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婴儿墓
2017-09-02 | 阅:  转:  |  分享 
  
1



婴儿墓(陆曦著)

祁文昔、贺婉秀的第一个孩子死了,死于一种名叫“白喉”的疾病。这个不幸的女婴还没

有名字。因为按照祁家世代传承的风俗,婴儿要等到满月以后才可以命名;然而她出生还不

到一个月,就失去了生命。

祁文昔的心情自然是无比悲痛。身为国民革命军的陆军中尉、宪兵排长,他穿着一身让

许多人又恨又怕的“老虎皮”,但这身“老虎皮”无法挡住病魔对女儿的摧残。在女儿断气的第

二天,他向上司请了半天假,然后换上便装返回家里。

贺婉秀因为极度悲痛,正躺在床上流泪;一位好心的邻居大婶正在照顾她。祁文昔看见

这样的情景,顿时潸然泪下。但他是男人,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让他认为:男人在别人面前

掉眼泪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他赶紧把眼泪擦干,然后对大婶说:“大婶,我家里的事情就

先麻烦你了。我现在要出去一趟。”

“你要去哪里?”大婶问。

“我要去给我女儿下葬。”祁文昔解释,“按照我们老家的规矩,像我女儿这样没满月就没

了的小孩,必须在断气的第二天下葬,早一天或者晚一天都不可以。”

祁文昔在重庆居住大约十年了,但并不是重庆人。他的家乡名叫仲南,是中国西部边陲

的一座小城,离重庆十分遥远。祁文昔所说的,确实是仲南当地世代传承的一种葬俗。

听到解释,大婶向祁文昔承诺:“这里就交给我了。你去吧。”祁文昔向大婶道谢,接着

走进厨房,在里面找到一只木匣。他先用抹布把木匣里里外外都擦干净,然后抱着它走出厨

房。在把女儿的遗体装进木匣以后,他抱着木匣离开了家。

他走到另外一户邻居家门外,向对方借把铲子,并且说明用意。得知祁文昔借铲子是要

用来挖墓,邻居感到特别晦气,内心不愿意借,却又不敢不借。毕竟,祁文昔是穿“老虎皮”

的人,如果不满足他的要求,他记在心里,以后找借口公报私仇,就麻烦了。

邻居只好把铲子借给祁文昔。祁文昔带着一只木匣和一把铲子,本来并不算费力;但他

毕竟只有两只手,生怕一不小心把装有女儿遗体的木匣掉在地上,那就会让女儿连死后都不

得安宁。于是他走得十分小心。

不知过了多久,祁文昔走到了郊外的一处小山丘的半山腰。这里没有人烟,只有几棵稀

疏的树,并且偶尔能听见小鸟的鸣叫。正所谓“鸟鸣山更幽”,鸟叫声把这里衬托得更加安静。

祁文昔想:把女儿葬在这里应该不错,省得被外人打扰。

于是,祁文昔小心翼翼地把木匣放在地上,然后开始挖坑。按照仲南习俗,安放棺木用

的墓穴不必太深,只要比棺木的高度超过大约三成就可以了。但祁文昔担心:小山丘上没有

人,却难保没有野狗之类的动物。如果把坑挖浅了,说不定野狗会把女儿的遗体刨出来吃掉,

那当然同样是让人无法接受的。祁文昔连忙把坑挖得更深,并且一边挖一边念:

“女儿啊,爸爸没本事,没能保住你的性命。现在爸爸给你一个新的住处,让你能尽早

去投胎,投到一个好人家里,不要再像这辈子一样命苦了。”

把坑挖好以后,祁文昔把木匣放进坑底,然后开始把挖出来的土填回去。根据传统习俗,

夭折的婴儿不能树立墓碑,也不能垒起封土,也就是俗称的坟头。祁文昔只能把女儿墓地周

边的景物记在心里,充当标记。

到了重庆解放前夕,祁文昔已经升任陆军上尉、宪兵连长,而且有了两个儿子。他率领

部下起义,投奔解放军,并且以起义投诚人员的身份受到了优待。解放军邀请他加入;但他

已经厌倦了军旅生涯,只想回到家乡去过太平日子。

就这样,他以平民的身份带着妻儿离开重庆、返回仲南。在离开重庆之前,他想到应该

2



把女儿的遗骸也带回家乡去,让她魂归故里,于是再次来到埋葬女儿的小山丘上。

小山丘还是老样子。祁文昔凭借记忆,顺利地挖出了装有女儿遗骸的木匣。虽然木匣表

面已经出现朽坏的迹象,但总体上仍然坚固。

“女儿,跟爸爸、妈妈、弟弟回家去吧。”祁文昔对着木匣说。







献花(0)
+1
(本文系仲南市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