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江竟藏着一条“时空隧道”,能看到百年前的古城

 和谐d4srmb779c 2017-09-02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都看过吧?虽是一部电影,但小V对里面时空穿梭的桥段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月光宝盒和“般若波罗蜜”这句台词,曾红极一时,一度成为儿时打闹的口头禅。随地捡起一个盒子当作月光宝盒,对着面前的一群熊孩子,摆出一副势必要将他们送回娘胎的架势,大喊道“般若波罗蜜”!


当然,现实生活中并没有月光宝盒,更别提时空穿梭了。如果你想了解丽江古城的历史,想回去看看100年前的丽江是什么样子,那只有去这座静静守候在古城南门白龙文化广场的“大宅院”,一个名叫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的地方,那里,可以让你回到从前的古城……



藏有 丽江最珍贵的宝藏

8月12日10时许,天阴沉沉的,飘着小雨,小V面前这座叫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的大宅院,看上去多了几分神秘感。从踏进宅院大门那一刻起,小V感觉像是闯入了时空隧道,一张张极具历史感的老照片不断跃进视野,潺潺的水声,飘零的歌声,环绕耳边。



“欢迎各位来到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我们的展馆主要分为四个展厅,全面展示了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人文底蕴、自然风貌及保护规划等。现在,由我为大家讲解。”



和姝环,一名丽江古城讲解员,从事讲解员工作已有2年时间,对她而言,这个历史文化展示馆里所展示的东西,是“丽江最珍贵的宝藏”。也就是她,带着小V踏入了“时空隧道”,回到了100年前的丽江,看到了那时候的丽江古城。


100

年前的丽江, 原来是这个样子

小V如今芳龄20有余,若要问50年甚至100年前的黑龙潭、百岁坊、木府石牌坊、四方街等景点是什么样的,今天之前小V还真不知道,现在,嘿嘿……



在“纳西学之父”约瑟夫·洛克的镜头下,10年、20年……90年,甚至100年前的丽江,如今就在眼前。石板路、青石桥,乃至纳西阿奶脸上的笑容,“一眼万年”,仿佛触动了时光记忆芯片,让小V舍不得挪步。




“我的天,这颗人头是谁的?”

“嘿!这老人头上怎么顶着一只靴子?”


沉浸在时光里的小V,被这一声惊呼拉了回来,刚想出声制止让其小点声,就在回头的瞬间,小V同样被身后角落里这座小小的透明梯形台上不停360°旋转的头颅惊到了。



“这个台座上所展示的物件,都是丽江出土的文物,我们将其中重要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比如说宝山州印、靴顶老人和丽江头盖骨等进行了数字化扫描还原呈现出来,这样大家就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到这些专属于丽江的历史痕迹。”和姝环满含笑意讲解道。




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老照片铺就的历史长廊里拾级而上,坐着时光机从上世纪40年代穿越到现在,领略了丽江古城近百年的发展变化。

积淀——时间里的丽江

唯一存活的象形文字,文字的“活化石”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以其“保存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结合的典型,具有特殊价值,历经1996年‘2ˑ3’大地震,基本格局不变,核心建筑依存,恢复重建如旧,保存了历史的真实性”的总体评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姝环指着面前这块标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字样的牌子说道:“接下来,我们将进入第一个展厅,积淀——时间里的丽江。”



跟着和姝环,跃入了丽江的时间河流,大研古城宏伟的鸟瞰图猛然向我们撞来,古城的地域风貌,万古楼、木府、四方街……一个不落全都蓦然耸立眼前,令人不禁心跳加速。翻阅从清代到现代的丽江版图,细读着丽江古城从古至今的大事记,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看着眼前这些仅存于世的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小V心中不由升起一种自豪感。



和姝环说,“东巴文是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它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为了能让大家更好了解丽江古城的过去,展示厅还特意设置了多媒体虚拟导游和东巴文化体验区,通过它们可以初步感受到丽江古城的文化底蕴。”



文化——生活里的丽江

不足3米的街道,重现茶马古道重镇的繁荣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所展示的是水岸人家的人文生活。丽江人自古依水而居,玉龙雪山冰川融水,形成溪流一路向南,分支分流穿家过户,像人体的血脉一样,滋养着整个古城。



整个展厅中,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个有着真实场景布置,将四方街、科贡坊、官门口等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融合体现在一条街上,并借助幻影成像技术,将真实的市井生活场景呈现在眼前这条不足3米的街道上,直观地感受丽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传统手工艺,重现丽江茶马古道重镇的繁荣。




而要说到文化,丽江古城传统的建筑可以说是融合了纳西先民的智慧。小V面前这3幅3D动态图,清晰直观地展示了这些民居的整个建造过程。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是丽江特有的建筑风格,余家大院、方国瑜故居、牛家大院是丽江古城现有的保存较完整的典型民居院落。很多人好奇丽江古城经历‘2·3’大地震后墙倒屋不塌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丽江的传统民居在建造时采用了穿斗式构架。”和姝环介绍道。



眺望——梦想里的丽江

古城今天的模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沿梯而下,来到了第三个展厅“梦想里的丽江”。


和姝环说:“为了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依据现代科学方法组织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6日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在这个展厅,我们将通过对丽江古城的保护和规划,了解丽江古城面向未来的远景展望。”


“那里原来竟然是人民电影院?”

“哇,这里原来是这个样子,完全看不出来!”



重建、改造、清除,通过丽江整治前后的照片对比,读本君深刻地感受到,丽江之所以有今天的模样,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家园——自然里的丽江

这里,是丽江大自然的缩影


紧挨第三展厅的就是最后一个展厅“自然里的丽江”,这里所展示的内容与前三个展厅比起来显得格格不入,但却是丽江梦开始的地方。



大自然,是一切的由来,也是一切的终点。丽江全市有13000多种植物,83种兽类,290多种鸟类,就连整个地球仅剩2700多只的滇金丝猴,有300只左右就生活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原始森林中。



从16岁进山打猎,曾经是个捕杀滇金丝猴的能手,直到有一天,一起打猎的同伴打死了一只母滇金丝猴,看着小猴可怜便抱回了家,“米汤、嫩蔬菜、地衣苔藓啥都喂,啥都不吃,就抱着我的脖子一直哭,没过几个星期就死了。从那以后,我再没打过动物,无论什么动物,下不去手,它们跟人有啥区别?”从此,这个猎人放下了枪,转身一变成为了大自然的守卫者,一守便是35年。他叫张志明,现是滇金丝猴巡护队队长。



这是小V在展厅墙壁上看到的故事,很难想象这名曾经的猎人、如今的大自然守护人,在转变身份的过程中,心里该是如何的跌宕起伏。总之,是自然唤醒了他内心的良知。“这最后一个展厅,其实就是丽江大自然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丽江自然资源的了解,知道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姝环说。



这是丽江古城历史文化展示馆,这里面有数不尽看不完的“宝藏”,在这里,你将与曾经的丽江擦身而过……




文/微丽江专栏作者 胡晓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