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liqy_001 2017-09-01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小李连续三天穿着同一件T恤上班了,他的头发凌乱已经许久没剪,下一次或许会剪成寸头。在地铁上,他漫无目的地刷着手机,看到大数据推荐的“潮男服装”飞快地滑了过去,一如满屏的七夕促销。毕竟,他很长时间没有买东西的欲望了。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都市里,如同小李一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他们上班下班,仿佛也努力地生活着。可是从心底里,好像不再产生欲望——购物、恋爱、学习乃至于玩乐,在本该澎湃渴望的年纪里,枯竭了。

中国有多少梦想,就有多少无望。这是个欲望横流的时代,却有很多人,在此间失去了本该令他们鲜活的欲望。没有欲望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像“人”。

而这些崩坏的、凋零着的人,也各有各的人生际遇。

1.路径都被“规划”好,难以产生欲望

蜜雪正在努力准备着公务员考试和各类事业单位的选拔,毕业之后,她已经在这件事上花了近4年时间了。父亲是个好面子的人,一定要让她抱一个铁饭碗,一如当年高考一定要让她上一本,哪怕那是偏远省市的机械工程专业。蜜雪从前唯一的爱好大概就是小女生的打扮了,但最近一次见到她,似乎连这件事也放弃了。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高中是最应该探索未来憧憬的时光,但绝大多数人都被现实所困,没有心力去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等到了可以决定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

小张比蜜雪要幸运很多,毕业之后在家里人的安排下进了国企,身边都是比自己大10岁以上的“社会哥”,为了融入他们,小张抛弃了所有“高调”的欲望——苹果手机、有logo的背包等等。但是小张是有些消费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和朋友的,偶尔他也想在朋友圈“小确幸”一把,于是带着炫耀的心态吐槽晚上回家打不到车,却被留言告知“专车好打很多~”

“小确幸”其实没什么幸福的,不过就是格局太小,眼界里只能存在这样的可能。这一切是被规划,但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2.天花板太低,不敢有欲望

求职APP广告里充满了半年当总监、两年月入百万的正能量案例,但事实是许多人工作五六年,仍然奋斗在最一线的执行岗位上。北京越来越像香港,大多数人做的都是销售类的工作。

并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职场和生活中的天花板,是切实存在的。欲望有时等于梦想,而梦想,也随着欲望在枯竭。

阿满在她的年纪,算是经验非常丰富了,她对职场、生活充满了野心,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就想知道自己能爬多快”。换了几家公司之后,薪资水涨船高,一切看起来很美。直到她无意中听到大领导和直属manager之间的对话“阿满这个孩子不错,但毕竟是普通本科,也没出过国,做做执行就行了,总监不考虑了。”

学历、出身、财富、人脉,在年轻人的头上设置了无数看不见的天花板,以至于一抬头就触顶了,太多的欲望似乎成了让自己失望的源头,那不如平心静气,知足常乐。

3.没有保障,哪来的欲望

之前有篇10W+的文章斥责年轻人没有追求,想进事业单位贪图安稳。可是啊,在今天的都市里,年轻人是不是承受了太多朝不保夕?

不符合年龄的压力把他们的欲望一点点地压得扁平。

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从基础到高级划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如果下层的需求难以满足,就很难产生出更高级的需求。

“饱暖思淫欲”听起来封建余孽,却是需求金字塔的精辟概括。北上的年轻人虽然不至于饿死街头、衣不蔽体,但有房有车这种在二线城市看来最基本的人生轨迹,许多一线城市的优秀年轻人想都不敢想。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安全感已经成了这么奢侈的需求么?

家居广告拼命灌鸡汤“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难道不是在暗示,生活在出租屋里,是多么没有生活的一件事情,这样的焦虑深深困扰着年轻人,根本原因是它似乎不是暂时的,终点在哪里看不到。

4.工作消磨欲望

不久前,德勤女员工罹癌被开除,连社保都不给交到月底,也掀起了一阵狂澜。只是离老板不明白的是,为什么非要等到这么血肉模糊,才正视年轻人无节制加班的问题呢?社会快速发展,创业公司努力奋进,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把疯狂加班当成日常,真的是社会的病啊。

36氪发布了一个挺有趣的报告,是关于职业人群性生活的调查,超过40%的职场人表示工作影响了性生活,同样比例的人对性已经失去了欲望。而还有50%的职场新人人生中都没有过性生活。

即便不考虑那些四大、后厂村里将人性都消磨殆尽的工作,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努力将生活和工作区分开来了:加班、和同事吃宵夜、周末和同事一起玩、买和同事一样的东西。欲望很多时候来自社交——只有看到不一样的人和人生,才能产生购买、改变、学习的欲望。

都市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像“人”

关键是,这样的无止无尽的工作生活,是没有尽头的,除非到了零件要被淘汰的时候。

5.年轻人正在学会“克制欲望”

小王是个程序员,来北京工作了几个月,算不上特别忙,每天9点下班吧,但程序员不都这样吗?可突然有一天小王说要回重庆老家了,我问他为什么,他想了想说:“我吃不惯北京的饭,回去让奶奶给我做饭。”

可是,北京真的找不到吃得惯的饭菜吗?北京真的没有可以期待的生活吗?

有的,只是小王克制了自己的欲望,他相信回到重庆,生活会更容易“有质量”。和小王一样,还有很多人回到更加贫穷的老家,也觉得,挺好的。

日本曾经历了经济的高峰,继而遭遇了泡沫的破碎,时至今日年轻人的欲望已经达到了冰点——因为消费、恋爱乃至于努力,都不能带来太多的幸福感。所以有了“断舍离”,以及社会经济的一路下滑。我们常常赞扬日本人的“分寸感”,某种程度上也是欲望消沉的表现。

而我们甚至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峰,就已经开始学习断舍离,和背后那四下弥漫的“反欲望”。那你的欲望,到底还剩多少余额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