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琉璃厂的师傅鉴定一幅画,打开一尺或半幅,就能说出这幅画的真假优劣子丑寅卯来,这般手段,行内叫“望气”,是凭着多少年的经验,而且有口难言。但能由这“气”把一幅画“望”出个结果,也说明这“望气”的手段,是落到实处的一件事情,一点也不虚,只是一般人就觉得这事很玄而已。 其实,用“气”来评价文艺作品是由来已久的,最有名的,就是“文以气为主”。这句话,是三国时曹操的儿子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的,影响后世极大,是说对文章写作的品评鉴别,要体察到作者气质性情的层面,因为都是大活人一个,性情所迁,所谓“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来自《读画观气》 见“古朴”之气 任伯年《大吉》 设色纸本 立轴 1877年作 尺寸:50.5×93cm 款识:芙卿仁兄大人雅鉴即正。光绪丁丑九月之望,伯年任颐写海上作。钤印:颐印 出版:1、《任伯年画集》p86。 2、《任伯年花鸟画集》p118(台湾)中华书画出版社,1975年7月。 说明:此件作品系新加坡“胡椒大王”陈之初先生旧藏。 《大吉图》属任伯年于1877年创作之真笔。作品在繁简对比和色墨相渗的技法上有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首先以繁复的笔致描绘盛放的菊花,在勾勒菊花花瓣的过程中每个花瓣的描写都十分细致到位。给人以明确的方向感和结构感。叶子堆叠,然而却层次清楚。任伯年在造型的准确洗练、生动传神上已经进入了变化如神的境地,这件作品笔墨的自由最鲜明地反映在山石的画法上。可以看到,山石的勾勒线条极为简洁,且皴擦的笔道也并不多,但山石明暗向背及其立体感和体积感已十分传神,而两只鸡的繁简对比更是鲜明,这种画法显然是需要成竹在胸,方能笔无滞碍。以没骨法画鸡的手法,至任伯年而完备。给人以柔和、温馨、活泼明快的亲切感。此件作品绘画的内容不多而能显现以一当十的艺术概括能力,实可称任氏花鸟作品的佼佼者。 任伯年不但是海派早期绘画的集大成者,也正是由于他和吴昌硕等人的推动,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取向从士大夫的高标自许推向从民间艺术中汲取养料,强化色彩的艳丽和写实的造型,并抒发个性和人文精神的新风气中去。从本件作品中,也显着地体现了这种特征。一方面用谐音显现吉祥富贵的寓意——“大吉”。另一方面,配景的菊花寿石又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所标许的“拒霜斗寒”的视像中象征了古代文人高洁人格和不屈精神。任伯年将世俗的喜好和个性高尚在一幅作品中结合得非常完美。 徐悲鸿说他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并为他作了评传。 王雪涛说他用色非常讲究,尤其是用粉,近百年来没有一个及得过他。 英国《画家》杂志认为:任伯年的艺术造诣与西方梵高相若,在19世纪中为最具有创造性的宗师。 见“老辣”之气 下面要说的吴昌硕,也曾与任伯年有段渊源。吴昌硕曾与寄寓在塔倪巷之画家任伯年(颐)交往密切,常虚心讨教,曾为任伯年刻“画奴”印一方,又作《棕症纳凉图小像》贻赠。 吴昌硕《七尺珊瑚枝》 设色纸本 立轴 尺寸:150cm×47cm 说明:作品出自诸乐三之三子诸涵旧藏。 『在吴昌硕的诸多门人之中,诸乐三当为其中翘楚!诸乐三与吴昌硕同住安吉孝丰,垂髫之年即与昌硕老人相识,能够有机会时时观赏到吴昌硕的艺术创作,这得天独厚的条件使诸乐三在开蒙之初就得到吴昌硕的随时指点,对吴昌硕的艺术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此作原为诸乐三之三子诸涵旧藏。』 此作为缶翁57岁时的精品力作。吴昌硕善于画花卉,此幅《七尺珊瑚枝》为吴氏花卉画之力作,“七尺珊瑚枝,累累如贯珠”,如其款识中所题,画面结构严谨,用笔遒劲,吴昌硕善于用线,每枝枝干、每片花叶都似铁杆般坚韧,富有生命力。数枝天竺从后方穿插向上,更与树叶形成疏密对比,几簇天竺果高低错落、顾盼生姿、扶摇而上。吴昌硕画花卉,常于繁枝旁点缀以枯枝,以此来增强画面的苍老美感,几株红色枝条与天竺的粗枝大叶相交错,层次丰富,加上行笔老辣厚重,用墨色泽古厚,整个画面顿时苍润烂漫,变化无穷,一种吴氏稳重、典雅、古朴的趣味洋溢其中。 见“可爱”之气 上世纪20年代发生在吴昌硕与齐白石间一段画坛趣闻。齐白石自崇拜、学习吴昌硕画风,齐白石的一首:“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让他与吴昌硕间曾经“靠”得很近,到其“衰年变法”成功,个人风格确立后的主动去吴昌硕化这一过程中作品风貌变化。然而之后吴昌硕的一句隔空喊话:“北方有人学我皮毛,竟成大名”又促使齐白石跳开吴昌硕,“离”他最远,成为诸多师法吴昌硕弟子中,真正能打进去,再闯出来取得较高艺术成就者。“无足空前,亦能绝后”研究齐白石艺术发展之路绕不开吴昌硕,然而其于吴昌硕之上的发展与创新,才最终成就了他艺术人生的真正精彩。 齐白石《玉兰蜜蜂》 设色纸本 立轴 尺寸:99.5cm×33cm 款识:借山吟馆主者齐白石居京华时画。 钤印:齐大 这种玉兰花,花瓣极厚,老人用秃笔把它厚重的质感表达出来。凡画春天的花卉,配搭一株大玉兰,才显得茂盛,但是一般画家画玉兰花朵总是太单薄,缺乏厚重的感觉,并且花朵的花萼上有细绒毛,一般画家也表达不出来,就是画上许许多多的细毛,也没有原花的趣味。白石老人用湿墨画花萼,湿墨向外晕出,自然就表达出萼上有细毛的感觉。 ——胡佩衡 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或许是白石老人也爱喝蜜,蜜蜂也是老人家绘画创作中常用的题材,他甚至曾经制定润格曰:“花卉加虫鸟,每一只加十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二十元。”后者之所以更有价值,皆因画法之独特。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更是一丝不苟,极为精细,其笔下的鸟虫,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他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在齐白石的众多作品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飞来飞去的小蜜蜂,画面中不经意的几只蜜蜂,一下子将整幅画增添了情趣,也更显自然。 见“高雅”之气 王雪涛在1924年拜入齐白石门下,原名庭钧,后被齐白石改名为雪涛。在30年代时齐白石喜欢画荷花,王雪涛也学老师画荷花;齐白石画不倒翁,王雪涛也学画,而且笔法能够以假乱真。齐白石曾经称赞他说,“雪涛此幅似白石手作,余何时授也?” 表达了对王雪涛技法的肯定。 王雪涛《松鹤图》 款识:雪涛。钤印:王雪涛印 设色纸本 立轴 尺寸:152cm×82cm 范曾题:雪翁佳作。十翼激赏。己丑,范曾。钤印:范曾长寿 米景扬题签:王雪涛先生《松鹤图》。巨幛精品。丙戌岁尾,米景扬拜题。钤印:米景扬 说明:轴头题签处有“和平画店”印章。 《松鹤图》为王雪涛大尺幅精品力作。以松鹤为题入画,画面中两只仙鹤站立在粗壮的松干之旁,周围被松枝所缠绕,松针及树干用笔生涩恣肆、用墨干厚沉着,松树树干皴法细密,松针交待也十分清楚;松下一双仙鹤伫立,由远及近,前方的仙鹤神情高傲,纤爪微抬,回眸凝视,似张冠鸣叫,寓动于静,扣人心弦;后方的仙鹤则低首觅食,两只仙鹤前后相立,俯仰之间,动静相宜。仙鹤的双腿坚挺而有力,羽毛极具质感,栩栩如生,对仙鹤瞬间动态的描写抓取可谓相当到位,顾盼有致,让人观后有呼之欲出之感。在繁盛的松枝之下是一片轻松写意的草地,旁生灵芝,王雪涛巧设布局,恣意挥墨营造出一个松鹤以及灵芝仙草的世界,体现了“松鹤延年”的题旨,整幅画面设色高雅有致,线条苍劲有力,造型相当严谨,构图也格外讲究,充满了潇洒出尘的野趣,更给人以福寿康宁的愉悦和满足。全图构思精巧,留白的处理不仅留足想象的空间,更显得天地辽阔,令观者悦目怡神,艺术家将自我精神寄托于笔下形象而转达给观者,通过画面产生一种和众多观者共通共鸣的情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