扬,但却身怀“盖世神功”,不求名,不图利,一生致力于中国遥感技术的发展。他执着于讲台,有教无类,对于学生他只有一句话: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


他有一个称号:布鞋院士。他就是李小文



01


1947年3月2日,在四川自贡市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娃,父母也为其取了一个平凡的名字:李小文。


李小文的父亲是名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平时都忙于工作,没时间管他。于是在4岁的时候他就被扔进了当地的一个小学里,在同学中间他年纪最小,也是最怪异的。其他的同学都把考100分,得表扬为目标。而他目标是:绝不考满分,60分就够了。


到了中学,李小文更加“不思进取”,他自己都承认:我上学从没有什么动力,没想着考高分,争名次。但好在他得脑子好用,读书不拘泥,做题快又灵。考试时总是第一个交卷跑出去玩的,但每次总是刚好及格。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最后居然还能考上大学。


1963年,就读于成都电子工程学院的李小文更加“肆无忌惮”,连课也不去上,作业也懒得做。为此老师们没少找他谈话,一是为了能让他端正态度,二是想给他补补课应付期末考试。可他过去后竟和老师乱扯一通,老师都十分无奈跟他说:你直接去考试吧。最后他还是刚刚及格。



1965年的一天,他在《光明日报》上看到姚文远的《评海瑞罢官》的文章,读完后很不服气,就写了一篇反驳文章给《光明日报》寄去。要知道在当时文化大革命之风渐渐兴起,而作为“四人帮”成员之一的姚文元更是只手遮天。


果不其然,在报社已经给他用稿通知的几天后,形势突变,原稿退回学校,并成了抨击他政治犯罪的罪证。大学毕业后的李小文也因此事件被分配到了西昌的部队农田里种田。



02


最美好的年华,充满知识的大脑,与农田格格不入,在这里虚度光阴,浪费才华。


在农场里,李小文为了以后能有出路,便在农闲时学习起修拖拉机,柴油机。一年后,机会来了,他被指派到一家小无线电厂当技术员。这次派遣成为了他人生转变的契机。



因为他是大学生,在一进工厂后就得到重用,厂里的维修部交给他负责,还给他带徒弟,但总是惹出麻烦。最后实在没办法,把他弄到科研部搞产品。在工厂里他总是说:“我这人没什么大志向,只要有工作,不饿死就行。”



有一天,厂里的书记找到他,说在报纸上看到国家要恢复考研了,并鼓励他去参加考研,他想了想回答:也行,我试一下。等到晚上下班时,全厂的人都知道他要去考研,嘲笑和挖苦的向他“袭来”,这把他逼的非考不可,一向随性的李小文开始不随性了,认真的准备考研,由此他开始走上逆袭之路。



1978年,李小文参加了考研,还没有录取,就被通知去参加英文统考,成绩合格,被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录取。这次出国留学多多少少有点公派的意思在里面,而李小文到了美国之后又露出了“原形”——又开始随性起来。一边学习,一边读小说,读的还是金庸的武侠小说,他发觉自己如同金庸笔下的“令狐冲”一样随性洒脱不羁。


美国的研究生院校考试满分是5分,及格是3.5分,可李小文的分数总是在3.5到4分之间徘徊,即不低于3.5分也不高于4分,好像高于4分会吃亏似的,有时还故意不写正确答案,把分数压低尽量保持在3.5分。



但是在1985年对学习随性的他居然成功获得加州大学的地理学博士学位和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很多人以为随性的他可以在美国的院校谋得件差事,领着高薪过着随性得日子,但他却选择回国。有人不解毕竟国内得待遇远不及美国,还有各种框架限制他,因为在他心中国家的需要不能随性对待。


03


1986年,李小文回国担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图像处理办公室,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研究员。


1999年,李小文又任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同年创建了遥感与信息系统研究中心。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1年,李小文成功当选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担任中科院院士时,李小文一边潜心研究一边教书育人,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直到2014年,一张照片引爆了网路了,也使得李小文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照片中一个年近70的老人,穿着随性,只穿了一双布鞋,没有穿袜子,坐在台上,翘着二郎腿低头读稿。看上去像是贫困老人的报告会,可那是中科院院士,遥感界“泰斗”李小文的学术报告会。


他那随性的风格与当下的喧嚣浮华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但又与众不同。网友称他为学术界中的“扫地僧”



  • 说他如“扫地僧”般身怀“盖世神功”是因为他在学术上的成就。


李小文用行动告诉世人:态度上随性,治学上严谨。在他二十余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对课题及其严苛。他的38篇论文被SCI引用577次,这是什么概念?在美国学术论文能被引用3次以上的都是知名学府的终身教授。而他在读硕士时发表的论文被美国权威著作录入,其研究数据被作为教科书上的数据,而能在国内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做到的只寥寥数人。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NASA的研究项目,其研究成果和水平都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他还是Li-Strahler几何光学学派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他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基础及应用研究的发展,并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研究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 他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更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主张学生自己发挥思维,探索真理。



他总说:“有教无类,只要愿意跟我念书的,我都愿意带。”对待学生相和蔼温柔,平等地和学生探讨学术问题,尊重学生发表的见解。


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他也不当面道破。通常用建议或玩笑的方式来表达,他还喜欢和学生打赌,即使最后输的的是他,他认为这能让学生更加坚定自己做学问的决心,并且总说:“让学生当自己的掘墓人。”他执着于讲台、诲人不倦,一生培养了16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


  • 他胸怀天下苍生,还向素未平生的人伸出援手,是真正的侠之大者。


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在微博上贴出的一则遥感致歉,引起了轩然大波。  

    


把这次事故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在现在争功的风气中实为难得。


同时作为科学网博主,在网上为学生和同行答疑无数,为提高科研人员,博士生的待遇,他不断奔走相告,呼吁教育部提高生活津贴。帮在512地震中失去了丈夫和女儿的董洪春谋得了一份人事部的工作。


  • 他淡泊名利,仗义疏财。


他的照片在网络上走红后,他并没有以此为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只是简单的回应:感谢网友,请冷一冷。华为公司请他做代言时,他未收分毫。在他获得获得李嘉诚基金会,高达120万的奖励后,没有选择用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是用这笔钱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助学金,取名“李谦助学金”,只因他心中的一个永远的痛。


1967年,伴随着李小文的大学毕业,他的长女李谦也出生了,但当时他条件极差,月薪只有41元,在李谦一岁多的时候,因营养不良,出荨麻疹并得了肺炎,不幸夭折。所以对他来说钱的用途比本质更重要,他要把这些钱用在帮助那些贫困学生,使他们走上正途,为国家和社会效力。


即使他身上有如此多光环,但生活上还是洒脱随性,拿着国家最高津贴,却依然黑布鞋、坎肩、衬衫、不穿袜子。每天拿着个酒壶,里面装着二锅头,想喝了喝上几口。回顾一生时,他也是如此的随性从容说到:今生已经如此灿烂,来生必定更加绚丽。



可如此随性的他在离世的五天前还在写博文答疑,还在最后一堂课上站了2个小时讲课,还承担着两个国家重要研究项目。他还想着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但死神已经等不及了。



2015年1月9号早上他昏倒在家里,送到医院抢救,经医院确诊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下午6时,病情恶化并大口大口的吐血,1月10号,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68岁。



一代遥感宗师,一位侠之大者,就此陨落。




也许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特定于生前立下“尊严死”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急救措施。在面对自己生命的时候,他也不要浪费资源,不拖累他人,让自己走的清清爽爽。



他的学生在博客中写道:“布鞋院士”走了,应为他感到欣慰,他过上了一心向往的清净生活。可所有人是那么的不舍,


因为我们热爱他,不仅因为他是科学泰斗,更因为他是接地气的真人;


我们敬仰他,不仅是因为他是院士,更因为他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恩师;


我们怀念他,不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是充满纯粹力量的侠客。



当代的科学家很少像李小文院士一样,不追名,不逐利。随性附于追求和生活,严谨用于治学和研究。为学生授业解惑,倾囊相授,对同行有问必答,豁达大方。为国为民,倾尽一生所学。在任何人面前他本该是高傲的,但他却是如此的谦卑。


李小文院士是当代最谦虚的科学家,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的人。


素心明志,一杯浊酒论天下。侠气致远,一双布鞋任平生。 


                                           ———李院士,一路走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