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隧道渗水、衬砌破损整治技术分享

 adnanlei 2017-09-01

摘要:案例分析了隧道渗漏水、衬砌结构破损等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对目前常用的治理技术要点及适用情况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某隧道工程实例,在现场调查该隧道病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科学的整治方案,结果表明病害治理效果显著,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初支侵限


成因:施工中立架测量放样及监控不到位,断面未及时检查


处理方法:凿除初支喷射混凝土,拆除拱架,重新浇筑混凝土。

二衬冷缝冒水


成因: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不连续


处理方法:注浆封闭,使用注浆针头,注环氧树脂系胶结剂封闭冷缝

二衬厚度不足

二衬厚度不足在使用雷达无损检测以及工务段敲击检测均能够明显检查出来,雷达检测是直接在图形上看到厚度多少,敲击检测遇到二衬厚度不足能听到明显空音(回音)。

成因:是台车就位前断面检查不到位,局部侵限未及时处理,还有一种情况是测量错误造成中线偏位,从而引起厚度不足。

处理方式:凿除厚度不足部分,达到边界条件后植筋、做防排水,模筑混凝土。

(1)下面几张都边墙厚度不足凿除施工过程照片,岩性为花岗岩,凿除设备使用了风镐、风枪、切割机,难度极大。

(2)下面几张是拱部处理照片,与边墙不同之处是拱部凿除需要搭设架子,凿除后要打锚杆,其他处理方式相同。

底板渗漏水


成因: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不连续、振捣不到位、防排水措施不到位


处理方法:钻孔排水。底板渗水问题较为常见,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千万不能堵水,要以排为主。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出水点钻孔后不见有水冒出,这种情况要更换角度继续钻孔或者加深钻孔,找到出水点再埋管封闭表面。

拱部脱空注浆

二衬拱部回填注浆虽然设计上有要求,在施工中也应该尽量避免。在施工中检测出来有脱空时们必须第一时间进行注浆回填,注浆条件是Ⅳ级围岩达到75%二衬设计厚度才可以注浆,Ⅴ级围岩达到80%设计厚度才可以注浆,Ⅲ、Ⅱ级围岩达到20cm以上厚度才可以注浆,其他条件全部要求凿除重做,脱空环向长度超过2m必须凿除到拱脚(半径6.65m环向长度为17米),施工起来工程量巨大,所以必须在工务段静态验收前注浆到位。



施工缝崩边、掉块


成因:二衬施工过程中止水带外露、施工缝错台较大


处理方法:割缝处理,止水带凿除

总结

根据上述隧道病害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坚定施工质量至上的理念,管理层、现场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要切实认识到,不返工、不处理病害就是节约成本。

2.加强日常施工环节管理,严格把握施工的每个小细节,有可能今天的一个麻痹大意,就是明天的一个病害处理,极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3.及时检测施工完成的工程实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发现的问题(或隐患),及时进行确认、处理,等到线上工程完成或联调联试再去处理,处理的成本往往是及时处理时的30-100倍。防患于未然,做好安全隐患处理、配置安全逃生设施都是势在必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