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解读50┃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小龙女的武馆 2017-09-01


2016-07-11 清凉月 


玉真观金顶大仙:“玉真观”即脑后“玉枕关”,“金顶”即头顶,指中脉的最上端。有人把金顶称为百会穴,这是不对的,百会穴是气机运行路线中的一个穴位,“金顶”属于“光”这个层次,二者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不是一回事。
悟空走云路,唐僧走本路,不出山门,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便是:“云路”指的是气机不经历循经络运行这个过程而直接证入“光”,而“本路”则指一般人在修行中气机要经历循经络运行这个过程。为什么悟空不经历循经络运行这个过程,而唐僧必须经历呢?气机循经络运行在实证中的根本意义就是借助气机在经络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潜意识散乱”,悟空与真心相应,没有“潜意识散乱”,因此不需要经历这个过程。气机循经络运行的另一个任务是让我们能够清清楚楚地发现“对穴”,这样就能借助“对穴”形成“潜意识专注”而进一步发现并证入中脉,悟空与真心相应,很容易形成“潜意识专注”,不需要借助物质提高思维状态,因此走的是云路,走的是捷径。唐僧走本路是指唐僧走的是我们普通人的道路,就是从低到高逐级提升的道路,而不是象悟空那样走的是一条跳跃性发展的云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云路”和“本路”其实是告诉我们:在向高级状态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象唐僧那样走本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发展,也可以象悟空那样走云路,跳跃性地发展。至于能否跳跃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能否形成“潜意识专注”。假若我们能够首先证入高级思维状态获得“潜意识专注”,那么我们就完全能够象悟空那样实现在物质方面的跳跃性发展。
不出山门,自观宇中堂穿出后门便是:这里的“山门”指的就是玉枕关,“不出山门”就是不循督脉上行,而是直接由此而进入中脉。这一点和蝎子精扎悟空脑袋、扎如来手掌是同一个道理,都是在告诉我们:在气机运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假若我们能够形成“潜意识专注”,那么我们随时都可以直接证入中脉,实现跳跃性发展。由此可见,“潜意识专注”的形成在实证中是极其重要的。
当然,本处也可以从玉枕关横穿到玄关,不需要经历百会穴,这和直接到中脉有什么区别呢?中脉是“光”的运行道路,从中脉走就是住于“光团”;玄关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天眼,从玄关走就是证入高级状态的物质境界。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脱离身体,一种是住于“光团”,一种是证入“光境(高级物质状态)”。



横穿玄关,需要过独木桥,这里的“独木桥”和水帘洞的铁板桥是一回事,都指任督二脉交汇处。独木桥又窄又滑,令人心惊胆战,这是形容此时的“深悬细”心境。
有了“深悬细”这种高级状态的心境,就可以乘上无底船。无底船没有底,唐僧不敢上,悟空一把把他推上去,唐僧心里一惊,却竟也没有掉下去。他还在疑惑时,却见上游漂下来一具尸体,众人说:“师傅,那是你!可贺可贺!”为什么可贺?因为他证得了无漏,证得了漏尽通,所以不会掉进下面的烦恼河里去,不会再轮回了。他证得了无生法忍,得见本来面目,生死已了,大事已毕,臭皮囊自然就可以抛弃了。书中描写无底船这一段写得很好:有浪有风还自稳,无始无终乐升平。六尘不染能归一,万劫安然自在行。无底船儿难过海,今来古往渡群生。
唐僧八戒等皆不从独木桥上过去,而要选择坐无底船过河,作者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从独木桥过去我们是通过“光境”进行实证的,从中脉过去是通过“光团”进行实证的,无论“光境”还是“光团”,它们都是物质,一切物质都是“观察与被观察”关系的描述,而“观察与被观察”关系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选择性思维”是“执着心”强化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一种思维功能,由此可见,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物质是执着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执着心是波动很大的一种心力,很不稳定,因此一切物质都是不稳定的,都是容易退失的。“光境”更是如此,“光境”更容易退失,因为“光境”是比“光团”更为低级的物质,越是低级的物质,其所对应的执着心越强,因而不稳定性越强。《西游记》在这个地方用独木桥,用“窄、滑、危险”等描述这种不稳定性,告诫我们住于物质境界是很容易退失的。


为什么悟空能够蹦蹦跳跳毫不胆怯地过去呢?难道悟空就不害怕退失吗?悟空代表如来藏的功能,相对于如来藏来说,执着心可以被视作一种功能,任何功能都是可以利用也可以放下的,因此从如来藏的角度讲,不存在退失这个问题,而仅仅是能否自由运用的问题。正因如此,悟空能毫不胆怯地过去。
这里的无底船代表如来藏,如来藏是无漏的,因而唐僧等掉不下去。唐僧一行之前已经能够出阳神,已经能够证入“光团”和“光境”这些物质状态,但这次却既没有从中脉走,也没有从独木桥上过,而是选择乘坐无底船,这说明作者清清楚楚地知道“出阳神”并不是无漏的,只有证入如来藏才是无漏的。同时只有证入如来藏才是真正地解决生死,因而才能高高兴兴地看着自己的身体在生死河中随波逐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西游记》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也说明作者决非凡人,而是一位通达佛道的一流大师。
《西游记》把取经的目的地定在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同时唐僧一行又是乘坐无底船到达的,这说明作者在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同时是以佛家为主导的,也就是说作者主张的是以佛家为主导的三教合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