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内中小学名师网络工作室发展现状分析

 清晨的玫瑰0603 2017-09-01

      本文发表于 《数字教育》 2017年第3期(总第15期)基础教育信息化栏目,页码:46-51。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 要:当前,全社会都在提倡“互联网+”的理念,对于教师教育而言,“互联网+教育”就是“互联网+教师共同研修”。“名师网络工作室”作为一个新的模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培养骨干教师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以知名教师为引领, 以骨干教师为核心, 以网络平台为支撑,以提高教师教学与研究能力为目的的“名师网络工作室”, 不但能促进名师自身的成长, 而且能够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本文对已有材料梳理归纳,概括出国内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发展轨迹,并对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基础教育;名师网络工作室;发展现状

      一、名师网络工作室历史追溯

      名师网络工作室是名师工作室在信息化时代下的发展产物。名师工作室是“名师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 年9 月8 日,《中共卢湾区教育局委员会卢湾区教育局关于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的通知》的印发,开启了我国教育界“名师工作室”的时代。近年来,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涌现。实践证明,利用名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发展, 改善教师的成长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该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名师工作室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由于名师工作室发展中存在的矛盾日益突出,考虑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速度,2011 年1 月4 日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1〕1 号)[1]中强调:要逐步实现城乡教师培训一体化,创造性地开展培训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师教育并取得明显成效;着力突出培训的层次性和全面性,坚持网络培训与实体培训相结合,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在新时期取得新成绩。

      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2014 年11月16 日发布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教技〔2014〕6 号) 中提出: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协同备课和网络研修,形成共同备课、教学研究、资源共享等一体化协作交流机制[2]。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5 年9 月1 日印发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教技厅函〔2015〕76 号)[3] 中强调要全面扎实地推进“三个课堂”建设,组织特级教师、名师与若干名青年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等形式利用网络的优势形成教师在线研修共同体,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同时,“三通两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比较完善坚实的网络环境基础,以此为契机,充分利用名师自身的优质资源和网络平台的强大功能,在已有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名师网络工作室应运而生。虽然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名师网络工作室具有的优越性使其蓬勃发展,成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

      二、部分省份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进展

      近年来,各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不断加强对名师的引领,对相关经费和政策的扶持,坚持以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构建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这些教育发达地区更是抢占先机,纷纷开展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建设,为本地区的教育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3 年湖南省组建了名师网络工作室,探索出了资源开发和网络教研相结合的新模式。浙江、江苏、江西、山东、上海等省份紧随其后,依托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挥专家的引领与示范作用,统筹规划,经过艰辛地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012 年10 月12 日湖南省教育厅电化教育办公室发布《关于组建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名师网络工作室的通知》 (湘教电馆通〔2012〕57 号), 并在2013 年开始首批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建设。目前已建成两批共57 个名师网络工作室,实现了逐步覆盖到各学科、各学段的目标。工作室累计访问次数超过1 亿次,成员3 万多人,资源总数50 万条,发起在线交流1 万余次,掀起了专家引领资源建设与应用、网络教研的新高潮。大量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成套资源不断涌现、微课资源精雕细琢、特色资源百花齐放,每个工作室在建设周期中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合模式。其经验做法获得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的肯定与支持,为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教师工作坊”的建设提供了范式[4]。

      江西省整合全省中小学阶段的名师资源,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建设了两批共589 个名师网络工作室,使其成为中小学教师“学、教、研、培一体化” 的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平台。平台功能完善、界面美观、资源丰富、用户体验好。因此,相当多的工作室能够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各项研修活动,发表自己独到的教育观点和上传原创性的资源。论坛里面讨论十分热烈,名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频繁,常常由一个小话题发展为一场专题性质的学术沙龙。一些工作室也会定期举办在线讲座,出版刊物以收录和展示工作室成果,皆反响良好[5]。

      2015 年11 月19 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了《山东省第三期齐鲁名师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6—2018 年)》的通知(鲁教师字〔2015〕22 号),山东省教育厅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为每位名师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支持名师们开展学习、科研、师带徒活动。

      名师网络工作室不仅带动了学员的成长,还帮助齐鲁名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其中有10 位齐鲁名师所带团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4 位名师被推荐为 2015 年教育部“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候选人,有8 位名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5 位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工作室建设周期内,名师出版著作、发表论文、撰写调研报告共计756 项,各类科研获奖共计698 项[6]。齐鲁名师在自主专业发展的同时也成为推动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

      2015 年12 月28 日,福建省教育厅出台了《福建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闽教人〔2015〕127 号),并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45 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成立至今, 工作室各项工作建设显成效:①组织开展专家讲座、名师公开课等活动近600 场,申报重点课题27 项,累计发表教育论文62 篇。②工作室成员在网站上开设博客,上传新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总结。③工作室成果及时汇编整理,目前已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边教边想》等三本书籍来记录中学语文、数学、历史三个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随着建设模式的不断完善,名师网络工作室已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开展科研的新舞台,目前已完成了一大批的重点教科研课题。

      2015 年5 月22 日南京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南京市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的通知》(宁教高师〔2015〕12号)。计划首批建设20 个名师网络工作室, 今后将逐年增加工作室数量。

      为了更加系统、客观地了解目前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建设情况,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从北到南的七个省份作为研究样本,截止到2016 年12 月底, 共确定了744个名师网络工作室,按学段统计每个省的工作室数量,详细情况如表1 所示:

      依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名师网络工作室发展迅速。近年来,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名师网络工作室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增加了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投入,工作室的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作为教育大省和教育强省,山东、浙江、湖南等省份的名师网络工作室涉及面广,分布均衡,协调发展。

      三是整体而言,工作室的建设重点在中小学阶段, 相关机构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较少。

      三、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平台功能分析

      名师网络工作室很大程度上是依托网络平台展开活动的,因此平台的功能模块分类、设计成熟度就非常重要。通过对样本省份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平台功能归类整理,笔者认为比较完善的平台设计与使用应分为基础功能、业务功能和管理功能三大块[7],具体的功能描述见表2、表3 及表4。

      根据以上划归方式,通过对这些工作室栏目、功能的归类统计,划分为空间、资源、研修、活动四个模块。笔者以作为样本的744 个工作室所开辟的类目为单位, 分别统计了各栏目对应工作室的数量,并计算了这些工作室占总数的百分比。具体情况如表5 所示:

      名师网络工作室都是以本省的中小学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架来搭建,虽然每个省的设计风格和栏目命名不同,但是建设重点内容和功能大同小异,由表5 我们可以看出:

      (1)在空间模块,工作室的基本栏目(如工作室简介、团队风采、公告资讯)是必有的,它展示这个工作室的实力和风貌。对于“成果展示”“最新动态”“最近访客”“留言板”栏目,绝大部分工作室会设立, 这也是网络工作室的优势所在,以实时和非实时形式记录工作室的运行轨迹。“网盘下载”是湖南省特有的栏目,方便了学员对资源的存储和使用。将近一半的工作室都留有“自定义板块”,既体现了整体风格的一致性,又充分发挥了每个工作室的创造性,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

      (2)资源作为支撑工作室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内容质量好坏决定着工作室的水平高低。表5 中的“名师课堂”主要包含:微课、公开课、示范课和汇报课,名师以其高超的教学技巧和课堂掌控力来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学员通过仔细揣摩名师的授课过程,对照自身,发现问题,取长补短,实现质的飞跃。还有一部分工作室针对考试标准,研究考试出题点和解题技巧,改进后期的教学。

      (3)学员在工作室不仅要学习实践性知识,还要努力成长为专家型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转化为可研究的课题,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过不断地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反复,专业水平得到升华,职业满足感也逐步提高,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工作室都认同这一点。“观课评课”“案例分析”作为常规的、重要的研修内容,分布却只占37.0% 和41.4%,这可能受学员的工作安排和条件限制等影响,单纯的利用QQ 群、微信群等难以达到实时记录、深入交流的效果,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的形式营造一种“在场”的氛围。

      (4)活动方式多样以及活动频率恰当是保持工作室活跃程度的重要因素。在表5 中,“在线交流”占到89.1%,其中不乏思维交流碰撞智慧的火花,但也有一些工作室的在线交流内容冗余枯燥,流于形式和数量。“理念学习”达到62.4%,这说明绝大多数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或外出学习的形式,转变学员的理念态度,接触到更多的理论前沿来指导教学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贯穿于学员在名师网络工作室学习全过程的“集体培训”“教学论坛”“感悟反思”却分别只有25.4%、26.7%、29.7%。所有成员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讨、不断反思,才能够有所收获和成长。

      从表1 和表5 的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的名师网络工作室的运行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总的来说,东部沿海地区名师网络工作室数量多,投入力度大, 辐射面也较广;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名师工作室数量很少,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建设不能只落脚在大城市,还应该把工作室聚焦于乡村学校,培养更多的乡村名师。同时,从分析现有的工作室运行情况而言,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第一,平台建设是名师网络工作室的核心,急需做好平台底层整体架构的功能设计。全国有很多地市建立了网络工作室,但是有相当数量的网站打不开,网络传输不稳定;由于平台空间的容量有限,从而导致平台负载过大而不能满足教师上传资源的需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名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目前,平台建设较成熟的有浙江、福建、湖北等省份。第二,不论是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成效显著的省份还是刚开始建立的省份,有很多工作室只是有名无实,由于主持人工作比较繁忙,也无暇顾及工作室的活动开展情况;或是主持人确实很有“名”,但是该名师不具备管理一个团队以及领导他人方面的素质和技巧,致使工作室建设缓慢、内容匮乏、缺少活力、没有成效。我们都知道名师是工作室的总负责人,某种意义上说,名师的高度决定着名师工作室的高度。因此,这不仅在于开始时要精选名师,还在于后续工作中要将其作用最大化,想方设法带动名师和学员的热情和活力。第三,通过对优秀的工作室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相同点:空间模块多样、资源精简优质、活动参与度高、工作有序高效。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必须保证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保证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打造责任明确、分工协作、沟通顺畅、执行高效的团队。第四,各省都为工作室提供了充分的资金保障,但是很多地方的经费支配权不在主持人手中,工作室的各项费用都要经过层层审批,程序多、时间长等问题直接导致线下的交流活动耽搁停滞。第五,各省都出台有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规定在建设周期内要上传多少资源、开展几次活动等。这些规定起到了督促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弊端,笔者通过对上述被统计的工作室进行分析发现,有很多工作室的资源紧扣专业发展,及时更新、形式多样,确实带动了学员的快速成长,但更多的工作室只是为了凑数,长时间没有动态,只在某几天内便堆砌了大量的资源,并且论坛和留言区的内容只是为了留下足迹,搞形式主义,没有实现交流讨论的目的。因此,对于评价验收工作来讲,如何客观、真实、高效地反映成果,对名师工作室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当前,名师网络工作室已找到合适的土壤生根发芽,作为一种全新的模式其注定会具备独特的优势, 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我们更应该创新思维、大胆尝试,多维度地分析梳理国内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发展现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Z]. 教师〔2011〕1 号,2011-01-04.

      [2] 教育部.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的实施方案[Z]. 教技〔2014〕6 号,2014-11-16.

      [3] 教育部. 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Z]. 教技〔2015〕76 号,2015-09-01.

      [4] 陈德平. 湖南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J]. 教育信息化,2014, (12):13-17.

      [5] 肖人翔, 李孟华. 制度建设, 名师工作室的基础[N]. 中国教育报,2013-09-02(03).

      [6] 孙晓俊. 专业发展背景下的交互式数学名师工作室研究[D]. 烟台: 鲁东大学,2015.

      [7] 豆丁网. 名师网络工作室建设方案介绍[EB/OL].(2015-10-23) [2017-03-01].http://www.docin.com/p-1331412451.html.

      作者简介:

      王桢(1990—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教育技术;

      梁林梅(1969— ),女,河南林州人,教授,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基础理论与国际比较、教育信息化与学习变革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