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趁年华正好,享美景良辰。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7-09-02

趁年华正好,享美景良辰。

(2017-08-30 10:13:16)
标签:

杂谈


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人生匆匆几十载,弹指一挥间也就过去了,不若趁年华正好,看大好河山,享良辰美景。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登超然台,居高临下,满城风光,尽收眼底,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却笔锋一转,安慰自己也安慰世人:这大好年华实在不宜长吁短叹,应把握当下,饮酒品茶作诗,足可见苏轼超然物外的心境。



《池州翠微亭》 

【宋代】岳飞 


经年尘土满征衣,

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

马蹄催趁月明归


诗人常年征战,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登上翠微山,祖国的河山太过壮观,使他流连忘返,或许将士在战乱之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毕竟那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地方。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日明媚,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一群活泼的儿童放学后急急忙忙回家,而后在大好的春光里放起了风筝。诗人将静景与动景结合,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



《满庭芳·蜗角虚名》

【宋代】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在词中擅长抒写人生,他高于一般词人之处,在于他能从人生的矛盾、感情的漩涡中解脱出来,“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放,正因如此,苏轼描写的人类心灵就比别人多一个层次,这也是他的词能使人“登高望远”的一个重要原因。



《醉花阴·黄花谩说年年好》

【宋代】辛弃疾


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绿鬓不惊秋,若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结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岛。

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


我明白人世间沧海浮沉就如一粒微尘一般,都随缘起缘灭最终了结,可还是忘不了那远隔千里的故乡,时光匆匆,红颜易老,我在外漂泊多年,何时才能归乡呢?



《杭州春望》 

【唐代】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青旗沽酒趁梨花”一句一语双关,作者原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趁梨花”是说正好赶在梨花开时饮梨花春酒,流溢着浓郁活泼的生活情趣。




《骤雨打新荷》 

【金末元初】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

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

老燕携雏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

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

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

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

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


作者先用大笔着色,铺写出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并以“偏趁凉多”四字,轻轻点出夏令,如此好景,不若浅斟低唱,及时行乐,不使时光虚度。



《江上》

【清代】王士祯


吴头楚尾路如何?

烟雨秋深暗自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

满林黄叶雁声多


诗人通过寒潮、山林、大雁、黄叶构成一幅秋江图,简洁洗炼,蕴藉含蓄。而秋江晚渡的意境,清爽脱俗,超然典雅,长髯白衫的先觉圣明凌虚于浩淼烟波之上,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