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诚交天下8815 2017-09-01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菊花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名花,有着三千多年栽培的历史。
菊花清雅高洁,花形优美,色彩绚丽,
自古以来被视为高风亮节、清雅洁身的象征。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
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
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
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野菊

-王建

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野菊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
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
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
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
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
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
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
语调斩截,气势凌厉,
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寒菊/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
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
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
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赵昌寒菊

宋-苏轼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整首诗分为两部分。前二句是对花的品貌的描写,
但遣辞造语之间,已经融入主观感情。
后二句是对菊花的品性的赞赏。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菩萨蛮·秋风扫尽闲花草

宋-夫寿妻

秋风扫尽闲花草,黄花不逐秋光老。

试与插钗头,钗头占断秋。

簪花人有意,共祝年年醉。

不用泛瑶觞,花先着酒香。

秋日黄花,分外馨香。采菊为妇簪头,恩情缠绵如见。
菊花相传为益寿之卉,古人尝谓菊酒可以延年,
闺中弄花情深,不饮亦醉,不着香艳语而尽得风流。
上片“占断秋”三字极为新巧。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
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野人饷菊有感

明-张煌言

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

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咏菊佳作颇多。
但文人墨客笔下的菊花,往往以孤高傲世的姿态出现;
在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笔下,菊花则以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战斗风姿出现。
张煌言的这首诗可与黄巢诗媲美,
赋予菊花独特的战斗风貌,读起来荡气回肠。

诗词鉴赏黄花不逐秋光老

浣溪沙

近代-王国维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

离离从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

人间何处有严霜。

【中国诗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