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机务维修管理】透过“人为差错”看机务技术

 昵称47032104 2017-09-02


确保飞行安全是民航工作的永恒主题,又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设备可靠性的提高,技术因素引发的安全事故大大减少。


相反,人为差错原因造成的不安全因素却占绝大多数,而从波音公司统计数据可看出:过去10年中,维修差错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三大原因。为此,航空界越来越意识到:通过强调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可促进安全水平和效率的提高。因而,研究和防止人为差错是飞机维修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剖析人为差错产生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机务人员敬业精神的滑坡淡化了工作的责任感

由于机务维修工作环境相对于其他行业较为恶劣,机务人员的实际地位又在下降,导致一些机务人员“在岗不爱岗,就业不敬业”,爱岗敬业意识有一定程度的滑坡,存在着不思进取,敷衍工作的现象。


少数员工松松垮垮,得过且过,视岗位为累赘,视工作如儿戏,不能真正存担起应负的本职工作,给飞行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另一方面,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机务维修工作的关心、支持、体谅多半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行动少。如:加班加点排故障时,经常得不道其他部门的有力支持等,凡此种种,在机务人员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机务人员爱岗敬业精神的滑坡,不能有效地完成实际工作。 


2维修技术的落后制约了机务人员的维修水平

现代的民航客机先进、舒适,是高科技技术的结晶。飞机有许多的系统部件,小到一颗螺钉,大到一个单元体、一个系统,拥有数以万计的零部件.


而且涉及的知识面广,这就对负责飞机维修的机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我们很多机务部门维修理论依旧薄弱,知识结构仍然老化,不能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


另外,很多机务人员外语水平不高,对进口机型和设备的学习、掌握受到制约,技术水平不能得到及时、迅速提高,使得机务维修工作得不到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导致发生由于不熟悉飞机系统而引发的“人为差错”。 


3超强度的疲劳工作麻痹了机务人员的警惕性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辛苦”两字来衡量机务人员的敬业精神。这是由机务工作的性质所衍生出的一种习惯性思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机务人员就是再辛苦、再疲劳也要坚持工作,有时连续奋战几昼夜得不到休息。


众所周知,长期处在疲劳的情况下最易造成精神上的麻痹,使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警惕性降到最低值。有时竟发生一些在常人看来是非常“低级的错误”。同时个体的疲劳极易扩展成群体性疲劳,其结果往往是忽略了机务维修的最后一道闸一一互检。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要是我们能够“清醒”一点的感慨。


4走过场式的安全教育麻木了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总局年年抓安全的气氛中,各单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安全教育例会,机务部门尤甚。进行安全教育,作到警钟长鸣是完全有必要的。


问题是很多教育成了过场式、应付式的教育,往往是读文件、念指示、传精神,很少涉及本部门的问题与不足,即便有也一笔带过。而有些干部在会上讲得头头是道,案例分析得绘声绘色,但在具体工作中却说做脱钩,言而无信。


造成机务人员对例会产生抵触情绪,对干部心生怨气,以至于把这种不满带到工作中,忽略了差错的存在,造成了“人为差错”。 


5经验式的维修方式僵化了机务维修人员的思想认识

由于长期从事单一的、重复的某项维护工作,一些机务人员的内心已有了一种固定的、程式化的认识。具体表现在:


一是:不按照工作卡单和手册规定,全凭个人的维护经验来实施;


二是:不严格执行工作流程,不把工作单带到工作现场,不严格执行做一项签一项的工卡制度,有的甚至在没有接到工程部门下发的工作卡单的情况下就盲目施工,结果导致主观行为上的出错。


靠一种固有的、经验式的维护模式来应付时时变化的维修方式,往往使工作者难以发现工作条件的微小变化,从而很难发现维修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结果是稀里糊涂的出错。


总之,正是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多年来始终得不到彻底地有效解决,才导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人为差错。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人为差错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仅仅是靠严肃处理,严规重矩,警钟长鸣等还是不够的,这些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只有理顺机制,解决好上述的诸多问题,才能激发机务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做到自觉严格要求,防止人为差错的发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把人为差错控制在较低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为此,笔者认为:

 

1、加强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机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是减少人为差错的前提。因此,要求每个机务人员:


一要必须具有对飞行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忠实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


二要必须自觉养成严字当头、脚踏实地、认真细致的维修作风和习惯,并贯穿于机务维修工作的全过程。


以这种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机务工作中去,在维修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追求,彻底杜绝人为差错地发生,切实做好安全关口前移工作。

 

2、健全各项维修规章制度

落实各项维修规章制度对预防各种人为差错地发生和规范维修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的维修管理强调的是依据维修文件、手册、工卡、指令等进行施工,严禁依靠员工的记忆和经验。


各种维修文件都是经过权威部门反复推敲认定的,同时也给维修人员提供了科学的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但是,不可否认在我们的维修企业中,维修文件和工作卡单的标准不够详细,翻译不够准确,在管理程序上班组间交接情况不够.明确,沟通不畅,工作流程的安排上也存在着诸多缺陷,有很多人为差错就是因为交代不明、沟通不畅所引发的。因此,健全各种维修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减少各种人为差错发生的有力保障。

 

3、坚持业务技术学习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务维修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技术,机务维修的责任更为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巨大损失。


因此,航空公司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长期的、详细的、阶梯式的培训计划,使机务维修人员能经常进行技术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提高机务人员业务技术,从技术支持机务人员的维修行为,为飞行安全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也是预防人为差错发生的重要方法。

 

4、完善激励机制改善用人体制

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为目标,对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员工,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带动机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中出现差错的人员应视情给予处罚,真正做到奖惩分明。


另一方面,要向传统的用人制度的顽疾开刀,要用长远的目光来善待人才,按公平、平等、择优的原则确立用人机制,这样才能发挥出每位员工的潜质,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到有目标,有奔头,彻底清除出工不出力、工作随意性大的毛病。这也是减少人为差错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5、改变有错就罚的传统工作作风

传统的对于人为差错事故的调查总是将目标对准造成这个差错的人,最后该处罚的处罚了,该教育的也教育了,但相同的差错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仍然是相同的员工,对于致错因素的各种情况倒会淡忘,因此,造成人为差错的因素依然客观存在。


为了打破这个传统的怪圈,我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造成人为差错的因素而非致错人身上。方面,承认员工的良好工作意愿,消除他们“做得越多,犯错的机率就越大”的心理顾虑。


另一方面,承认即使再仔细的员工也可能犯错的事实,并以此作为调查问题的基本态度,当员工们感到他们自身的能力不被质疑时,才会对问题的调查采取积极地回应态度,才会与调查人员一起研究产生人为差错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营造宽松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关心机务人员的生活,在为广大机务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更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本着关心、理解、体贴的原则,及时掌握机务人员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生活情况。


合理安排人员休息,防止机务人员带病,避免由于身体不适而引发的人为差错;再则,合理安排机务人员的作息时间,防止由于精力不足,身体疲劳而导致人为差错的发生。


我们应该看到,要想消除人为差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既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与机务人员积极配合,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力争消除各种潜在的隐患;同时,我们更需要建立一种具有舒畅的工作环境、高效的工作流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及合理的福利待遇的更为科学的富有活力的维修体制。


迎广大读者和粉丝踊跃投稿,点击率高的文章会有物质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