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十三度

 明远小筑 2017-09-02
随便在一个论坛或者教程里都会有人告诉你,拍照时候要做减法,一定要精简画面,保证主体是突出的。
  这话一点也没有错,尤其对于新手而言,尝试用减法去拍照会让你有思考有想法的去取景构图,从而提升摄影水平。
  但是,这么多年了,大家一直在谈论减法,并且基本上是从构图中物体出现数量去做减法,是否就是真的必须要这样?
  该怎么正确理解减法和加法呢?
  我的想法是,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并不是单纯意义上表述画面中物体出现的多少,而是关于意境,也就是你所要表述的故事。
  所有照片必须要以此为根本原则,然后你再去考虑怎么构图,怎么用光。
  如果你理解的减法只是每次拍照时候画面中出现的人物或者其他物体越少越好,那么我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至少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你思想的迸发。
 
那么怎么去判断一张图片里是否应该做加法或者减法呢?
 
原则只有一个------画面中主体之外的物体对于主体的气氛是否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如果没有就做减法去掉,如果有,那么保留下来。
 
下面举几个例子
这张属于减法,写字楼里送快递的大叔,空旷的广场,独立的身影,是比较好的衬托,这时候最好等到没有其他路人经过时拍摄,做减法。
这张同样的送快递,是下班后出地铁拍摄,画面中并没有看到快递员暗示已经去送货了,货在等主人,快递车在等主人,匆匆行走的路人和拥堵的交通都是等待回家的人,这张画面就不是减法,很多人和物体的出现,杂乱不堪,但都有一个中心意境,也是我想表达的。 

下面这张,算是减法,地铁关闭的门玻璃倒影着匆匆的路人,但是画面的主体还是很容易被车门夹住的乘客衣服所吸引,透露着地铁的拥挤和人生的奔波。 

下面这张,没有所谓的主体,就是地铁关门前的一刹那,拥挤的地铁,站在门口的乘客,每个人表情形形色色,看似杂乱,但也是很整齐的一种生活状态。
最后这张,主体很突出,但是杂乱的灯光,建筑,车辆和背后的人群,都不能说是一张减法构图,但是正是这样杂乱的背景正好衬托出我要表达的意思《先驱者还是破坏者》,并且用不平行的构图方式去辅助表达主体意境;闯红灯是表象,规矩的打破是深一层的意思,你会选择做哪一种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