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忠植:“人工智能”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时宝官 2017-09-02

国际社会早在1956年就正式采用了“artificialintelligence”,也就是人工智能,到现在已经有了60余年的时间。那时做人工智能,主要是研究发展人类的智能技术以及信息自动化的实现。到现在,人工智能更多地与“大数据”、“云计算”和“深度学习”结合在一起,因此我认为,“人工智能”其实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能够做到天气预报,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电话通讯的普及,21世纪我们有了智能手机……需求的增长让我们对于“现状”并不满足,反而推动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我希望未来的人工智能够在“大数据”、“多媒体”等方面都实现进展,推动我国科技领域的决策达到高度“自动化”,并传导到执行层面。但是目前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大数据该如何表征?从数据库的发展历史看,20世纪60年代建立起了层次数据库,70年代建立了网状数据库,而到了80年代则是关系数据库,那么现阶段的“大数据”该如何表征、操作?这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回答的问题。

国务院在2017年7月20日,正式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这样的部署,我觉得是非常正确的,它可以促成人工智能领域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协调“产、学、研”发展,催生规模化产业,为2030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愿景创造条件。   

不过,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是有一定的优势,就目前来看,国际联合人工智能协会最近的这两届里,中国作者的文章都占了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在机器学习和图像视频处理方面,都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另一方面,中国发展人工智能有大数据方面的优势。除此之外,社会需求与政府支持也是推动其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我想这些都能使人工智能“更上一层楼”。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原副理事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史忠植

对于“人工智能引发人类失业”这个话题,我认为还是要从源头上思考,要知道人工智能有这样一个宗旨:“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民”。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再到如今的智能革命,每一个进程话,实际上都提升了人类的生活的水平。如果说18世纪的工业革命通过机器代替人类的体力劳动,那么现阶段的智能革命,就是要让机器来代替我们的脑力劳动。

我们不能因为人工智能存在某种潜在的“威胁”,就限制其当前的发展。人工智能是通过智能革命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方式,而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失业,使社会倒退,至少这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结果。虽然我的预期很乐观,但无论如何都需要遵循“造福于人类”这一宗旨,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约束其行为。

大数据、GPU、云平台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使得近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的主要进展还仅限于人机界面,即感知智能方面,包括视觉、听觉、语言这些方面。我们希望能够在2020年前完成自然人机交互, 如语音输入、人脸识别、跨媒体检索等。目前的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个人认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离让人工智能模拟人脑处理问题,还差的很远。

关于人们对于“不确定性”的担忧,我想说其实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不确定性”,人工智能也是这样,我们基本没有很好的办法完全地消除不确定性。因此,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可以理解为:“问题很多、很大”,理论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都是消灭不确定性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当然,不要盲目地跟随市场炒作,把人工智能取得的进展想象得不得了,实际上它只是在某些方面有很亮眼的成果,从整体上看离理想中还有很大的差距,类似泡沫会导致各方面的泡沫涌起,说到底就是市场的一个大误会。

目前国际上面有一个学派,叫做人工智能伦理学。国内的话,对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也逐渐有一部分人在开展研究,只是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团体、学派。一些学者找我讨论这样的问题,甚至会因此开一些讨论会。显然,人工智能在伦理问题上引发的广泛担忧让多方十分重视。人工智能的可靠与否,看的是技术标准。而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在伦理领域的影响,则要从规则、法律的制定去思考。超出法律范围之外的,就要被禁止。“机器人学的三原则”,就是这样来约束机器人行为的。同样,在国际层面上也要加强合作,国家与地区之间需要协作共赢。(根据嘉宾在“聚焦人工智能:红利与忧思”主题政能亮沙龙演讲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